婁美琴
1948年12月,整個山洋革命根據地被一片隆冬的寒氣籠罩著,大松溪乾涸斷流,裸露著大小不一的鵝卵石。但大松溪坑下那片茂密的翠竹林裡,隱藏著一處神秘的巖洞。中共浙東臨委委派李輝同志宣布在這裡成立浙東遊擊縱隊後方醫院,任命吳合同志為院長。話音剛落,引發起一陣歡呼聲:「我們山洋革命根據地有醫院了!」
不久,山洋革命根據地終於盼來了新任醫院院長。但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吳合」院長同志竟是一位20多歲的女孩子,長得眉清目秀,皮膚白皙,身材高挑,氣質優雅,完全是一副女學生樣貌。其實,吳合已經是一位「老革命」了。她於1924年1月20日出生在河北灤縣,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1942年10月考入上海醫學院。1945年6月6日,吳合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上海醫學院中共地下黨支部書記,參加各種革命活動。1948年上海醫學院畢業時,吳合因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搜捕,由中共地下黨組織分配到江蘇金壇中共主辦的「維文醫療職業學院」。此次來到山洋,也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山洋革命根據地環境惡劣,生活艱苦,離戰場近,隨時有生命危險,小姑娘能勝任後方醫院院長的重任嗎?有人心裡泛起了疑問。
考驗馬上降臨。
1949年3月2日深夜,風雨交加,睡夢中的吳合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原來在第二次解放天台城的戰鬥中受傷的傷員被抬到華峰外湖村的一個院子裡亟待救治。吳合立即背上藥箱跟著交通員在布滿荊棘的山嶺小道中冒雨摸黑疾行,途中多次被山石朽木絆倒,被刺藤尖葉劃傷,終於艱難地到達外湖村……但眼前的情景令她既吃驚又難過:傷員「攤」滿了院子和走廊,一數竟有37名之多。吳合咬緊牙關,與同是上海醫學院的同學朱一民醫生一起,在昏暗的牛皮燈籠下,熟練地為傷員們挨個處理傷口,清創、敷藥、包紮……四個多小時的時間在上百次的彎腰,蹲下和再站起的繁複動作中流逝,直到傷員全部處理完畢,公雞司晨,她才鬆了一口氣。此時,山下又送來情報,「出現情況,立即離開」,於是又急忙組織力量,抬起重傷員往深山冷岙轉移……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讓這位年輕的院長名聲大振。
山高林深,山洋的天氣特別寒冷,吳合曾想添置一點衣物,但她一想到傷員們急需生活用品,就放棄了這個念頭。有了一點積蓄後,她首先想到的是交黨費。
遠離了大上海的繁華喧囂,吳合在惡劣的戰鬥環境中考驗、磨鍊成長。
由於處境越來越危險,後方醫院轉移到山洋山裡一處名叫「下深坑」的竹林之中。醫院設在兩個廢棄的竹筍廠內,傷員們相對安全了。山高天冷,傷員們缺衣少被,重傷員陳渭富連短褲都沒有(為了急救,傷員們的衣褲往往被剪被撕),吳合就把自己的一些衣物拿出來改了改,給陳渭富穿上,又把自己的被子蓋在其他傷員身上,把自己一點津貼費都拿出來為傷員添置生活用品。
吳合那仁心仁術的醫德和廉潔奉公的行為感染著大家,在搶救傷員的緊急關頭,整個醫院的醫護人員都紛紛脫下衣衫、勻出被子為傷員們保暖,當地的女青年也紛紛參與到行動中,省吃儉用,為醫院送來緊俏的船襪和布鞋……傷員們感動得落淚,醫護人員卻笑了,整個竹筍廠充滿了溫暖。
對於一位醫者來說,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是缺一不可的。吳合正是「德藝雙馨」的模範。
在一次巡查傷員情況時,吳合發現一位傷員笑容呈現「苦笑貌」,便懷疑其受到了破傷風感染。經檢查果然如此,為了及時挽救這位傷員的生命,她果斷向司令部求助,得到了司令部後勤處李輝的重視,李輝立即安排以最快速度將破傷風抗毒素送到,為這位傷員贏得了寶貴時間。
「哎喲,肚子好疼啊!」一天夜裡聽到病床上的呻吟聲,吳合連忙過去檢查,並根據症狀和經驗判斷:這不是一般的傷痛,而是闌尾炎發作。但醫院此刻不具備手術條件,又不想讓傷員繼續受苦,吳合就採用磺胺藥保守療法,經過精心治療,沒幾天,傷員就表示「肚子好了」。
由於傷痛的折磨,有的傷員會把無名之火發洩到醫護人員身上。吳合醫生在給一位徐姓傷員清理傷口時,冷不防被這位傷員用排尿的竹管砸在頭頂,一陣劇痛伴著強烈的羞辱感迅速瀰漫,吳合眼裡湧出了淚花。但她立即克制住自己的情緒,鎮定了片刻,然後用微笑面對傷員說:「對不起,是我不小心弄痛了你,向你道歉。」
事後,徐姓傷員也認識到自己的魯莽,認了錯。但吳合卻想著如何在缺乏消炎藥物和止痛麻醉劑的情況下減輕傷員痛苦的問題。恰巧,在她冥思苦想之時,聽到一位護士在輕哼小曲。「有了」,她一拍腦袋,「何不讓姑娘們為傷病員們唱歌跳舞分散注意力減輕痛感呢?」這一「新療法」得到了醫護姑娘們的支持。此後,儘管她們的舞姿還不熟稔,歌聲也有些青澀,但催發了病房裡的笑聲,笑聲穿過茂密的竹林,飄得很遠很遠……
1949年5月24日,天台城宣告解放。捷報過後,上級的命令也到達後方醫院:醫院遷往臨海城關,將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軍區臨海分區醫療隊」。不久,吳合院長率領這支救治過數十名輕重傷員的醫療隊伍坐上了竹排,向南漂流而去。
2019年7月26日,吳合逝世,享年95歲。
但吳合和她戰友們的故事仍在四處傳揚著……
問廉清白溪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