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鸚鵡幼鳥餵食建議
1、食物溫度
鸚鵡幼鳥需餵食奶粉,適當的奶粉餵養溫度應控制在38到40度之間。如果溫度過高,會導致鸚鵡幼鳥鸚鵡灼傷。如果溫度太低,鸚鵡雛雞可能會拒絕進食或消化。太慢了。
2、餵食份量
當鸚鵡幼鳥第一次餵食時,少量餵食,讓它休息好。不要急於和他一起玩。等觀察其嗉囊順利消化全部食物後,就可以正常餵食了。以八分飽為重點,更喜歡少量多餐,一次不餵太多。
3、餵食方法
當餵養鸚鵡幼鳥時,將專用湯匙或針筒靠近鸚鵡幼鳥嘴巴,一般鸚鵡幼鳥在接觸到湯匙或針筒的時候都會自動開口索食,但當遇到鸚鵡幼鳥因為緊張,或不適應而不願意張嘴吃食的時候,你可以用勺子或注射器輕輕打開鸚鵡寶寶的嘴,注入少量溫熱的奶粉。
二、 鸚鵡幼鳥的住所
1、初期幼鳥
您可以選擇紙箱,塑料儲物盒或木製保溫箱。在正常情況下,你可以隨著鸚鵡幼鳥的成長逐漸取代較大的一隻,,但是也能一開始就選擇大的箱子,方便鸚鵡幼鳥的活動。在底部放置一個網,以分隔鸚鵡幼鳥的糞便,以及防止被鸚鵡幼鳥誤食與沾黏住洩殖孔的危險。提供鸚鵡雛鳥,乾淨整潔的環境有助於鸚鵡雛的生長。
2、稍長幼鳥
如果鸚鵡寶寶年齡較大,可以同時在箱子或籠子底部安置一根棲木,讓鳥兒練習站立杆,這對於腳的發育和站立架的適應性有很大的好處。
三、 鸚鵡幼鳥的保溫
1、溫度需知
鸚鵡幼鳥出生1日到14日時,適當的餵食溫度為36到34度。鸚鵡寶寶從15日齡到第一羽毛開始出生,適當的餵食溫度為32至30度。第一羽毛長到斷奶階段:繁殖環境適合保持在28度左右。
2、溫度注意
聰明的鸚鵡寶寶會根據熱量調整它與燈泡的距離,不過當飼主發現鸚鵡幼鳥發抖或活動力變低時,代表住所溫度過低。如果發現鸚鵡寶寶呼吸並快速呼吸,則意味著住所的溫度過高。
3、保溫方法
通常建議使用10W-40W燈泡。因為燈泡溫度很高,你應該添加一個防護罩或使用燈泡將它掛起以避開鸚鵡。以免鸚鵡幼鳥不小心燙傷,燈泡建議裝在箱子的角落。
關注公眾號尋鸚嘉園,回復【鸚鵡學舌】,就可免費獲得300多句鸚鵡說話錄音(未經本人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當然,你也可以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加入我們,了解更多鸚鵡資訊,畢竟一個人很孤單,一群人才能走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