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到底有多難?從不斷升高的報考人數中就能看出,近五年來,考研報考人數由177萬人增長至341萬人,近乎翻倍,可是院校擴招人數並沒有那麼多,考研人彼此之間競爭激烈,尤其是在報考人數眾多的心理學、會計學、教育學、翻譯、管理學等熱門專業上,更是難上加難。
2021考研的同學選定學校了嗎?快來看看你的目標院校究竟有多難考呢?下面就來看一看全國100所大學考研的難易排名吧!
TOP1~TOP50院校難度分析
第一梯隊: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最難考)。
考研難度不言而喻,一方面是它們都是我國TOP級高校,另一方面它們的推免比例基本上超過50%,同時其考察試題的難度,靈活度和廣度都首屈一指。統考生想要報考,難度係數很高。
第二梯隊: 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
前10的高校,人大 + C9的組合。選擇這類的高校的考生,需要你實力過硬,運氣也要好,最後還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爭取爭取也是可以過的哦。
第三隊列: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這個梯隊的高校都是各自省市的名校,整體實力伯仲之間,各有各的特色和擅長領域,甚至有些專業跟上面梯隊的一樣難考。
第四隊列: 四川大學、中南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
相對於北上廣等大城市的高校而言,要容易一些,難度也就相對而言弱一些,不過想考上還是會有些壓力的。
第五隊列: 中國農業大學、湖南大學、東北大學、蘭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整體實力較前面低不少,這個梯隊的高校是比較偏遠些地區的名校老校,但國防科大要單拎出來,國防科大比較低調,實力比較強,軍校背景,沒有這個方面念想的考生還是不要報考了。
獨秀型: 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難度堪比985。
之所以被稱為獨秀型,是因為這幾所院校有些專業實力堪比清華北大,難度很大,業內名聲又很好,所以難度就不小了。 其他比較有特色的高校如語言類的北外、上外都是地域好+專業強導致難考,並且未來就業不差也是原因之一,再者如財經類也都是選擇的熱門大學,難度也是只高不下。
TOP51-100院校難度分析
其實這後半部分高校中,也不乏一些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大學,但與前面差些的原因,小編覺得可能與地域經濟及本校發展還有關係。
總體上講,985高校的考研難度一直是很大的,考上確實不容易。但也不全是985/211的院校才榜上有名。反倒是很多有突出專業的財經類、醫科類高校也十分受歡迎。外語類高校的考研難度也較大。
例如:
雙非院校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學一哥,金融、財政也超牛,在行業內名氣大。報考人數多,考研難度自然不小。
雙非重慶醫科大學,重醫的四大國家重點學科:內科學(傳染病)、兒科學、神經病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特別是兒科學和臨床檢驗診斷學居於國內領先水平。
根據前面分析的,大家也不要因此覺得所有院校都很難考上,以下3類還是相對好考些哦~
第一,一般而言,985學校裡面排名靠後的學校比較容易考一些;
第二,在985學校裡面,非自劃線高校要比自劃線高校要相對容易考些,非自劃線的5所985高校分別是:中國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還有一所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不作範圍內;
第三,我國的地區發展不均衡也導致了資源的不均衡,更多的考生趨向於北京、上海、東部沿海,這也導致了西部地區高校要比北京、上海、東部沿海地區高校要相對好考一些,比如西部的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大、重慶大學要比東部地區的同濟、廈大的競爭難度相對小很多。
權衡院校競爭態勢
各高校的招生自主權很大,特別是自主劃線的高校。因此必須詳細了解:
第一是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是高於還是低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
第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數。
第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的錄取比例,了解競爭的激烈程度。
考研院校報考難度評估8個數據
1、計劃招生人數
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專業目錄裡面有說明,通常認為招生人數和錄取機率成正比。為了保險起見,不要只看今年的數據,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數據,了解院校大致的趨勢是在縮招還是擴招。
2、報考人數
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信息,從中可以看出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有多少。雖然這一數據只能看到前幾年的,但是足夠我們大致判斷出該院校的報考情況。有的高校特別是名校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非常多,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還是要謹慎報考。
3、實際錄取人數
通過這個我們能得知這個專業去年到底錄取多少人,再結合去年專業目錄公布的招生名額,可以判斷出該專業去年的招生錄取情況。有一點要注意,有些高校個別專業實際錄取人數多於招生人數,所以要分析下目標院校有沒有擴招的傳統。
4、報錄比
報錄比直接反映出某專業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達到10:1,甚至20:1,這反映的是名校熱門專業的真實考情。要想報考這些院校和專業,最好要有十足的心理準備,和成千上萬的學子們一起競爭。
5、推免人數
很多同學認為推免人數和考研沒有多大關係,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很多名校熱門專業每年的推免名額很多,有的甚至佔了當年招生人數的一半甚至更多。於是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少,考研競爭更加劇烈,所以各位同學在報考之前,必須搞清楚自己報考專業的推免人數,若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太少,就一定要慎重了。
6、複試分數線
要注意的是,複試線有校線和院線的區別。有的學校會有多個學院開設同一個專業,各個學院的院線可能不一樣。學校給出的複試線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線。所以,查找複試線的時候不要混淆校線和院線的區別。如果目標學校只有一個學院開設目標專業,則不存在校線和院線的區別。
複試線在兩種情況下會失去參考價值,一個是複試比例過高,另一個是不同學校專業課試題難度差異太大。
7、複試比例
複試比是指,計劃招收人數和進入複試人數的比例。教育部規定最低的複試比例為1:1.2,這就意味著,如果錄取10人,就會有12人進入複試,有兩個同學註定要當炮灰。
有的學校複試比會高達1:1.5,甚至1:2,複試比例如果偏高,說明兩個問題:①複試線的參考價值降低;②複試競爭激烈、風險更大。
8、最終成績計算方式
總成績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試分和複試分佔總成績的權重。有的學校初試分會佔到總成績的70%,有的是初試、複試各佔50%,有的學校就不看重複試,複試分只佔總成績的20%、甚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