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爺,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一種神祗。又稱之下壇將軍、虎將軍、虎爺公、黑虎大將軍等。在閩臺一帶尤為受民眾的供奉信仰。
最早,虎爺是山神、土地公、城隍爺的坐騎,後來演變成眾多神明的坐騎,它有驅逐癘疫和降服惡魔的威力。
又因為虎爺多是供奉於神桌之下,高度同小孩子相近,所以對小孩子的各種驚嚇病症更是具有保護的作用,是孩子們的守護神。
在臺灣,一些人家會讓自家的孩子認虎爺為義父,讓虎爺護佑著小孩子聰明伶俐、平安健康地長大。
並且,虎爺雖是動物神,但在民間,人們相信虎爺有著鎮廟堂、咬錢招財的能力,所以也廣受商人們的奉祀。
關於虎爺的事跡,有許多的版本。
相傳在宋朝的時候,山中有一隻老虎吞噬了一名女子,但老虎自己的喉嚨也被婦人頭上所戴的髮釵扎傷了,疼痛萬分。
受不了疼痛的老虎尋找保生大帝吳真人求救,保生大帝告訴老虎,因為它殘害了太多的人畜,這是上天對它的懲罰,他不能救它。
老虎得知後依舊不願離開,它留了下來並且日日懺悔,最後保生大帝為被老虎的誠心感動,將老虎治好了。
老虎為了報答保生大帝的恩德,自從便寸步不離,生前當大帝的坐騎隨他差遣,死後亦是忠誠守護,最後老虎成神,被民間尊奉為虎爺。
另外,在道教傳說中,四大元帥之一的財神趙公明,自秦時便在山中隱居修煉,功成以後被玉皇大帝封為「正一玄壇元帥」,又稱「趙玄壇」。其形象為黑面濃須,頭戴鐵冠,手執鐵鞭、身跨黑虎,故又稱為「黑虎玄壇」。
民間大多將虎爺供奉於神桌底下,有青黃藍白黑五種顏色,並以小三牲蛋類以及簡單的肉類加以奉祀,一般為雞蛋鴨蛋、青肉與米酒頭等,祭祀過後帶回家去吃平安,尤其是給小孩子吃更好。
而在臺灣的新港奉天宮不同於其地方,這兒會將虎爺供奉於神桌之上。相傳臺灣新港奉天宮的虎爺十分靈驗,許多廟宇的虎爺都是從新港奉天宮分靈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