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數九開始,北方農村就一心一意盼著大雪封地,「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好年景預報,卻一次次地希望破滅。
農村老話說「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眼睜睜到了四九末,大寒節氣第五天,老天終於開眼,給阿兮老家農村這邊的冬小麥,來了今冬第一層被。
雪一下,馬上找到北方農村的既視感。遠在北京,離開老家快三十年的劉大夫,一眼認出這條路,就在他老家村子東,頓時激動起來。
他絮絮地在家鄉遊子群裡訴說兒時雪後的村莊記憶。那些年農村娃玩的做多的冬天遊戲。
北方農村田野,路邊白楊樹叉上,多的是喜鵲巢。落光葉子的樹木,所有枝條如經過梳理,擎舉向天際。一個個點綴在枝丫間的鵲巢,就成為淡墨中的濃彩,定格成以白雪為背景的畫。
白雪的路面,被陽光一耀,閃著炫目的光芒。劉大夫說,越看越想家了,恨不得馬上開車,在這條路上跑上那麼一個來回。
其實這場雪,對有雪窩子之稱的膠東煙臺來說,只能勉強稱得上是一場雪。阿兮兒時經歷的雪,才叫雪。手裡不拎著一根長棍子或者鐵鍬,根本不敢出門。
為什麼呢?因為雪動不動就一尺多深,枯老井啥的全被大雪封住了,走沒有腳印的地方,必須非常小心。可這些年,煙臺一直大旱,雪窩子的名頭也是名不副實了。
村裡人看到下雪了,都很興奮,三三兩兩跑到街上看雪。年齡大的老農還自嘲一句:「現在北方人都得去南方看雪了,等了一冬,這都四九末了,從數九開始一個多月,就看到這一場像點樣的雪。」
看到這張圖,遠在雪鄉的閆兄說:「村上帶黃頭巾的大姐太親切了,仿佛就在眼前。」
「包頭巾,別的地方,山西,陝西,甘肅都有,但是又不太一樣。別的省象回族、哈薩克族一樣向後包,獨招遠婦女把頭斤對摺成三角形,從頭往前系,黃色的佔多,親切。」
「回家吧!家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看著老家的路,樹,土地,都特別親切!」真是數幅家鄉農村雪後隨拍圖,就勾起了他鄉遊子的思鄉之情。
這是雪後的麥田,麥苗被雪被子蓋得嚴嚴實實。雪的保溫作用很強大的,而且等慢慢融化後,利用白天和夜間溫度的交叉,可以凍死很多病蟲害,又等於給麥子澆了一場均勻的水。
雪後的潔淨,讓田野地堰上的小雜樹,也成為風景。這條路,也是近三十年前,我騎自行車往返於老家與小城之間的必經之路。
五十多裡的路程,騎自行車不過是一到兩個小時,感覺周末這一個來回,是那麼的輕鬆。現在別說騎車這麼遠的路,就是步行稍遠些,就氣喘籲籲了。
今天臘月初十,明天就是五九的第一天。農村老話「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再有9天,就立春了。又是一個新的季節輪迴開始了。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些光禿的枝丫,就會綻出新綠。
冬雪是寶,春雪是刀。農民朋友惟祈望能在剩下的九天裡,再來幾場大雪,2018年,就可以五穀豐登了。
家鄉的年,越來越近了。在外的遊子們,買好回家的車票了嗎?老家人,等你們回來!
農村農民農業,民諺民俗民風。歡迎關注阿兮隨筆交流互動,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討三農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