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裡有這樣一句話:名也者,響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名聲是個不實的東西,無非是別人的評價;主觀是事實,客觀是評價。
如果應用到具體一個人的身上,則這個人和他的事跡才是主體,而名聲是依附在人和事跡上的附屬物,是個客體上的東西。當主體不存在的時候,或被誇大的時候,客體上的名聲就是個虛名。
事實上,許多人為的評價未必中肯,一來評價是站在旁觀角度得出的結論,二來添加了評價者的觀念意志,所以常常有失偏頗,有時或被添油加醋,有時或被刻意歪曲貶低,所以,名聲是個不能太當真的東西。
再者,名聲從來就不是個牢靠的東西,歷史上能夠萬世留名的人屈指可數,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概莫能外,更不用說現在的網紅了,現在社會上出過那麼多的網紅,你看有幾個能紅長久的?熱度一過就會迅速落寂。
現在許多人常常犯這樣的錯誤,太過於注重別人的評價,注重於名聲,當被別人恭維的時候就會忘乎所以,當被別人在背後指點痛罵的時候就會傷心難抑,而不會通過自己的主觀分析、判斷別人的評價是否公允,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己才最清楚。正確的做法是當別人的評價與事實不符的時候,無論是恭維或是痛罵,都不必因為別人的一句恭維沾沾自喜,也不必因為別人的一句痛罵而灰心喪志;當別人的評價與事實相符的時候,應該有則加冕,錯則改之。
總之,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無論別人的評價或是名聲,都是個不實的東西,更不是個可靠的東西,我們不要被別人的一句評價所影響,也不要被一個名聲所左右,這些都是外部環境的外物,自己要有獨立的人格,我們要追求的是名聲後面的本質才對。
馬雲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分享過他的成功心得,其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當別人說我們好的時候,你要知道你沒有那麼好,當別人說你壞的時候,你要想想其實我們還可以了!」我們可以從馬雲這句話當中體會得到,馬雲是不會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的,他有他自己的堅持,他有他自己的明確方向,如果馬雲一直過於在乎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價,估計也難以成就現在的阿里巴巴。
現實中總是有不少人過於在乎名聲,甚至想方設法去獲得名聲,因而也常常被名聲所影響、所左右,很多人期待少年得志、功成名就,這本身不是什麼壞事,但時時刻刻都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列子》告訴我們「名也者,響也。」人常常容易被名聲所迷惑,容易在名聲中失去自我,得 名聲時容易春風得意,容易居功自傲,失名聲時意志消沉,沒有成熟的心態去駕馭自己,就註定走不遠,不能持久。
一個人獨立於名聲之外,是種智慧。我們每天都面對著許許多多的別人評價,如果你在乎了,就等於被別人所影響,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有時有些評價甚至是有心人刻意為之,有時有些名聲也是刻意的抬 舉,如果你在乎了,你就「中計」了;而一個聰明的人,反而會從別人的評價、名聲中理出別人的意圖和名聲後面的用意,清楚自己的角色。
所以,一個人始終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要獨立而不遺,在社會中就不至於迷失自己,不會被別人影響,自己有自己的追求,自己有自己的方向,自己有自己的堅持,自己有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才會在漫漫人生路上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名,而在於功績,在於貢獻,大到強國興邦,小到讓家人生活過得好一點,都有實在意義,是我們每一個人活著的價值。
作者:然好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