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袋的獅子、搭螞蟻便車的蟲子……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了解一下?

2021-01-08 大河網

  新的類人猿、像袋鼠一樣的獅子、像頭髮一樣的細菌、靠螞蟻行走的蟲子、靠真菌過活的植物和只有一個細胞的原生生物……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和林業學院(ESF)最近從前一年發現的物種中評選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

  快讓我們強勢圍觀。

  沒親戚的原生生物

  圖片來源:《當代生物學》雜誌

  學名:Ancoracysta twista

  老家:不詳

  這種發現於美國聖地牙哥水族館裡的單細胞原生生物讓分類學家們為難。它貌似是「自成一派」的早期真核生物,它用鞭毛來運動,用像叉子一樣細胞器「刺住」其他原生生物供自己享用。這種生物擁有豐富的線粒體基因組,為人們了解早期真核生物的進化提供了證據。

  果子半米長的參天大樹

  圖片來源:《皇家植物園》雜誌

  學名:Dinizia jueirana-facao

  老家:巴西

  這種發現於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中的古樹高達40米,估計有5.6噸。它們個頭雖大,數量卻不多,估計全世界僅剩下25棵;且僅有約半數位於保護區內,可謂生存狀態岌岌可危。這種樹結出的果碩大,長度可達半米。

  「鐘樓怪蝦」

  圖片來源:《歐洲分類學》雜誌

  學名:Epimeria quasimodo

  老家:南冰洋

  這種蝦聽起來有點耳熟,它取名於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種的人物——「鐘樓怪人」加西莫多。這種50毫米長的蝦也是「駝背」,但比加西莫多好一點的是,這種遍布南冰洋冷水中的蝦樣子並不「醜」。它顏色亮麗,其冠頂裝飾讓人聯想到神話中的「龍」。

  愛搭順風車的甲蟲

  圖片來源:生物醫學期刊出版中心《動物學》雜誌

  學名:Nymphister kronaueri

  老家:哥斯大黎加

  只有1.5毫米長的「克羅瑙爾蟲」搭乘一種行軍蟻的便車行走四方。這種行軍蟻走個兩三周、歇個兩三周,「克羅瑙爾蟲」則隨軍而行。其大小、形狀和顏色與工蟻的肚子一模一樣,它們用嘴吸住工蟻的肚子,乍一看以為工蟻長了兩個肚子。同其他居住在蟻巢中的動物一樣,這些甲蟲還須使用化學信號或其他適應方法避免自己成為獵物,但這種甲蟲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科學家們還不清楚。

  瀕危的新猿族

  圖片來源:《當代生物學》雜誌

  學名:Pongo tapanuliensis

  老家:印尼蘇門答臘

  此前,人們發現了6種猩猩科類人猿(不包括人自己在內),其中東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比猩猩同人類的關係更近。

  2001年,蘇門答臘猩猩和婆羅洲猩猩被確定為兩個物種。去年,一個國際團隊得出最新結論,蘇門達臘猩猩生活區域以南巴唐打魯地區的「塔巴努裡猩猩」屬於一個新物種。

  基因證據顯示,蘇門答臘猩猩與婆羅洲猩猩在67.4萬年前分離,而這種南部的種在338萬年前就分離了。如今這種猩猩成為了最瀕危的類人猿,1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生活著800隻。

  「壓力山大」的獅子魚

  圖片來源:《動物分類學》雜誌

  學名:Pseudoliparis swirei

  老家:西太平洋

  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漆黑深淵,生活著已知住所最深的一種「獅子魚」。它們生活在7000米到8000米深的海底,體長112毫米,形似蝌蚪。

  在7000多米的水下,實際上它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相當於手指甲大小的面積上,有700公斤的壓力。(大家自己腦補一下)

  利己也不損人的寄生花

  圖片來源:《植物分類學》雜誌

  學名:Sciaphila sugimotoi

  老家:日本石垣

  大多數植物「自力更生」,從太陽光中吸收能量,但也有少數植物是「異養的」。

  日本發現的植物「杉本」就是如此,它靠從真菌中汲取營養為生,並在九、十月份開出漂亮的小花朵。難能可貴的是,這樣做倒也不傷害它的真菌小夥伴。

  「秀髮」style火山菌

  圖片來源:巴塞隆納大學網站

  學名:Thiolava veneris

  老家:加納利群島

  2011年,當一座海底火山從加納利群島附近的海底隆起時,水溫增加,氧氣減少,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海底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三年後,科學家在水下發現了新的「殖民者」:一種變形菌出現在水下130米的火山口,形成約2000平方米的白色墊子。科學家們將這種纖維狀的細菌稱為「維納斯的頭髮」。——你們考慮過維納斯的感受嗎?

  「有袋」的獅子化石

  圖片來源:《系統古生物學》雜誌

  學名:Wakaleo schouteni

  老家:澳大利亞

  從2300萬年前的漸新世晚期到中新世,一種有袋的獅子遊蕩在澳大利亞西北部昆士蘭的森林中。科學家們根據化石證據發現了這種新獅子。這種大約23公斤的「苗條」獅子還可以上樹,是一種雜食動物。

  中國洞穴裡的漂亮蟲子

  圖片來源:《動物之謎》雜誌

  學名:Xuedytes bellus

  老家:中國

  中國科學家貢獻了這個物種。華南農業大學田明義教授在廣西省的喀斯特溶洞中發現了這種生活在漆黑洞穴裡的蟲子。所以,它的屬名源自漢字「穴」的拼音,以表達這一物種的穴居習性,而種名意為「美麗的」。這種美麗小蟲的前胸和鞘翅高度延長,使體長大於體寬的5倍。

  ESF院長昆丁·惠勒說,發現這麼多物種讓人驚喜,但每年發現命名1.8萬種的同時至少會有2萬種在滅絕。如果現在不及時發現,可能就永遠消失了。

  自2008年以來,ESF每年都在5月23日公布年度十大物種。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現代分類學之父卡爾·馮·林奈的生日。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相關焦點

  • 美國評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 中國科學家發現其一
    2018年5月29日訊,新華社華盛頓5月28日電(記者周舟)新的類人猿、像頭髮一樣的細菌、靠螞蟻行走的蟲子……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和林業科學學院近日評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環境科學和林業科學學院院長昆丁·惠勒說,發現新物種讓人驚喜,可每年新命名大概1.8萬種,至少就會有2萬種滅絕,如果現在不及時發現,可能它們就永遠消失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團隊在美國聖地牙哥水族館發現了一種「自成一派」的單細胞原生生物,它屬於早期的真核生物,與任何已知譜系都沒有親緣關係。
  • 美評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 「加西莫多」蝦上榜
    新華社華盛頓5月28日電(記者周舟)新的類人猿、像頭髮一樣的細菌、靠螞蟻行走的蟲子……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和林業科學學院近日評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該機構從2017年各科學期刊上公布的新物種中選出最與眾不同的10種。
  • 2018年10大新發現物種,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奇妙!
    自2008年以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ESF)每年都會公布新發現的10個物種。最近,該學院從前一年發現的物種中評選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但壞消息是,發現的這一新物種的數量不到800隻,而且它們的生存正受到各種威脅。「有袋」獅子
  • 2018年十大"新奇物種"名單:海洋最深的魚類被發現
    每個物種都能教會我們很多真正值得我們去了解的東西,因為我們自己也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IISE)日前公布了2018年發現的十大新奇物種名單,裡面包括了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
  • 美國大學評出十大新物種 廣西溶洞甲蟲入選
    【財新網】(實習記者 黃晏浩)近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和林業科學學院(ESF)公布了「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其中包括新的瀕危類人猿、目前已知「住所」最深的魚和全球僅剩25株的參天大樹,中國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的麗穴盲步甲(Xuedytes bellus)也榜上有名。
  • 《連線》雜誌公布2008年度十大新發現物種
    北京時間12月25日消息,美國《連線》雜誌網站24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新發現物種,世界上最小的蛇、史前金色火星螞蟻和可能已經有12萬歲的微生物均上榜。
  • 美雜誌公布2008年新發現十大物種:火星螞蟻入選
    美國《連線》雜誌近日公布了在2008年度發現的十大新物種,史前金色火星螞蟻和12萬年前的細菌上榜。  1. 橄欖背森林知更鳥  鳥類學家在加彭進行野外實地考察時,發現這種鳥。目前科學家正在對它進行探索研究。   2.
  • 2018年度十大新詞語十大流行語彙總 十大網絡用語介紹
    ­  2018年度十大新詞語、十大流行語發布 盡現時代民生民情­  12月20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央視新聞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漢語盤點2018」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自開啟後,陸續發布了2018年度十大新詞語、十大流行語、十大網絡用語。活動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投票量達數十萬。
  • 2018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盤點 2018年十大網絡用語都是什麼意思
    2018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盤點 2018年十大網絡用語都是什麼意思 2018年12月21日 HuangJiang來源:天氣網
  • 《時代》:2010十大新發現物種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公布了2010年十大十大新發現物種名單,其中長著豬鼻子的蟾蜍、可以織出25米直徑蛛網的蜘蛛,用前腿戳人的紡織娘,以及全身透明的青蛙等新奇物種都是首次亮相。新發現物種的完整榜單如下: 1、長著豬鼻子的蟾蜍一支由「保護國際」基金會派出的科考隊日前深入到南美哥倫比亞的叢林中。
  • 小科普 |「搭便車」的牡蠣如何建造新的礁體
    通過實地觀察和歷史記錄,研究人員發現幼年牡蠣會搭在灘棲螺的殼上,造成它們因飢餓而緩緩死去。殺手牡蠣。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目前,科學家們對澳大利亞貝類礁體的了解大多來自歷史記錄,尤其是過去的報紙文章,以及對僅存的貝類礁體的細緻研究。現在,得益於對其中一個礁體的偶然發現,海洋科學家又有了另一個相當奇怪的「牡蠣礁謎團」。
  • 《時代周刊》評2012年十大新物種
    《時代》周刊點評「2012年度十大」忙得不亦樂乎。繼先後推出2012年「十大國際新聞」、「十大醫學突破」以及十大好片和爛片之後,又給諸位看官帶來「十大物種」,以滿足讀者對於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如果屏幕前的您求知慾旺盛,想了解地球往事中帶給人的重重驚喜,那接下來一定不容錯過!
  • 小猴坐水豚背上搭便車 實拍動物界那些溫情瞬間
    小猴坐水豚背上搭便車 實拍動物界那些溫情瞬間 小猴坐水豚背上搭便車    近日,攝影師在荷蘭一個野生動物公園拍到了十分有趣的一幕。動物園中的一群小猴和水豚竟成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這些小猴還三三兩兩爬到水豚背上「搭便車」。
  • 鷺鷥搭便車「鳥仔腳」巴緊引擎蓋30分鐘 留便便當小費
    from 記者李依融/綜合報導美國佛羅裡達網友要開車到紐約,竟然被一隻鷺鷥「搭便車」,只見這隻鳥兒就站在引擎蓋上享受著兜風,整整搭了30分鐘才離開,車主笑說,「它的確留了車費,大概就是一些便便。」網友@u/ShinyThingsInMud在社群媒體Reddit分享影片,只見一隻鷺鷥站在引擎蓋上,兩隻細細的「鳥仔腳」努力隨著轉彎保持平衡,它雄糾糾氣昂昂地享受著陣陣涼風,看起來相當愜意,車主對於這隻搭便車的鳥兒感到又無奈又好笑。
  • 2011十大奇特新物種:跳躍薄餅蝙蝠魚等入選
    因此並不驚奇科學家稱它為跳躍薄烤餅蝙蝠,目前,這個新物種已入榜最新公布的2011年度十大新物種。  該名單是2011年度十大最獨特奇妙物種,名單中還有一個新物種叫做「霸王龍水蛭」,這種嗜血2英寸長無脊椎動物發現於秘魯偏遠地區一位女孩的鼻孔中,當時它正在鼻孔中撕扯黏膜。霸王龍水蛭像霸王龍一樣,滿嘴長著巨大牙齒。此外,還有體長達2米左右以水果為食的蜥蜴和發光的樹菌等。
  • 盤點2015年十大新物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過去一年中,科學家們共在全球發現18000多動物和植物新物種。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SUNY-ESF)日前從中選出了2015年十大新物種。1.儘管這種新恐龍被冠以「來自地獄的雞」的綽號,但其站立時身高超過1.5米,體長超過3.5米,體重達300公斤。3.愛好藝術的河豚發現地點:奄美大島真實身份:在海底創建沙堡的河豚入選理由:近20年來,科學家們對奄美大島附近海底出現的直徑約1.8米的複雜圓圈成因深表困惑。原來,它們是一種河豚新物種創作的藝術。
  • 旋轉蜘蛛、豹紋鰻和紅珊瑚……2018年這些新物種值得關注
    科學家每年都會發現數以萬計的新物種——2016年有1.8萬個。但同樣值得指出的是,我們也在以驚人的速度摧毀物種。由於我們對大自然知之甚少,所以很難對滅絕的物種進行量化,但估計每天滅絕的物種有幾十種到幾百種不等。
  • 《時代》盤點2013年十大新物種:夜光蟑螂惹人厭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美國《時代》周刊網站2013年12月4日刊文,盤點了2013年十大新物種。  10.食肉的小型犬浣熊  假如覺得難以分清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不妨試試區分新發現的食肉動物小型犬浣熊和其它犬浣熊。
  • 2018年度養老熱詞了解一下
    近日,省民政部門發布2018年度江蘇十大現代民政創新成果,「喘息服務」、「集群融合」發展養老產業等創新,助力我省養老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喘息服務是什麼?老百姓能獲得什麼樣實實在在的好處?1月25號,記者就此專訪了省民政廳福善處處長陸敏。
  • 英雄聯盟資訊:電競選手Uzi入選2018年度十大體育人物
    求關注英雄聯盟資訊:電競選手Uzi入選2018年度十大體育人物就在近期,中國國際電視臺(簡稱CGTN,別稱中國環球電視網)評選出2018年度十大體育人物,其中:電競英雄聯盟選手UZI(簡自豪)榜上有名大家可以細數一下他今年參加過的比賽:有全明星賽、聯賽、季中賽、洲際賽、還有最重要的亞運會。老宋相信如果沒有亞運會上的好成績,Uzi很難獲得「2018年度十大體育人物」這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