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師家的小土匪yoyo越來越調皮了,今天給他盛湯的時候還給我比了一個棒棒[贊]!
我一直在苦惱要不要給家裡再來一個土匪,名額一直在貓祖宗和二哈之間徘徊。
相信很多像熊老師一樣的獨生子女都在孤獨的,缺乏陪伴的童年,期盼過自己家裡能有一隻寵物,但是老爸老媽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拒絕我們。髒、亂、臭、沒時間、沒空間,爸媽們阻止我們的理由永遠比我們想要寵物的理由更加充分。
直到有一天,家裡真的來了一位貓主子,爸媽就真的淪陷了。「貓貓太可愛了,要不我們把孩子扔了吧。」所以我們雖然得到了寵物,但卻失去了爸媽。
現在有很多社畜,人前一言不發,可是人後,要麼在家裡養著一隻貓主子,日日擼貓,要麼嫌麻煩就打開B站看視頻雲吸貓,所謂「吸貓一時爽,一直吸,一直爽」。
早在很久以前,人類就因為不堪老鼠的騷擾,開始了養貓生涯,可是養著養著,喵星人就徹底成了貓主子,於是古代人也就成了貓奴。
而7000年前的古埃及作為史上唯一的全民貓奴的國家,直接把貓主子當成了信仰,甚至創造出了貓神——「貝斯特」。
最初,貝斯特的形象是獅子頭的戰神,兇猛殘暴,但是後來被太陽神「拉」調教成了貓頭,而身份也從原來的戰神變成了家庭守護神。
在古埃及,不管是流浪貓還是家養貓,都受到全國人民的瘋狂崇拜,埃及人製作了塑像、石碑、壁畫,用各種手段把貓留在身邊,甚至自己死了都要帶上。
直到現在,我們發掘出的貓木乃伊數以萬計,如果不是因為極端的寵愛,可能也就只有用貓來練手這一個解釋了。
傳說在埃及與波斯的戰爭中,陰險的波斯人把一大堆波斯貓扔到了埃及人的軍隊裡,結果埃及人為了不傷害貓,無心戀戰,被波斯人打得丟盔棄甲,就是這樣,還不忘抱著貓主子逃跑。
提起中國的貓奴,最有名的就是南宋愛國詩人、資深貓毒患者——陸遊。
作為一個lonely的文人,他的書稿總是會被耗子啃。
「檢校案上書,狼藉鼠齧跡」。
為了解決鼠患,陸遊抱回了貓主子,也從此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wū)菟(tú)」
也就是小腦(lao)斧(hu)。
陸遊時常會為了貓糧發愁,
「寒無氈坐食無魚」。
他也知道貓薄荷會讓貓沉醉
「薄荷時時醉」。
在陸遊晚年抑鬱不得志、孤苦伶仃的歲月裡,是貓主子陪著他度過了人生最冷的寒冬,變成了一個死宅。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古巨基在《愛與誠》裡唱過:「別再做情人,做只貓,做只狗,不做情人,做只寵物只少,可愛迷人。」
但是如果是在古代帝王家做寵物,那是真的比做人還要舒服。
明代的嘉靖皇帝就是一個標準的貓奴。為了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擼貓、吸貓,嘉靖甚至在宮中設立了專門養貓的機構——貓兒房,還安排了很多太監去打理貓兒房。
而如果哪只貓有幸被皇帝看中,還可以升職加薪、升官發財。
比如嘉靖最喜歡的一隻叫做霜眉的長毛波斯貓,沒錯就是制服了埃及人的那種。
嘉靖非常愛它,辦公的時候要擼貓,上朝的時候要擼貓,吃飯的時候要擼貓,就這樣幾乎7X24小時不間斷擼貓,結果把霜眉主子擼死了……
可能這就叫強擼灰飛煙滅吧。
極度悲痛的嘉靖皇帝不僅為貓主子打造了純金棺材,還專門舉辦了貓主子祭文寫作大賽,禮部侍郎袁煒靠著一句「化獅為龍」怒奪大賽一等獎,並且在日後一路升職加薪,踏上人生巔峰。
貓貓在漫長的歷史中,已經越來越不僅僅是一種寵物,而成為了人們艱難生活中的溫暖慰藉,貓主子和鏟屎官的關係可能真的不是人在飼養貓,而是貓在陪伴人。
那麼,你是否擁有一位貓主子呢?你的貓主子可愛嗎?不管了,熊老師我先吸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