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遺憾有很多,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
"尋根文學"代表人賈平凹
中國當代文學中,有一個流派叫做"尋根文學。"我們都知道,無論是人還是動植物是有根的,文學自然也有。文學的根,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土壤裡茁壯深植。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批青年,致力於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得名"尋根派。"
一個民族的文化,均有其獨特的文化標誌。上個世紀的80年代,一批啟蒙者異軍突起,他們強調著反傳統反封建,過於抨擊傳統文化,引起了一批知青的不滿。
賈平凹商州系列
他們利用自己下鄉的經歷,包括和鄉下人民相處的點滴為原型進行創作,他們筆鋒柔軟,但話題層次格外犀利清晰。他們給自己的文學作品穿上現代的外衣,骨子裡卻是對傳統儒家文化的認同。賈平凹便是其中之一,他的觀點在商州系列作品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賈平凹作為我國著名的當代作家,曾5次獲得國家級的文學類獎項。很多人欣賞這個山地青年的作品乃至靈魂,不知他成功的背後,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人,賈平凹的父親——賈彥春先生。
賈平凹一家
賈平凹本人酷愛和父親一同喝酒,且酒量驚人。他三十歲失意的時候被父親的一壺酒點醒,承諾一定要給父親買茅臺喝。最後對他影響深遠的父親,到去世也未喝到賈平凹買的茅臺酒,這是為何呢?
賈平凹實際上寫過很多有關父親的文章,父親對他的心態包括人生的影響不容小覷。而我們了解到賈平凹的父親,最開始是在這位老人去世後,賈平凹的提筆寫下的作品——《祭父》中。
嚴父賈彥春的童年
賈平凹一家
在這篇文章中,賈平凹提及了自己的父親——鄉村教師賈彥春。賈彥春出身談不上好,但勝在家庭和睦,父母疼愛孩子。這種情況一直到七歲的賈彥春,被壞人綁架。大環境下的社會,不是很安定,很多人家的孩子,都曾經被壞人綁走過。這些人「綁人不害命,只求財」。他們會把家裡的小孩子藏起來,向父母索要贖金。為了救回尚且年幼賈彥春,賈家幾乎傾家蕩產。
賈平凹
都說皇帝疼長子,百姓愛么兒,賈家正是如此。那個時候傾家蕩產的賈家只能供的起一個孩子讀書,全家把希望壓在了年紀最小的賈彥春身上。賈彥春也爭氣,學成後在當地做了一名教員。
跌入塵埃的賈家
不過那個時候,當文化人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他很快就被打成了反派,被關了起來。賈平凹當然受了牽連。他一下從令人羨慕的教師子弟,頃刻打落塵埃。賈彥春一向嫉惡如仇,不畏權貴,因此在村子裡,是德高望重的人。也正是他的敢說敢做,得罪了很多小人。後期,那樣能說會道的教員賈彥春,在有心的指摘下,一關就是四五年。
賈平凹
賈平凹的童年,是在父親的耳提面命中度過的。父親是一名老師,職業使然,他總在晚飯後,把全家聚集在一處,念叨著如何為人處事,給他的兒女們分享著作為長者的經驗。作為一家之主的賈彥春是暴躁的,他不允許孩子忤逆自己。家裡基本是他的一言堂,孩子們極少反駁他的話,因此早期的賈平凹對父親是畏懼陌生的。
兩人關係的改善,要從賈彥春四五年後被放出來後說起。賈彥春被關起來審查的時候,賈平凹的生活並不如意。待四五年後,父子重逢,一向剛強嚴肅的賈彥春,哭的像個孩子。
賈平凹
他覺得自己對不起家裡的孩子,讓年幼的他們承擔了太多。的確如此,父親被帶走後,年僅14歲的賈平凹,被迫輟學回家種地。父親被打成反派的身份,很大程度影響了他的生活。好的工作都要看成分,他只能在土地裡日復一日的作業,以養家餬口。
奚落的話聽的多了,小小的賈平凹就蹲在地裡偷偷哭,哭完繼續勞作,飢餓感讓年幼的他常常頭眼昏花。可以說,賈平凹從小就見過人性最醜陋的一面。那是對弱小的踐踏,是毫無理智的瘋狂時代。
父親回來後的賈平凹,輕鬆了些許。父親抗下了一家的生計,加上憂慮過重,開始失眠。為了抑制這種情況,父親開始大量飲酒,以求麻痺神經。
賈平凹
大量的飲酒麻痺了賈彥春的身體,卻沒有麻痺他的神經。他一直在為這個家努力。他帶著小小的賈平凹,開始寫申訴信。他不相信偌大的世界,找不到講理的地方。他因為手抖握不住筆,賈平凹便代筆寫,父親在這個時候,會給他講很多飽經滄桑後明白的道理。為父親代筆,是賈平凹寫作的啟蒙。
洗盡冤屈,開啟新篇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送出很多申訴信的行為,得到了回應。父親的反派身份終於被平反,他選擇回到了學校,繼續自己的教師生涯。賈平凹也因為風評良好,被推薦到西北大學學習中文,賈家的生活,開啟了新的篇章。
賈平凹在校期間,學的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專業,加上他心思細膩,他的作品自然寫的很有水平。
賈平凹
畢業後的他,成為了一名雜誌社的編輯。值得一提的是,他把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寄給了父親。聽說,用那筆錢買了酒的賈父和幾個長輩,喝了個酩酊大醉。
賈彥春的大智慧
賈平凹的寫作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那時候的他,因為寫下的一些作品不被理解而苦惱。那個時候的賈平凹暴躁易怒,煩得很了,也會動手打孩子。
賈平凹
這一切,賈彥春都看在眼裡。那天,他支走了兒媳婦和小孫女。拎著一壺酒,坐到了賈平凹的面前。那個時候,賈彥春已經因為胃病,很久不喝酒了。父親緩緩到了兩杯酒,像小時候一樣開口了。他沒有問賈平凹寫了什麼,只是告訴他人生是三節日節過的,不可能一路平坦。
賈平凹看著父親明明不能喝,卻顫抖往嘴裡送酒的手,眼淚止不住的流。那次,一向能喝的賈平凹只喝了些許。他只是哭,哭的是為自己操心的父親,釋放的是這段日子的壓抑。
賈平凹調整心態後,思路開闊了很多。他不再聽外界的評,開始潛心創作。不久後,他的事業有了起色。
他記起自己曾下定的決心,要給父親買一瓶茅臺嘗嘗鮮。可在他剛買了酒,尚未回家的時候,收到了父親胃癌逝世的噩耗。
賈平凹崩潰了。他帶著那瓶未開封的茅臺,哭著跪在了父親的棺前。那瓶茅臺,老爺子終究沒有喝上。賈平凹紅腫著眼睛,緩緩把茅臺放在老爺子身邊,合上了棺木。父子倆從此,陰陽兩隔。
《秦腔》
縱觀賈平凹一生,父親對他的影響頗深。他的作品《秦腔》也是以父親為原型創作。可以說,賈平凹的成功來自他的經歷,更多的來自於他的父親。父愛如山,無言但溫暖。
關愛老人
如今的社會裡,父親這個角色,依舊是帶著著傳統文化中嚴肅的影子。他們不會像母親那樣柔軟,溫聲細語。他們大多暴躁、為人嚴苛。但他們和母親一樣,對你的愛沒有少半分。父母一天天老去,鬢角逐漸有了白髮。他們開始變得脆弱感性,他們逐漸被社會淘汰。這個時候的我們,更該陪伴他們身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不要讓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句話,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