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在家裡,孩子吃糖可是吃美了。每次我都會提醒他少吃糖,吃多了牙齒會壞掉,可是爺爺總是「抬槓」,說「反正是乳牙,壞了沒關係,長出新牙就好了!」答案真是這樣嗎?
很多人認為「寶寶的乳牙壞了不需要治療,因為早晚還要換牙」,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齲病對於兒童的危害甚至超過成人,尤其是影響乳牙萌出,進而影響一生的牙齒健康。眾所周知,人的一生總共有兩副牙:
乳牙,是我們的第一組牙,上下頜各10個,從寶寶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萌發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左右長齊20顆乳牙。恆牙,是乳牙脫落後長出來的,也是我們的第二組牙齒,孩子從六七歲開始進入替牙區,一直到十二三歲,這個過程中20顆乳牙逐漸脫落,恆牙長出,並伴隨終生。
乳牙雖然最終都會脫落,但是當它出現齲齒時,若放任不管不加治療會產生諸多危害。
一、乳牙有齲齒卻不治療的危害
1、影響恆牙萌出,甚至導致恆牙排列不周。
乳牙出現齲齒後,如果不及時治療,乳牙齲病會進一步發展成根尖周炎,炎症一旦引起牙槽骨破壞、乳牙殘根吸收異常、恆牙胚受損壞死等,將來都會影響恆牙萌出的順序、位置,導致牙齒排列不齊等問題。
2、影響咀嚼功能。
齲壞一般都會造成牙體缺損,咬合不好或者不得勁,孩子就不由自主的使用正常的一側進行咀嚼,一方面會影響咀嚼功能,進而影響營養攝入,不利於身體發育;另一方面,如果孩子長期使用一側吃飯,時間久了會影響面部發育不對稱。
3、影響兒童心理髮育。
小孩子也是知道美的,我兒子上大班,班裡有個小姑娘就有嚴重的齲齒,而且前門牙都發黑了,這個小女孩自己也知道笑的時候露出來不好看,所以總是很矜持的閉著嘴巴,所以說齲齒不治療,影響美觀,也會影響兒童心理髮育。
4、引發其他疾病。
例如慢性根尖周炎會作為病灶,導致機體其他組織也發生感染,所以乳牙出現齲齒也應該及時治療。
二、怎樣愛護寶寶牙齒,預防齲齒
根據衛計委公布數據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意思就是每100個孩子中就有70個孩子有齲齒,這個比例非常可怕。寶寶乳牙齲齒率如此之高,與口腔清潔不到位有很大關係。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寶寶愛護牙齒、預防齲病的發生?
1、早點幫助孩子刷牙。
對孩子口腔衛生的維護,應該從他第一顆乳牙萌出就開始。1歲內的寶寶可以選擇柔軟的指套型牙刷或者矽膠牙刷,沾點清水輕輕幫寶寶擦拭。等到寶寶1歲多,20顆乳牙全部萌發後,就可以使用兒童牙刷進行刷牙了。
但是,不建議孩子自己刷牙,雖然我們可以教孩子正確刷牙的姿勢,但是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美國牙科協會建議至少到孩子7歲之後才能讓他們自己刷牙,也就是說,7歲之前還是需要父母幫助孩子刷牙,才能保證牙齒徹底清潔乾淨。
但是,生活中貌似很多爸爸媽媽在幫助孩子刷牙這件事上不夠重視,要麼交給孩子自己刷,要麼自己給孩子刷的也不認真,就造成了齲齒的發生。
2、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刷牙方法也有多種,但是不管哪一種,都要注意上牙、下壓以及咬合面,牙齒的裡裡外外都要刷乾淨。
3、合理控制飲食。
很多家長都知道糖果等甜食對孩子其實全無好處,所以我們生活中藥合理控制孩子飲食,尤其是高糖飲料及食物的攝入,一日三餐吃完飯後要漱口,睡覺前和吃飯前不要給孩子吃酸奶、餅乾等零食和飲料。
對於哺乳期的寶寶,儘量不要養成含著奶頭或奶瓶睡覺的習慣,因為牙齒長時間被浸泡在甜奶漬中,不及時清潔的話,在致齲細菌的作用下,很容易造成牙齒脫礦,導致齲齒。
4、定期帶孩子做口腔檢查。
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口腔衛生,更別說帶孩子做口腔檢查了,可實際上,定期帶孩子做口腔檢查利大於弊,因為牙醫可以及時評估孩子乳牙萌出情況,如果發現發現乳牙異常,可以及早幹預。前段時間我才帶我兒子去看牙醫,當時說有一點輕微的牙洞,用了不到十分鐘就補好了。
最後,孩子有一口好牙才有好食慾,食物旺盛才有身體健康,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就要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