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6月3日報導 金像獎大熱之作《天水圍的日與夜》及其姐妹篇《天水圍的夜與霧》於6月2日結束了在香港地區的全部放映,完美收官。
《夜與霧》劇情:天水圍上演的血腥和悲情
《天水圍的日與夜》如果也可以是灣仔或九龍城故事,許鞍華就告訴我們,其實這部相輔相成的《夜與霧》,一樣會出現在元朗或者觀塘。《瘋劫》也早說明了,奇案只是借題發揮,人性和社會悲劇才是她的關注。本片《天水圍的夜與霧》取材自轟動全城的滅門慘案,故事講述中年離異的 「港伯」李森(任達華)在大陸娶來年少美貌的曉玲(張靜初),靠綜援一家四口在天水圍生活,李森平時在家裡帶孩子,而曉玲則在酒樓做侍應,埋下妒忌種子,當妒忌轉入虐待以後,四口之家便通往一個時代的宿命……
「港伯」李森(任達華飾演),靠領綜援度日,是香港底層人物。縱然說兩齣電影如「二部曲」上場,從文本內容而言,《日與夜》與《夜與霧》是無法相比的。如果抱著對如《日與夜》般淡然、溫情的期待進場,《夜與霧》的悲情與血腥定必令觀眾大吃一驚。
早明言故事以真實慘案事件作為藍本,故事講述滅門慘案中的男主人公李森在內地認識了年輕少艾王曉玲,更結為夫婦,生有兩女。不過,電影早段已透露了兩人分裂的導火線─李森不滿妻子出外工作,常以為她要搞外遇、拋夫棄女;同時間,王曉玲亦不滿李森不自力更生靠綜援度日,在性生活上更被李森虐待,使她欲帶同女兒逃離丈夫的控制。
最初的溫馨氣氛將在影片中段急轉直下。故事直線發展,由最初貌似溫馨氣氛到愈漸變得陰森(王曉玲被性虐待),其實,觀眾理應一早已可估計到李森的變形與暴力的爆發,只是不可得知他暴力的極點為何,一切如陷於夜與霧中。
「戲名是羅啟銳起的,《夜與霧》本來也是一出法國電影的戲名,電影講述納粹黨人兇殘的一面,但我並非說天水圍是集中營,只是想透過這一意象去講天水圍悽慘的另一面。」
電影中段,敘事變得更加龐雜,間或插敘王曉玲兒時在四川的生活以及夫妻二人回鄉的一段,這難免使人覺得《夜與霧》因此變得冗長,但許鞍華卻以為這一段十分必要。「事件本身的女主角便是這樣。她原本在四川的生活與到香港時的生活有很大分別,為逃避生活的困苦而到香港來,結果卻發生了如此的悲劇,這帶給我很強烈的感覺。」
「不過在我看來,整個故事準備好以後已經不再只是講天水圍的,因為這一類案件,如嫉妒、虐妻、中年男人殺害老婆,世界上每一處地方都在發生,只不過當時天水圍正正發生了這宗事件,而當時香港社會又有許多催生這種事件發生的因素,才發展成一個天水圍的故事。但事實上不代表只有天水圍才有這些事件,亦不代表其他地方不會發生,所以這故事是universal(普世)的。」
影片花絮:故事題材來自真實慘案
在金像獎頒獎禮當天,拿下最佳編劇的呂筱華令更多人知道,《天水圍的日與夜》的劇本原來是一個發生於荃灣的故事;許鞍華最早有將「天水圍」拍成電影的概念,卻並非因受了《日與夜》劇本的啟發,而是源於2004年的一宗倫常慘案。
「那宗倫常慘案是2004年發生的,我之後做了一年資料搜集,想在2005年開拍。」許鞍華口中說的案件,正是《夜與霧》故事的藍本:香港中年男人在內地結識了年輕少女,結為夫婦,但老夫少妻組成的家庭生活並不如意,後來更發展成家庭暴力,最後男人將妻女殺掉,釀成悲劇。
「在05年參加HAF(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的比賽後,劇本已經寫好,但最終卻因為沒有投資而去了拍《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記得當年正是天水圍的不幸年,多宗悲劇發生,使天水圍蒙上了『悲情城市』名號,而許鞍華的劇本,亦因其寫實而找不著投資者,一度擱置起來。
眾所周知,《日與夜》原本只是一出電視電影,後來在上年的國際電影節中受到觀眾追捧,這也許是因為許鞍華的魅力,也可能是太久缺乏「很地道」的香港電影的緣故,無論如何,《日與夜》在各方面都贏得了口碑,也間接促成了《夜與霧》的面世。
許鞍華坦承,在《日與夜》後,如果找不到資金拍劇情片,就會將倫常慘案的劇本拍成「七女性」系列劇集的其中一集,結果因為《日與夜》的成功,終於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開拍《夜與霧》。
導演感言:故事不在於「控訴」
也不同於《日與夜》近乎無修飾的如實再現(儘管亦會有人說過分「美化」天水圍社區),《夜與霧》似乎更增添了對社會不同團體的控訴──或者應如許鞍華所說,不應是「控訴」,而是她的「立場」。
在李森夫妻間的恩怨始終及回溯王曉玲的四川背景之外,家庭暴力問題的線索亦相當明顯。王曉玲帶女離家出走,結果把議員、社工、警察與婦女庇護中心等各個社團牽涉到事件當中。議員的愛莫能助,似乎顯示了政府架構的職能問題;社工嘗試幫助修補夫妻關係,卻難以知道二人各自掩飾的怨恨;警察在事件發生前後反應不同,被居住在婦女庇護中心的其他受害者責備,但兩個團體都無法提供使王曉玲長久安全的方案。事件中,所有應該可以提供援助的團體終究無力阻止悲劇發生,但許鞍華的寫實卻不在於「控訴」,她認為,更重要的是開啟討論的空間。
「我嘗試較公平地去對待警察及社工,可以這樣說,他們已經盡了力,只是最終幫不上忙,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去批評他們,要他們為案件負上責任,這樣並不公平。各個團體都有責任,但最大責任的應是男女主角。試想,你處理不了的問題不代表別人可幫你解決,有些事情是要自己解決的,深層的部分別人永遠幫不上。」
「正如現在的人有事都去示威,這個趨勢是好的,要求開放及改善,但同時亦會將好多事情簡化及以找代罪羔羊作終。我希望事情不是如此的,嘗試去改善之餘應先要去了解。」
誠如許鞍華所說,《夜與霧》天水圍的,同時也並不止於天水圍;《日與夜》可能也是如此,兩齣電影其實只是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好與壞─甚至孰好孰壞,似乎都充滿了無數可討論的空間,至少,許鞍華應是這樣想的。
中文名:天水圍的夜與霧
英文名:Night and Fo
導演:許鞍華
主演:任達華、張靜初
類型:劇情
片長:122分鐘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對白語言:粵語、國語
上映日期:2009年5月14日(香港)
推薦指數:★★★★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