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
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
歐洲航天局Sentinel-5衛星上的對流層監測儀採集了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數據,顏色越深代表汙染物含量越高。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
美國航天局Aura衛星上的臭氧監測儀(OMI)也做了類似監測。NASA方面表示,二氧化氮汙染的減少最初出現在武漢附近,最終擴散至全國。
二氧化氮是指高溫下棕紅色有毒氣體。人為產生的二氧化氮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工業設施排放的廢氣等。
通常來講,二氧化氮含量下降和春節相關。由於春節前後工廠陸續關閉,過去的觀測表明,空氣汙染通常在這段時間內減少。一旦春節結束,汙染濃度會上升。
但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驟降不僅僅是由假日效應或天氣變化導致的。
在初步分析中,NASA研究人員將OMI測得的2020年二氧化氮值與2005-2019年同期平均值對比。結果顯示,今年中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二氧化氮值明顯低於同期正常水平。
武漢地區汙染物減少且並未隨春節結束而回升
衛星還採集了武漢地區今年春節前、中、後三個時期的二氧化氮值,時間分別為2020年1月1日-1月20日、1月28日-2月9日、2月10日-2月25日。與去年同期相比,二氧化氮含量明顯降低。與此同時,下降的二氧化氮含量並未因春節結束而回升。
「今年的降幅比往年更大,而且持續時間更長。」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空氣品質研究員劉飛(音譯)表示,因為許多城市都採取措施以儘量減少病毒傳播。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採取居家隔離、減少出行、推遲復工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