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畜禽動物合適的生活環境,讓它們免於口渴、飢餓、恐懼、悲傷和痛苦……」動物也有悲傷、痛苦?在今年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熊思東、謝遐玲代表民盟上海市委聯名提交提案:建議加快動物福利立法,在養殖、運輸、屠宰等環節中保障動物福利,提高我國肉品質量。
是為提高肉類食品質量
「談動物福利立法不是吃飽了沒事幹」,謝遐齡委員告訴記者,動物福利立法的出發點是提高肉類食品的質量、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在一些大型養雞場,從小雞崽到長大可以宰殺,過程雖然只有幾個月,但這些雞都只能在一個狹小的雞籠裡,顯然無法體現人對動物的關愛,雞肉質量也不高。
我國是畜禽肉品生產大國,產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國肉食品出口仍在低谷徘徊,原因之一,在歐美、日本等國針對我國肉品出口的技術壁壘中涉及有動物福利這一項。
動物福利立法明顯滯後
提案中,兩位委員指出,目前我國在動物福利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管理人員動物福利的意識差;畜禽養殖環境不良和低水平屠宰處主導地位,約佔總量的三分之二;屠宰操作粗糙、不規範,常導致動物產生「應激綜合症」,形成不良肉品;禁止虐待虐殺動物一項尚未被列入肉食品質量安全評估的內容;尤其是動物福利立法明顯滯後。
現在已有100多個國家立法保障商業畜禽養殖動物福利。一些著名的品牌食品工業如肯德基、麥當勞等也都把動物福利列入肉食品質量評估範圍。
給動物足夠的生存空間
謝遐齡委員指出,動物福利立法的主要原則是把動物福利措施融入動物養殖、運輸、屠宰的技術標準,給予畜禽動物以合適的生活環境,使其免於不適;禁止毆打、虐殺動物,使其免於口渴、飢餓、恐懼、悲傷和痛苦;對動物疾病予以快速診斷和治療;對動物合理運輸、高效屠宰,實施「安樂死亡」;提供給動物足夠的生存空間、合適的飼舍、齊全的同伴和設施,確保其不受傷害。
謝遐齡委員說,立法保障動物福利,還能讓公眾吃上更加優良的肉品,提高大眾的生活質量。
據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