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用樂高玩具搭建的垃圾處理廠,將垃圾從進廠到如何變廢為寶的過程栩栩如生地還原,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會說話」的垃圾箱能分辨垃圾種類,提醒市民正確投放垃圾……在本市科普基地之一的天津市垃圾分類處理培訓展示中心,相關科普知識都以輕鬆活潑、淺顯易懂的互動形式呈現在市民眼前。
天津北方網訊:用樂高玩具搭建的垃圾處理廠,將垃圾從進廠到如何變廢為寶的過程栩栩如生地還原,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會說話」的垃圾箱能分辨垃圾種類,提醒市民正確投放垃圾……在本市科普基地之一的天津市垃圾分類處理培訓展示中心,相關科普知識都以輕鬆活潑、淺顯易懂的互動形式呈現在市民眼前。在天津,類似這樣涉及不同領域、不同科普知識層面且頗受市民歡迎的市級科普基地達140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達29個,在全市16個區「遍地開花」,讓全域科普走進千家萬戶,這是本市不斷提升天津公民科學素質的方式之一。
分不清廚餘垃圾還是其他垃圾?想知道垃圾回收後如何靠焚燒發電變廢為寶?只要到天津市垃圾分類處理培訓展示中心裡轉一圈,所有答案都能瞭然於胸。走進這個10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垃圾分類從投放、收集、運輸到處理等環節都能通過人機互動、益智遊戲等易於市民尤其是小朋友接受的科普方式,形象生動地將科普知識呈現在大家眼前。
實施垃圾分類的新型環衛車輛模型
新型生活垃圾焚燒廠解決了農業相關垃圾的難題
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怎樣讓全域科普更好發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讓科學真正流行起來,天津在全國範圍內首創「全域科普」工作模式。其最重要的內涵,是「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享」。本市34個職能部門、16個區全面行動起來,以不同的活動形式,讓科普工作沉到基層,讓市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科學的力量,以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全市生活垃圾處理監管平臺助力垃圾分類
各式分類垃圾桶,讓市民進行垃圾分類時一目了然
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陸為民表示,為了提升公民科學素質,除科普基地的寓教於樂外,目前本市還通過「黨建+科普+創新創業服務」模式,推動科普全面融入5145個基層黨群服務中心、177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推動企業、園區、樓宇廣泛建立科普陣地,實現市管國企、41個市級及以上園區科普陣地全覆蓋。同時,組建了1768個科技志願服務組織,發展科技志願者近10萬人,下沉一線常態化開展科技志願服務,打通科普服務「最後一公裡」,讓全域科普走進千家萬戶。(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來源: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