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們在上海生活,
他們在上海從事藝術創作,
那麼他們眼中的海派文化是怎樣的呢?
01
秀雅 丁申陽
「海派文化受吳越文化的影響比較深,其精髓就是比較秀麗、典雅、故事性強,有人文性,好似江南水鄉,有一種緩緩流淌的感覺。」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從海派書法的傳承談起,講述了既能吸收江南文化精髓,又能容納各種書體、博採眾長的海派書法特徵。
02
腔調 李守白
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李守白把藝術創作的視角投向了最具上海特色的石庫門建築,他說:「剪紙藝術是東方的素描,出國的經歷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上海人,我有責任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講好上海故事,把海派文化推廣到海外。」
03
朝氣 黃豆豆
「在這座城市裡的人,我們用青春去奮鬥,慢慢的我們成熟了、成長了、穩定下來了,但這個城市卻是越發展,越有年輕的朝氣。」上海新文藝工作者聯合會主席黃豆豆結合自己12歲來到上海學舞以及為上海城市精神創作舞蹈作品的經歷,分享了他對海派文化的理解。
即日起,這些海上藝術家談海派文化的短視頻將陸續同大眾見面,成為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的新窗口;
同時視頻將通過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在國際各大文化交流平臺播出,成為一張推廣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現 場 :
為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弘揚「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聚焦海派藝術傳播與傳承,推動藝術融入生活、藝術走進大眾,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攜手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亞振海派藝術館,共同推出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系列活動。
1月15日,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系列活動的首期「海·尚」藝術沙龍在線下舉行,沙龍邀請到了丁申陽、李守白、黃豆豆,分享他們對藝術與生活的感悟和對海派文化的認識。
左二起:丁申陽、李守白、黃豆豆
書法家丁申陽以書法家寫春聯、寫婚書等為例,講述了海上書法家讓書法回歸日常生活的努力;
海派剪紙大師李守白從手工藝品變身文創產品的定位分析,暢談了他對藝術和生活融合的理解;
黃豆豆講述了自己觀察孩子學步汲取創作思路的故事,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藝術來源於生活」是藝術家的真切體會。
在座談之後,三位藝術家還以書法、剪紙、舞蹈與現場觀眾互動,豐富的環節設置,讓現場觀眾氣氛熱烈。
丁申陽為現場觀眾寫福字送福氣
李守白和女兒李詩憶表演海派剪紙
黃豆豆現場教學《閃閃的紅星》舞蹈
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系列活動通過邀請藝術家參與訪談的形式,展現不同藝術門類在海派文化中的映射和印記,探討海派文化的內涵和發展,並通過線上視頻、線下沙龍等傳播方式與大眾面對面。
二胡演奏家馬曉輝現場表演
據悉,本系列的短視頻目前確定製作第一季10集10位藝術家,之後將陸續推出,線下沙龍也將配合開展。更多滬上藝術家將通過這樣的方式與大眾面對面,讓更多的受眾群體加深對海派藝術魅力的印象。
- End -
文編 | 忻 穎
美編 | 音 雲
攝影 | 蔡 晴
動圖 | 金 捷
視頻 | 上海新文藝工作者聯合會提供
▼
原標題:《海上藝術家眼中的海派文化是什麼樣的?他們各用一個詞來形容 ▸聚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