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現在天冷了,我們穿的衣服是越來越厚了,可是山區裡的一些老人和孩子們還在等著我們。」66歲的王風琴正在微信群裡號召她的學員們,準備動手編織今年的愛心手套、帽子和圍巾,送給需要的人。
王風琴是石家莊出了名的「環保達人」,不僅擁有一雙能變廢為寶的巧手,而且堅守做公益24年。
痴迷環保手工,將廢品變成工藝品
12月1日,記者在王風琴的工作室見到了她,她神採奕奕,戴一副金色眼鏡,正在擺弄手裡的剪紙。「著急趕出來,多刻一張剪紙就多一份收入,就能多捐一些錢。」王風琴說。
2009年,王風琴從銀行退休,從小就喜歡編織創作的她開始一門心思做環保手工。她告訴記者,生活中,除了自家的廢舊物品,她還會收集親戚朋友家的,這些東西只要扔掉她就覺得可惜。經過加工把廢舊物品變成實用的、美觀的東西,自己也能為環保出一份力。
工作室展覽區內懸掛放置著王風琴用廢品製作的手工製品,琳琅滿目。小擺件、手作包還有用光碟製成的日曆,用廢舊毛線、紐扣等物件製作成的工藝品,充斥在並不充裕的空間內。王風琴說:「重新利用廢品,這就是在支持環保。」
一副貓頭鷹像掛在工作室最顯眼的位置,栩栩如生。貓頭鷹的身子上鑲嵌著綠色的「寶石」,王風琴告訴記者,綠寶石其實是用綠色的塑料瓶底製成的,貓頭鷹的身子是麻繩盤成的,眼睛是一枚黑色紐扣,這也是她變廢為寶的代表作之一。
《水的渴望》是王風琴最得意的作品,她介紹,這個作品是用廢棄的毛線和2800多枚小釘子製作而成的,描述了一個漢子手捧大碗,跪在乾枯的土地上,渴望接到最後一滴水的故事,意在啟發世人節約用水,為後代造福。這個作品還在2017年石家莊市特色手工藝大賽上獲得了二等獎和最具創意獎。
投身公益24年,聽到過太多感謝的話
變廢為寶,老有所樂,王風琴不僅是出了名的「環保達人」,還是巧手鉤編織繡的資深老師。近些年,王風琴在各個社區活動室、老年大學、小學課堂等免費教大家做編織和環保手工,從周一到周六,她的課都被排得滿滿的。
平時,王風琴一邊教大家手工編織,一邊呼籲大家投身環保,多想一些小創意,把生活中舊物、廢物利用起來,製作成一件件精緻的工藝品。
和學員們一起做的愛心小物件,她會在第二天早上拿到家附近的早市上擺地攤售賣,「每天賣個幾十塊錢,到年底也能攢個幾千塊,然後我們再捐給需要幫助的人。」王風琴告訴記者,除了擺地攤、上課,她每年還會帶領學員們織100~150頂愛心帽子,到了年底再買20件棉衣,一起捐給村裡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
王風琴從1996年開始做公益,24年以來從未間斷過。當年,河北多地發生洪澇災害,看到新聞報導後她同丈夫一起去了受災的村子。「我們去的是一位大姐家,她一個人帶4個孩子,最大的才12歲。」王風琴說,當時,她左褲兜放了300元,右褲兜放了200元,她想著如果大姐家中情況好一點就掏右邊的褲兜,條件差一點就掏左邊的褲兜,但是最後她把500元都留給了他們。500元在當時是王風琴半年的工資。
從那以後,王風琴經常給周邊的貧困人群捐錢捐物,「這24年來聽到過太多感謝的話,每一次我都熱淚盈眶,我只是做了一些我應該做的事。」王鳳琴說。
租房開工作室,卻無償提供活動場所
今年9月,王風琴開了這間工藝品工作室,取名為尚道。王風琴告訴記者,她開工作室,就是為了給自己和學習手工活的姐妹們提供一個免費的場所,退休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在這裡聚會聊天,只要是對這裡感興趣的市民,她都歡迎。
「我的工作室就是一個活動場所,在這裡聚集的姐妹們很有愛心,她們現在的生活都過得豐富多彩的。」王風琴說,老人和年輕人的想法不一樣,人老了,要少給子女添麻煩,他們可以與同齡人聚在一起,做一些有益於環保和奉獻愛心的事。
「別看王老師看上去活力滿滿,其實身體並不好。心臟間歇、腳踝受傷、腦血栓等疾病一直困擾著她。」在旁的王素瑜正在織今年的愛心圍巾,她告訴記者,今年7月份,王風琴因腦血栓住院,但是心裡一直記掛著工作室的布置,在醫院才住7天就草草出院了,能開一間屬於自己和姐妹們的工作室是王風琴一直的心願。
「我們說給她均攤一些房租、水電費,但她不讓,說自己負擔得起。」王素瑜說,就連給學員們上課的材料費都是王風琴自掏腰包,並且沒有一句怨言。
學習勁頭強,她是姐妹眼中的全能巧匠
除了編織,王風琴開始涉獵麵塑、剪紙、美食、捏泥人等領域,多年來,王風琴在做環保和公益的同時也賺了個好人緣,只要她和學員們想學習新的技能,各領域的大咖老師們都會幫忙前來免費教學。
「王老師除了在編織上是個高手,剪紙、麵塑還有捏泥人她都學得特別快,一點就通。」王素瑜說,王風琴不僅為人和藹可親、心眼好,而且天生一雙巧手,毛線毯子、座椅靠墊、風情手包、花樣拖鞋等她是樣樣拿手。除此之外,捏各種小動物、花樣的泥塑也不在話下,剪紙、刻畫更是手法獨特、線條平整。在姐妹們眼裡,王風琴就是個全能巧匠。
現在工作室開起來了,一起學編織、做環保、獻愛心的姐妹們越聚越多,王風琴的生活也越來越忙。每天早上她依然堅持出攤賣小物件,然後奔赴學校、敬老院、孤兒院等地講課。「只要我保持好的精氣神,一定可以拉垮病魔!」王風琴堅定地說,在環保和公益的道路上,她要一直走下去。
■文並攝/河北青年報記者趙子敏
■編輯/楊旭妍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