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芽NewSeed
作者 | 鴻鍵
來源 | 深響
「
對OTA而言,火車票購票服務如果不在搶票加速包上動腦筋,將會是一門虧本的買賣。
」
隨著春運將至,買票難這個老問題準時回歸,熟悉的「火車票太難搶,需要你助我一臂之力」連結又一次集中出現在了各個微信群內;社交網絡上關於搶票的吐槽也不鮮見。
儘管高鐵網絡的普及極大緩解了春運壓力,但面對龐大的人口遷徙,一票難求,仍是許多用戶面對的共同困境。
自2011年12306支持網絡購買火車票後,春運搶票的「主戰場」已經從線下火車站、代售點轉移到了線上,儘管鐵路總局已經多次向公眾強調,應在官方網站或APP上購票,但還是攔不住市面上許多搶票軟體的出現。
購票回家的熱切期盼催生了搶票軟體的大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面上運營的搶票軟體有近60家,包括智行火車票、 高鐵管家、攜程、美團、飛豬、同程藝龍等均提供搶票服務。
從上至下分別為去哪兒、攜程、同程藝龍搶票服務截圖
依據不同需求,這些提供搶票加速包的公司推出的搶票服務不盡相同;有通過分享連結讓好友點擊幫忙的加速包,也有需要花錢購買的加速包。玩法各異的背後是各公司希望通過加速包這一剛需獲取用戶並增加收入的目的。
對運營搶票業務的企業來說,加速包為其賺夠了曝光度,也帶來了可觀收益。
但在實際效用層面,搶票加速包的作用卻一直被質疑。對普通用戶來說,加速包更像是某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產品,大家都在用,自己不用就沒票了。將信將疑中,越來越多人把加速連結轉發到群裡,或者掏錢買加速包。
然而消耗了人際資源和金錢換來的加速包到底能不能搶到票,對於很多人來說仍是謎題。
網絡時代的數字黃牛
在回答加速包到底有沒有用前,首先要說明的是,搶票軟體並不能增加車票,出多少票、怎麼出票只有12306說了算。和普通用戶一樣,搶票軟體也是在12306的官網上搶票,所以加速包只能在搶票過程上做文章。
搶票軟體的搶票方式可以分為兩種:車票開售時搶票、車票售罄後搶的退票。
其中,車票開售時搶票是大部分用戶最常遇到的情形。而在大量用戶湧入時,決定能否搶到票的因素有兩個——網速和手速,這也成為加速包的發力點。
搶票軟體們首先在網速上做文章。
由於普通用戶用的4G網絡或者20M光纖,與企業級寬帶相比在網速和延時上都遠遠落後,且企業級寬帶的優先級也要高於普通用戶的寬帶。因此,搶票軟體依據的第一層是企業級寬帶優勢,在數據擁堵時,在加速包加持下的購票請求會先被發送,且速度更快。
其次是獲票優先權上,加速包速度檔位的差別與獲票優先權息息相關。
360「搶票王」產品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表示,用戶集贊或者購買「加速包」可以獲得優先得票的權益原理是:搶票軟體會自動將用戶提交的訂單加入搶票隊列,獲得「加速包」多的用戶會獲得同一車次的優先刷票權重,且會分配多鏈路、多IP的機器自動進行刷票。
與機器刷票相比,普通用戶靠自己手動購票環節多、耗時長——從打開12306官網或APP,到最後支付,需要經歷登錄帳號、查詢日期、選車次、添加乘車人、提交訂單等環節,即使用戶手速再快,也得費上幾秒到十幾秒的時間。在搶票高峰期,還可能要多次刷新卡頓的購票系統。
相比之下,搶票軟體的全自動化處理比人工速度確實要快上不少。
因此,搶票軟體本質上是擁有企業寬帶和機器操作速度兩大優勢的「代購者」,它們可以不停刷新購票信息,提高查票頻率,檢測到餘票時高速執行購票流程——自動識別驗證碼,快速填入用戶先前提交的身份信息——普通用戶搶一次票的時間,搶票軟體可能已經搶了許多次。
搶退票的機制大體相同:搶票軟體可以不斷刷新12306的餘票信息,一旦有票立即開始搶票程序;而普通用戶只能靠手動刷新系統。
搶票軟體表面上為用戶帶去了方便,但這些便利並非沒有代價,軟體自動頻繁刷新帶來的巨大數據量會加重12306購票系統的負擔,同時擠佔手動操作用戶的購票資源。
為此,12306做了防範,比如在刷新頻率上加以限制,但技術上的障礙也可以用技術繞過。比如用多個IP登錄,偽裝成用戶去搶票,從而繞過限制,在本來只能刷新一次的時間裡實現多次刷新。
在搶票的巨大剛需前,12306與搶票軟體上演了多次攻防戰。
加速包,靠譜嗎?
理論上來說,加速包確實提高了搶票的成功概率,但回到現實環境中,對加速包的評價還需要考慮到更多因素。
「深響」在體驗了主要OTA火車票搶票產品後發現,在實際使用中,搶票軟體多會提示用戶勾選更多車次、更多時間以提升搶票成功概率,但相關選擇的優先級排序規則並不透明,造成的可能結果便是買到用戶並不想買的時間或者車次。
對用戶而言,加速包的速度分級、搶票概率像一個規則並不透明的黑盒,用戶花了錢或呼朋喚友來助力,換來從「低速」到「極速」的升級,搶票概率從66%升到90%,但這樣的升級是否真的意味著更大的優先級,用戶不得而知。
某OTA的搶票成功率預估
另外的隱患在於,用戶把自己的核心身份信息提供給搶票軟體,信息存在被洩漏或被濫用的風險。
某OTA提示用戶該渠道購票需使用用戶的12306信息
當用搶票軟體的人越來越多時,等於大家換了個地方排隊,區別在於排隊位置的前後取決於為加速包花費的成本。而對於整個春運購票環境而言,搶票軟體擠佔了大部分普通用戶的帶寬,頻繁刷新加重了12306的壓力,事實上增添了整體的購票成本。
正因如此,鐵路官方一貫不支持搶票軟體,除了屢次強調要用官方渠道買票外,也在不斷升級技術。例如通過技術識別真人操作和機器搶票行為,以極高頻率訪問伺服器會被視為非正常操作,購票請求會被攔截或進入慢速隊列,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加速包不如手動買票效率高。不久前,12306剛剛對外表示已屏蔽了多個搶票軟體。
儘管加速包存在如上的種種問題,但它們依然十分活躍。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於,對於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飛豬、高鐵管家等OTA而言,其火車票購票服務本質上是一個不收手續費的「代購者」。
用戶通過OTA購票無需支付手續費、退票規則也與12306保持統一,考慮到OTA在相關產品上付出的人力、技術、運營成本,這意味著如果不在搶票加速包上動腦筋,這將會是一門虧本的買賣。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所有平臺都在儘可能滿足用戶的多樣需求,因此,儘管火車票業務利潤空間不大,但從用戶價值側來看它卻很重要。
在不得不做又不能太虧的因素促使下,OTA們將加速包玩出了越來越多花樣,除了為速度分級、提供不同價位選擇外,還推出了邀請好友助力的方式以挖掘用戶私域流量。
在商業模式設計上,加速包也被加入打包銷售套餐中,例如攜程、同程藝龍的加速包服務打包了用車券或出行顧問服務等產品。
多重因素交織下,加速包成為了一門踩不下剎車的生意。
值得期待的是,官方也在提供更靈活的購票方式。
今年12306推出了「官方搶票」候補功能,候補購票的機制是,當沒有餘票時,12306會在車次列表中出現「候補」字樣,用戶可以提交需求並選擇車次、席別,在支付候補預付款後,如果有匹配需求的車票,系統會自動生成已支付訂單;
如果沒有,系統將全額退還預付款。
但不難預見,在購票的剛需面前,永遠會有人嘗試突破官方限制,探索成功率更高的方式,從而,搶票的遊戲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