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也經常會看到,所以今天就特意開了一個帖子跟大家交流一下。
這個問題還是要分兩面看,大概就是這樣的
對魚活著就好的魚友,不渾水的飼料就是好飼料。
對於希望魚漂亮,生長好,體型粗壯的魚友,這樣的飼料就不是好飼料。
(當然,過濾非常好的朋友,請直接無視上述說的)
可以把飼料考慮成一種肥料。
人只不過把一些營養高東西又可口的做為食物,營養低的做成肥料。營養越高,肥力越強,飼料就越渾水,但是魚吃了高營養的就會長得更快,更壯。反之,把營養低的原料做成飼料,肥力低了,就不汙染水,魚吃也就沒有長得那麼好。
渾水的主要是有機物,那麼就主要從蛋白質入手。
1、用優質魚粉做出來的飼料會有一股清香的味道。這樣的飼料吸收,還有魚的成長都很好。缺點是魚粉用量足,容易汙染水。魚粉用量多的飼料,就擠壓了一般粘合劑麵粉的用量,所以一般魚粉下很多的飼料,由於粘合性差,都會掉很多粉,所以一般都會外噴油去減少掉粉。所以會看到進口飼料特別的油。多做一個工序生產成本又高了,所以有些廉價的飼料廠也會標稱外噴油有害健康。
2、如果飼料腥味比較重,那麼有可能是用國產魚粉或者加魚濃漿(魚的內臟,魚鰭,生產魚粉過程流出來的水製成)做出來的飼料,能用這樣原料的飼料廠,也算是比較有良心的,這樣的飼料有一個特性,就是魚很愛吃,但是由於有風味(魚腥味)胺基酸,這種胺基酸誘食效果很好,但相比較難吸收的,所以吸收成長沒有用進口魚粉做出來的好。
3、有的飼料廠會加雞肉粉,去替代部分魚粉,這樣的飼料廠比較精明。因為雞肉粉沒有什麼太大異味,只是吸收率相對魚粉要低。當然價格也便宜很多。不過,長期吃陸生源蛋白的飼料,魚會容易大肚子。因為陸生動物的脂肪在魚體內很難被吸收,吃下去基本就排不出來。會一直堆積在體內。就容易形成「大肚子」。
4、肉骨粉,血粉,都是畜禽屠宰廠不宜食用的家畜軀體、殘餘碎肉、骨、內臟,血液,毛,蹄,糞便等做原料,比雞肉粉又差了一個檔次。這樣的原料比較便宜。品質很不穩定。這樣的原料吸收率很低,又很容易氧化,而且飼料會有一股異味,對魚的誘食性很低。
5、有的不良商家會用羽毛粉充當飼料蛋白的來源。羽毛粉主要採用大型屠宰廠、肉聯廠和各種家禽羽毛。大家知道,一條雞毛掉進水裡,是很那被分解掉的。同樣,吃進去,很難會被吸收。用羽毛粉做出來的飼料是最不汙染水,而且也非常廉價。所以就會出現價格低廉,又不會汙染水的「好飼料」。不過細細一聞,這種飼料會有一股雞鴨的味道。
6、豆粕是飼料很主要的一個植物蛋白來源,基本所有飼料廠都會添加,由於其價格只有魚粉的大概三分一,所以添加的多少會影響飼料的價格。吸收比魚粉要差點,成長速度更體型都比不上魚粉為主做的飼料。
7、再廉價一點的植物性蛋白就是菜粕,棉粕這類原料了。對比起豆粕,價格更加便宜,胺基酸分布不是很均衡,所以吸收是比較差的,而且誘食性差,魚對這類原料做的飼料不是很愛吃,對水質影響也很低。
「聰明的」商家為了掩蓋飼料的味道,也會加入一些帶有魚腥味的香精。這個就需要觀察糞便去判斷這飼料是不是真材實料。
1.同樣是一臺同產量的膨化飼料機,價格差異可以有10倍。製作出來也會有不同的效果。
2.同樣的機臺,出料時候擠壓的壓力也會影響,擠壓壓力大,飼料密度比較大,就沒有那麼容易渾水。一般同樣的配方,小顆粒就比大顆粒密度要大,小顆粒就沒有那麼容易渾水。
3.飼料有沒有加入益生菌。加入益生菌的飼料,會減低水質的汙染,不過對於飼料製作商來說,這個又是要多加一個工序。所以有些飼料商就會省略這步。
消化吸收好的才能拉散便,次之的是短粗的糞便。再次之是成條的便,再次之是白色透明的糞便
一般魚兒拉散便,也就說明買到一個好飼料了。優秀的飼料,就是吃得多,拉得不多。因為飼料被魚吃下之後,會有3個方向,第一個是固定在魚的身體,第二個是被代謝了,第三個是排出來。排出來的越少,一般可以證明了固定在身體的越多。
不過,飼料的吸收率,除了飼料本身的設計外。跟溶氧,水質也有很大關係。溶氧低,水質不好,魚的消化能力就差,這樣的水質,餵營養越高的飼料,越容易腸炎。
譬如,一種飼料本來在溶氧好,水質佳的環境下拉散便的,到了溶氧低,水質不好的環境就不一定會拉散便了,還有可能會腸炎。因為水質會很影響消化吸收。
最後,還是一句老話。養魚先養水,養水靠的就是過濾。
如果想養好錦鯉,對過濾一定要非常重視,因為錦鯉是能吃能拉的魚,如果要它長得好,必須配合一個強大的水質處理系統。有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面對各式各樣的飼料也不需要擔心渾水的。
作者:三順生
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多款產品限時特價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