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內各省來說
省會城市一般都是省內知名度最高的
但萬事都有例外
比如廈門知名度高於省會城市福州
再比如大理麗江
知名度高於省會城市昆明
但是呢
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
逐漸把目光放到了這些相對冷門的城市
畢竟能成為省會
那都是有兩把刷子的
拿昆明來說吧
早在公元前278年,滇國建立時就定都於此
765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
明末時期,南明永曆政權在昆明建都
......
時間來到近代
1937年,抗日軍興
外地的工廠、學校內遷
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才流入昆明
各類工廠和學校在昆明開辦起來
這些都促進了昆明經濟的繁榮
再加上它絕佳的地理位置:
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
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
可以想像
這是一座多麼有厚度的城市
下面就跟著遊飛俠@小菜與生活的腳步
一起走進昆明
和大多數人一樣,在我印象中
昆明
就是一個雲南其他城市中轉站般的存在
來來往往多次
卻每次都沒有給這個城市預留太多時間
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難得有機會在這個城市多呆一些時間
我想或許應該認真地感受下
這個四季如春的城市
和那些老巷子裡塵封的昆明往事
昆/明/老/街
細數一座城市的文化印記
歷史上
這裡曾是明清時期的傳統民居聚落
內有6條街道、15條巷道
古老的街巷、建築、門樓
滿是歲月感
隨著擴城運動、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劇
老街區不斷拆除
新的建築拔地而起
老街的印跡已經越來越模糊不清
2014年起,昆明政府下定決心
開始了古建築的修繕和保護
從同仁街到南強街
從龍頭街到龍泉古鎮
都在一一修繕或重建
老街的歷史、人文價值
重新回到人們視野
修繕後的昆明老街
如今已是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組成部分
是昆明原汁原味的老街區
並在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
成為近代昆明人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
很多顯赫一時的人家都曾居住在這裡
他們留下的宅邸
像是一本3D的歷史書
比如曾被英國《泰晤士報》評為
全球排名第四的有錢人的王熾
他被民間稱為「錢王」,舊居就坐落於此
護國元老、滇軍名將
昆明市第一任市長馬鉁的宅院——馬家大院
是保護最完整的白族民居經典建築
傅氏宅院由火腿商人傅潤之、傅泰之兄弟建立
是昆明市區保存較完整
特點較明顯的清末民初建築
東/方/書/店
「八不賣」的獨立書店
東方書店是昆明歷史上著名的書店
也算是昆明數一數二的
雖然網紅、但卻保持初心的書店了
東方書店創建於1926年
店主王嗣順先生是昆明人
畢業於北大英語系,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
作為深受進步思想影響的新青年
王嗣順先生在畢業回昆後
著手創立了東方書店
說這是一個書店
倒不如說是文人學者的大書屋
抗戰時期圖書資源被封鎖
甚至一度斷絕
於是各路學者們都會到此互換舊書
儘管硝煙瀰漫
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也從未中斷
歷史上沈從文、冰心、林徽因、聞一多等
一代文豪都曾來過這裡
牆面上至今還懸掛著這些名家的照片
以及一系列珍藏版的圖書
走進書店,仿佛走進了一段流轉中的歷史
2018年6月
在原址上重建的書店開業面世
古色古香的老建築
為老街增添了一縷墨香
順樓而上
別有洞天的二樓呈現出更大的閱讀空間
東方書店以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
接續著過往的歷史
並向讀者展露出全新的內涵
如今書店上架圖書皆為全球經典書籍
並定下「八不賣」的店規
禁文野史、成仙修道、成功勵志
心靈雞湯、厚黑謀略等通通不賣
也因此聚集了一大批高質量的讀者
鐵/路/博/物/館
聆聽滇越鐵路百年滄桑
雲南鐵路博物館,位於昆明市北京路
自2004年開館以來
就成為不少火車迷來昆明的專屬打卡地
博物館是利用昆明火車北站的候車室建立的
黃色房子保留了以前火車站的模樣
新穎又獨特
這裡主要展示昆明鐵路的發展歷史
特別是米軌鐵路文物
其中法國米其林內燃動力車組是國家一級文物
這一車組屬高級商務列車
1914年投入運營,輪胎是橡膠的
當時專供中法兩國高級官員乘坐
鐵路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座
以地方鐵路發展史為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
展館內有9500多件
有關滇越鐵路的老照片和文獻等歷史資料
包括當年運行在滇越鐵路上的客車、貨車車廂等
裡面還運用高新的視覺手法
展示了該段鐵路的百年滄桑史
可觀性很強
茶/文/化/博/物/館
喝茶聽戲好去處
雲南省茶文化博物館位於五華區錢王街86號
於2019年2月揭牌開幕
圍繞茶文化、傳統戲曲演出、琴棋書畫等
打造了一個茶文化與多元藝術融合的中心
同時也為大眾打造了一個
恬淡自在的茶趣藝術空間
展館不算大,但內容很豐富
裡面收藏的各類珍稀普洱茶樣本
普洱茶老茶、古喬木茶達三百餘種
最老的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
橫跨一個世紀的歲月,極具歷史價值
同時館內還展覽有
雲南地區歷代普洱茶用具和茶具
在外面也是難得一見的
除了展覽
館內還為遊客提供雲南普洱茶茶藝
茶文化知識和互動體驗
對茶文化感興趣的朋友
相信你一定會喜歡上這裡
聶/耳/故/居
追尋一代人民音樂大家的年少印記
聶耳故居坐落在原雲貴總督府前的官道
現在的甬道街上73、74號
從景星街花鳥市場往北走
或者從光華街、文廟直街走進去
就能看到這間二層小樓、坐東朝西的鋪子
內部現在向公眾免費開放
裡面牆壁上張貼著聶耳的生平故事、紀念照片
櫃裡陳列著他曾使用過的樂器
聶耳出生於此
他的童年也基本都在這裡度過
直到18歲時外出求學離開昆明、去到上海
開始步入他人生中最為輝煌的階段
雖然從此再也沒能踏上重返故鄉的歸途
但與昆明的回憶
昆明帶給他的對音樂的感知與才華
伴隨了他的一生
滇/池
像少年樣踩著單車飛馳
在昆明
大多時間溫度適宜、四季如春
不妨找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或霞光滿天的傍晚
來滇池邊騎車
輕鬆不累,沿路風景優美
冬季的時候還可投餵紅嘴鷗
這邊緊鄰大觀公園
與西山森林公園、雲南民族村隔水相望
如果時間充足,都可順路遊玩
沿路感受一番雲南省多民族的風情
騎行路段推薦:
租車場地-直升機場-遊船碼頭-百年桉樹林
動碼頭-神牛水鄉-西山睡美人最佳觀景點
西/山
訪「滇中第一勝景」
西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昆明西邊
因為遠遠望去
宛如—女子躺臥於滇池岸邊
所以也有「西山睡美人」之稱
這裡森林茂密、環境清新
登上山頂便可以俯瞰浩瀚滇池
一直是爬山觀景的好去處
「三月三、耍西山」是昆明傳統民間節日
那時,許多昆明市民都會匯集於此
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如果能在這個時間來
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雲/隱/西/山
隱於山間,鬧市裡的城市烏託邦
去西山森林公園路上
遇見了一家寶藏咖啡廳兼美學空間
——雲隱·西山
如今看到的建築是由以前的太華山莊改造而成
整個空間的規劃設計
都是由國際一流設計團隊完成的
保留了原建築古樸典雅風格的基礎上
結合了當代空間的功能設計
讓整體建築呈現出獨特的美學品格
這裡背靠西山、面向滇池
可遠眺滇池美景
也可以感受西山的古樸飛簷
裡面有咖啡廳、美術館、西餐廳、中餐廳
以及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的學術報告廳
特別喜歡的,還是旁邊的艾維美術館
一家隱於山間的民營美術館
和咖啡廳是一起的
它的建築與西山森林植被融為一體
與滇池美景遙相呼應,自成一幅畫
與大多數美術館性質不同
艾維美術館實際上是雲南第一家
按照國際美術館規範建設和運營的
民營非盈利美術館
同時,也是一個集展覽、收藏、研究
公共教育、國際交流、文創產業於一體的
公共文化服務平臺
而美術館的重點
似乎更多的是關注云南當代藝術
民族文化資源
和致力於發現與培養青年藝術家
更多是推動區域文化「走出去」
展館內不僅展示中國不同時期的當代藝術
也有國外當代藝術
為這裡的人提供了一個
參觀當代藝術、接受藝術教育
非常好的美學空間
同時,裡面也會不定期舉辦活動
和各種特色文化展覽
喜歡藝術和美術的朋友不可錯過
館內的負一層是一家書店
名叫雲隱書舍
是一家面向大眾免費開放的公益圖書館
也是西山區圖書館的分館所在
大大的落地玻璃窗、原木色窗框
使得書店穩重又富有靈氣
旅行本就有千百種不同的樣子
除了走馬觀花的打卡
也可以深入一城、走街串巷
探尋TA的塵封往事
這是遊飛俠@小菜與生活的昆明記憶
簡單而有韻味
那麼,你對昆明的記憶是什麼呢?
歡迎在評論區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