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的事情都有機會嘗試,我很幸運。」王一博的「2020星光大賞」高光時刻,從上臺到領獎到下臺總共23秒,含發言在內。言簡,意賅。耀眼瞬間如一道閃電,又如划過天邊的剎那火焰。明明頂著張謀殺菲林的臉,卻絲毫無意魅惑人間。
萬眾矚目,他不留戀。以極致精神不斷刷新自我,用熱愛書寫不被定義的青春——年輕的攀登者腳下,沒有值得滯怠的高度,只有不斷仰視的群峰……
01盛名之下|diss王一博,究竟是政治正確,還是輸不起
娛樂圈向來你方唱罷我登場,但原以為不過夏日限定的王一博,卻從2019《陳情令》熱播火到現在:《天天向上》、《夏日衝浪店》、《這就是街舞》綜藝連軸熱播,《有翡》、《冰與火》、《風起洛陽》三部戲無縫進組……在疫情下的「內卷之年」。
霸唱天下靠內容王道與偶像力量,且一定程度上不走尋常路。王一博恰好全中。但無論他如何努力,總會在無差別diss中躺槍。承認別人優秀就這麼難?是的!因為人性善妒。除非實力懸殊,否則絕不會輕易臣服,而是伺機絆倒,取而代之。
弱者常面臨譏諷,試圖崛起,又少不了被打壓。倘若只強一點,將被嫉妒。而強出一頭,將被仰望。此刻「妒忌」就被「慕強」取代。瞧,這就是人性!
但普通人其實少有公然diss明星的底氣。畢竟,娛樂圈明星往往不缺顏值,不乏才藝,不欠機遇,更不愁財富。即使學識並非藝術類職場必備要素,但隨行業整體素養提升,學霸型明星也屢見不鮮。在這堪稱全方位碾壓面前,常人不服不行。
但王一博即使在圈內,也算另類。不被規則定義的成功宛如野史,鮮活粗糲,卻缺乏正史的正統規範,以至不具示範性。13歲籤約,17歲出道,的確非典型。藝術啟蒙與學歷深造存在關鍵期衝突。舞者需要時間澆灌,也的確影響了學歷深造。
韓國首爾翰林藝高儘管是知名明星學校,但就學歷而言的確不值一提。儘管,若你懂得競爭慘烈的韓娛是多令人窒息的職場,而「萬小時定律」下的韓娛練習生出道多富有含金量,就懂大張偉那句「一博跳舞好看嗎?用童年換的」有多不易!
學歷是他唯一劣勢,偏偏是常人diss他的唯一底氣。白紙落墨,玷汙素箋。雪中鴻爪,踏破臻境。於是,此刻他所有的好,便都在這不足前喪失殆盡。
誰都知道,學歷不代表能力。但現實中,沒學歷又如何自證能力?對尋常人而言,學歷就是「敲門磚」。沒有這磚可能懷才不遇,甚至連能力展示的機會都沒有。所以,王一博的存在成了當代成功學bug,令普通人平庸人生的焦慮無法釋然!
然而,人們時常過分誇大「敲門磚」的意義,卻有意無意忽略:學歷是靜態的,能力是動態的,在學歷和能力之間是主動進取的學力。同一起點,有無學力,是否進取,不同個體間假以時日的差距宛若雲泥。而學力正是王一博披荊斬棘的內因。
怎奈耿直boy因性格高冷被坊間按頭太子人設。行事坦蕩、不虛與委蛇被過度解讀,不僅抹殺他的努力且將這努力汙名化。所以,以他為參照的成功藍本,才讓人心存芥蒂。因為他們要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氣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對王一博滿懷敵意,與其說是妒忌,確切說是人在競爭面前,混雜恐懼、焦慮與恥感的防備心。由此,diss王一博成了政治正確。說到底,是「輸不起」。
唔,優秀的人比你好看,比你年輕,甚至還比你努力,的確殺人誅心。發明「九漏魚」的人值得「金酸梅獎」。頒獎詞是:「王一博的成功沒啥大不了,我不過是不屑於選擇他的選擇。他跳舞的時候,我在讀書。他不過會跳舞,而我卻擁有知識。」
仿佛如此,他們與王一博在成就方面,就足以等量齊觀。但他們絕不會承認,當王一博13歲就為夢想拼盡全力時,他們只敢待在生活窠臼裡亦步亦趨。當王一博23歲以一生懸命精神業界著稱時,他們除了會羨慕嫉妒恨,也就只剩陰陽怪氣。
妒忌,原也不可怕。君子之妒,見山外青山樓外樓。小人之妒,見山惡山見樓拆樓。攀山登樓者日益高遠,而惡山毀樓者損德喪志。善惡一念間,罷了。
02藩籬之中|love王一博,不僅因為他優秀,更因為他率性
王一博絕非中國式乖乖仔。踏上少有人走的路,常人只能目送他的背影,從而獲得不完整、甚至扭曲的理解。但他,只是愛跳舞。幹一行愛一行的極致態度,造就擁有無數榮耀切面的全能藝人。但無論多少冠冕加身,他最迷人的稱謂還是舞者。
腳繭,膝傷,瘢痕,淤青。鐵在爐火中鍛打,13歲到23歲,十年寒來暑往,3千日夜洗磨,都化作臉上、臂膀上、胸膛上肆意流淌的血汗……濡溼歲月,斑駁記憶。在反覆捶打間耐受痛楚、艱巨、晦澀,歷經單調、枯燥、乏味,直至脫胎換骨。
所以,哪有什麼「輕而易舉」?都是千百遍抵死錘鍊,才從「不器到器」!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輕描淡寫的優秀背後,往往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舞,從心而出,率性而為。故道家有「以舞入道,天人合一」之說。而舞者王一博,在柔韌性、協調性、爆發力等身體素質外,更難得有舞者哲思。肢體語言豐盈而不脂膩,舞蹈內涵通俗但不媚俗。舞臺呈現,當得一句「氣韻神檢,華彩天成」。
舞者自有舞者氣質。這氣質不可速成,只能靠時間沉澱蘊養。王一博身為藝人的高度辨識度,也受惠於他的舞者氣質。緊而不僵,松而不懈。凝氣為精,聚能以場——這就是用腳步丈量、用身體識記、用血淚提煉,比知識更刻骨的「舞者氣質」。
從《陳情令》,到《陪你到世界之巔》,到《有翡》,王一博的演技不說精湛,但姿態之成熟卻遠超年齡。毋庸置疑,他是「遇強則強型」的方法派演員,身上有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勝負欲,更有張弛有道的臨場爆發力,而這就是演技提升空間。
王一博的「性格彈性」與「心理張力」空間極大。他的戲,妙在有生發力。不是格式化的,是鮮活即興的,是因地制宜的。看他清冷的「省電模式」和炸裂的「高光模式」無縫切換,就像植株胚芽裡藏著生長密碼,為你隨時預備著發現的驚喜……
他說「我希望代號演員」,「我現階段重心在演戲」。但講真,做演員,王一博目前的實力,還撐不住野心。不過,他既然說想要,那就是「立此存照」!
他不輕易愛,愛了就一定全力以赴。很難被狹隘定義,舞者、歌手、演員、主持人、偶像、明星,甚至極限運動愛好者與運動員……但說實話,無論他被貼上多少標籤,手持多少底牌,相對任何一個特定詮釋,我們更願意稱他為,「藝術頑主」。
什麼是頑主?就是把愛好玩到極致,玩出境界玩出花的人。「達人」一詞不過略得皮毛。不是誰都有資格做「頑主」。玩兒和審美這兩件事都有門檻。更何況只有遊刃有餘的心境,才能撐住一個頑主對世界永遠的,赤子般的好奇、執著和熱情。
玩與美皆無用之用。活得功利而緊繃的人沒資格做頑主。前所未有的物慾時代,推高人的滿足閥限,削弱人對美的耐受。當代人不是因物質匱乏而不會玩不懂美,恰恰因為審美過剩和縱慾過度,而喪失了對無用之用的敏感、珍視與敬重。
所以,王一博的存在,是娛樂圈的意外!特殊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在這個亂花迷眼的世界,他偏有被苦行僧般自律澆灌出的專注力。本該「以玩為本」的童年,他把學習當成遊戲,藝術用它的空靈庇護了孩童天性,令他耳目未閉,靈性不昧。
真正以興趣為成長內驅的人,即使被迫涉足名利,也能做到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也正因此,千萬人之中,他猶如流星闖入因審美過剩而薄倖的時代視野。所以堅定又傲嬌的他才敢直懟惡評,直言不諱:「你們去喜歡別人就好,不用來diss我!」
這就是他「墨守一灣清水,不戀是非」的資本,是他「不做任人操控的木偶,對負面評價保持無感」的底氣,是我們「看客散去,唯你我不忘」的因果。
03南方以南|pick王一博,究竟該奉為圭臬,還是披沙瀝金
關於王一博的成功,所有言論的針尖麥芒,都對應著思潮的針鋒相對。其主要衝突內核就是關於教育,中國式父母的思維陷阱。中國式父母備受詬病是因不合時宜,與現代教育思想背道而馳。顯然,不按常理出牌的王一博嚴重挑戰了這權威。
這上升文化觀念的對衝,甚至超出飯圈思維的狹隘套路。是的,細究那些發自內心diss王一博的,除為黑而黑的真職黑和飯圈毒瘤,不乏飯圈內外的中國式父母。如果恰好你也不幸在列,那麼希望能認真思考:面對王一博,你在害怕什麼?
2011年,13歲的王一博在全國IBD頂尖街舞大賽進入16強。這是舞蹈天賦的彰顯,也是舞蹈志向的築基。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毫無疑問,「人間節拍器」王一博,音樂與身體運動智能潛力超常。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且願意追尋,多麼值得慶幸!
或許,所有學歷歧視的本質,都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文憑不等於文化,文化不等於修養啊。擔心王一博成功,會誤導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大可不必!畢竟,能有多少孩子像王一博般既有天賦,早慧而自知,且無懼錘鍊的嚴苛?
——如果有,那麼請不畏過往、不懼將來的支持他!因為他值得!
尤其是,當目光不狹隘局限於校園學習或學歷教育,你會發現,學習力才是王一博最有看頭的高光!好學不倦,樂學不疲,這個至今保持「吸收性心智」的大孩子,從來不是填鴨式餵養的教育容器,而是睜開眼就為了希望主動奔跑的草原雄獅!
最近,自媒體改編清華教授劉瑜老師演講稿的爆文,火了一場教育價值觀隔空battle。劉瑜老師說,我們要鬆弛,要發現,要尊重,要讓孩子樂學。而感動中國的時代楷模,張桂梅老師說,我們必須拼,要不停刷題,要死記硬背,要逼孩子學。
管過了是裹挾綁架,是過度期待。管少了是敷衍無為,是放任自流。某種程度,我們都是中國式父母,都逃不脫教育焦慮。這場battle也註定無解。正如我們不能「站在高樓,傲慢的指著大山」,我們也不能「陷入泥淖,拒絕仰望頭頂星空」。
學習改變命運有錯嗎?當然沒有!須知不怕失敗不懼犯錯者,多有犯錯資本和容錯底氣。但另一些人則一步錯滿盤皆輸。沒有翻盤機會,才會因輸不起而死磕到底。所以,教無定法,學無定式。適合王一博的,未見適合你。適宜的,才是對的。
誰能像人民幣,人人都愛?內卷的娛樂圈,流量眷顧是蜜糖,亦是砒霜。瓜田李下,毀譽由人。但無論你愛不愛,這苛刻圈子已刷新了對王一博的認知!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面冷心熱的他,何嘗不是憑一口真氣,不蔓不枝,不染不妖? 王一博終究踏上演員路,厭棄安適的野心,開始為新的藝術欲望而再度重啟。剛剛起步,但卻足以用實力堵住悠悠眾口:
一個藍湛,一個謝允,道盡大相逕庭的君子風度。「含光君」靜氣如蘭,志堅如磐。澤世明珠,高士之風。「想得開居士」玩世不恭,佻達不羈。快意恩仇,豪氣幹雲。從靜若處子的內斂到動若脫兔的奔放,考驗演技寬度,王一博交出了合格答卷。
一曲《不忘》,一闋《熹微》,同樣古風氤氳,兩段風流顏色。前者窮盡時光旖旎,詞藏禪境,綿綿相思意。後者縱覽浮生繾綣,鐵骨柔情,隱隱金石聲。王一博的聲音演繹代入角色情緒,內涵意境俱佳。誰能想到,一個酷蓋的溫柔,竟如此葳蕤生香。
參差不齊乃幸福本源。世俗藩籬間,王一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場不拘繩墨,自成方圓的吟遊。「我就是我的世界守則。follow me,輕鬆點,向前走!」
你知道一個人所能做的,
對藝術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嗎?
銷毀所有的傳記。
只有藝術才能解釋他的人生。
而不是,反過來。
——Orson Welles奧遜·威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