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甲線」「A4腰」「倒三角」成為「好身材」的判定標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身材管理,希望在短時間內快速瘦身塑形。跟隨而來的「身材焦慮症」也催生了「提臀儀」「束縛帶」「筋膜槍」「智能呼啦圈」等一眾網紅健身神器。那麼,它們真能幫助使用者輕鬆甩掉脂肪、增肌塑形嗎?
筋膜槍一夜爆紅,是「按摩神器」還是「智商稅」?
從掌握民間話語權的微博大V到坐擁萬億流量的直播達人,一夜之間,仿佛所有人都開始推銷筋膜槍,「擁有一把筋膜槍」成為了衡量潮流的標杆。某電商平臺上,以「筋膜槍」為關鍵詞的相關產品多達4000餘個,月銷量破萬的商家店鋪也不在少數。「哪裡酸痛按哪裡」「告別肩椎勞損、身體肥胖」「燃脂塑形想瘦哪裡瘦哪裡」等宣傳語戳中了年輕人的消費軟肋。
▲某電商筋膜槍宣傳語
「我買的這款有5個檔位,可以自己控制震動頻率,也能更換前面的按摩頭,但經常用的就是最普通的圓形頭。」新宇是名辦公室白領,久坐不動的工作狀態讓她得上「辦公臀」,想改變「梨形身材」的她加入了健身大軍。「我沒有減脂需求,增肌動作練的比較多,想達到塑形效果,比如美化一下腿部線條。但是做完這些動作腿部肌肉會僵硬酸痛,小腿也會變粗,筋膜槍能讓肌肉放鬆,不容易讓肌肉變大。」新宇說:「打的時候有點疼,打完之後酸痛的部位會舒服一些,但也不會讓酸脹感立馬消失,盯著一個部位打久了會發癢。」
▲使用筋膜槍放鬆腿部肌肉
24歲的坤坤是資深的健身達人,他認為很多人跟風買筋膜槍,只是為了在朋友圈打卡曬圖:「筋膜在肌肉淺層保護肌肉,我們吃牛肉的時候會看到一層薄薄的膜,那就是筋膜。所以筋膜槍在深層理療上的作用並不明顯,更別說減肥瘦身、治療頸椎病、肩周炎,沒有廣告說的那麼玄乎。」
▲某品牌筋膜槍
新江蘇發現,目前市面上的筋膜槍產品價格浮動較大,從幾百到幾千都有,且生產標準不一。「它的工作原理十分簡單,電機控制按摩頭的衝擊力度和頻率,通過高頻率震動,降低肌肉粘度,放鬆肌肉組織。區別就在它的品控,能否在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裡連續工作,並保持統一的工作效率。廉價筋膜槍中的電機在長期使用後容易過熱,停止運作,穩定性不是特別好。除此之外不會因為多餘的附加值產生價格差異。」坤坤認為,筋膜槍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其實際功效與相對高昂的價格不成正比。
健身、暖宮、按摩腸道,「懶人福音」智能呼啦圈神奇在哪裡?
「搖30分鐘呼啦圈能量相當於仰臥起坐1小時、啞鈴4小時」「磁石環繞輔助按摩法」「健身、收腹、暖宮、按摩腸道」,以上一條條的宣傳標語都來自目前大熱的健身產品—智能呼啦圈。與傳統呼啦圈相比,智能呼啦圈最突出的特徵就是「直徑小」,可以自動調節腰圍大小,運動範圍固定,不會在轉動呼啦圈時撞到周圍物品。
▲智能呼啦圈
對不少人來說,儘管呼啦圈對於腰部肌肉的鍛鍊效果明顯,但傳統呼啦圈往往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廢」,入門都難。智能呼啦圈通過調節腰圍固定呼啦圈位置,轉圈不掉落。同時還在呼啦圈外圍裝了一枚重力小球,健身者通過轉動腰部帶動小球,再依靠小球的旋轉反作用於腰部鍛鍊,有的呼啦圈內環還裝有數十個按摩觸點,轉動重力小球的同時按摩腰部。
智能呼啦圈的新型設計的確方便了部分健身者,但除了設計改良,搭乘「智能」快車的呼啦圈在功效上也突飛猛進。在網絡平臺上,一些品牌的智能呼啦圈號稱在呼啦圈裡裝置了26顆遠紅外磁石,其中腰環處裝有20顆,肚臍處有6顆。在產品介紹中,這些被安裝在呼啦圈內部的遠紅外磁石,可以通過運動對人體的貼身穴位進行加熱按摩,達到的功效除了瘦身塑形外,還多了「調節腸道、女性暖宮、男性前列腺保養」等功能。
▲智能呼啦圈的神奇功效
「所謂的智能就是記錄轉圈個數,升級版就是加個藍牙音響。」有健身愛好者吐槽智能呼啦圈的設計,「腰圍調節的軌道精度不準,不拆很鬆,拆一節又很緊。」實際上,在健身者看來,智能呼啦圈特別強調的「不掉圈」就是把呼啦圈縮小,在發力部位和鍛鍊效果上,智能呼啦圈和傳統呼啦圈沒什麼區別。
至於「紅外」磁石功能,早已被證實是虛假宣傳,前幾年的紅外內衣、紅外枕頭,讓無數人上了當。「轉呼啦圈只能在一方面提高能量消耗,這和普通的運動原理是一樣的,宣傳上說的其他功效純屬交智商稅。」
三分靠練七分靠吃,不要「神化」健身裝備
「筋膜槍不是健身必需品,它的保護作用甚至不如護腕和腰帶,只是能讓健身後放鬆的方式更多元,輔助拉伸環節,增強體驗感。但簡單的彎腰、拉腿等動作也可以實現類似的效果,它應該算錦上添花。」專業健身教練戴昊認為,使用筋膜槍會產生一定的安全風險,「它必須打在肌肉點上,並且遠離心臟及內臟集中部位,也不能打在骨頭上,不然會造成關節損傷。」
至於智能呼啦圈,戴昊說廣告中所提及的各項功能都是無稽之談,「轉呼啦圈確實有減脂功能,但如果要達到廠商宣傳的『搖30分鐘呼啦圈等於做仰臥起坐1小時』,除非呼啦圈像石頭一樣沉,不然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不論是減脂還是增肌塑形,健身都無法急於求成,必須經歷非常緩慢的過程,兩到三個月才能減去體重的5%-12%,不能藉助網紅裝備『走捷徑』。且不說它們是不是真的有神奇效果,至少要確保這些器械的安全性,如果在沒有任何訓練經驗的基礎上盲目地使用它們,很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得不償失。」
戴昊認為「確保安全」應被放在健身過程中的首要位置,健康的身體勝於完美的體態,同時要明確飲食方式的重要性。「三分靠練七分靠吃,增肌需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減脂需要營養均衡的配比,都要遵從『飲食是基礎、運動是輔助』的定律。」在合理飲食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審美或健康需求制定不同的訓練策略,才是安全有效的健身方式。
▲營養均衡的健身餐
(部分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柏麗娟 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