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具有能夠改善事物的能力,我們的首要職責就是利用它並訓練我們的全部智慧和能力,來為我們人類至高無上的事業服務。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經歷過很多朝代,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智慧的結晶,只能通過他們留下的文物來了解歷史。
正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後,很多學者都投入到了考古的工作當中。
隨著我國考古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古董文物浮出水面,見證了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物之所以這麼珍貴,除了年代久遠之外,遺留下來的完整文物少之又少,可能因為一個意外就會被毀滅甚至遭到破壞。
正因此,我國對文物的保護非常精細。如果沒有百分百的把握,保證其出土後能獲得更好的保護,專家們寧願不挖掘也不想讓它遭受到破壞。
但凡事沒有絕對的,比如這件千年前的「黃河鐵牛」,被挖掘出來後,非但沒有進行保護,竟大張旗鼓地擺放在露天,這是因為什麼呢?
上世紀80年代末,因為黃河常年犯水災,有關部門研究決定修繕黃河水道。
工人們進行修繕工作時,在黃河中發現鐵牛的身影,來不及研究,緊急上報給相關部門。
四座鐵牛就這麼被打撈出來,經過專家勘察與測量,發現這並非普通物件。
鐵牛高1.5米,長3.3米,根據計算大約有70噸重,給人一種活靈活現的感覺,眼睛「睜」得圓滾滾,令人不敢靠近。
經過專家們仔細研究,這才發現鐵牛的真實用處。
原來這些鐵牛是「鎮壓」黃河的,千年前黃河經常發生洪澇決堤事件,岸邊的百姓苦不堪言。
為了保護百姓,解決水患問題,皇帝下令打造了8座鐵牛。將其沉入黃河之中,用來牽拉吊橋。
因為古人非常迷信,起初百姓們很感激他們,隨著時間流逝,鐵牛漸漸沉入河底,甚至被泥沙掩藏。
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與手藝令人震驚,不但能製作出這麼精良的鐵牛,還能想出這種妙招,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
好在經歷千年,剩餘四座鐵牛被撈出,古人的智慧與歷史重現天日。
但這些被打撈上來的鐵牛,理應按照文物處理,應該進入博物館或者受到絕密的保護。
但令人驚奇的是,這些鐵牛打撈上來後,非但沒被保護起來,還在露天陳列供市民參觀。
其實,真實原因並不是不保護文物,棄之不顧,而是連專家都不敢動。
上面也說了這座鐵牛有多重,如果挪進倉庫,是一件很難的問題。
如果強行將其收入博物館或者放進倉庫,不但文物有可能被損壞,甚至會使其生鏽,反而摧殘得更加嚴重。
為了讓文物得到更好地保護,只能選擇在露天放置。
專家通過一系列模擬,做出了這個決定。
最終,這四座鐵牛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了12.2米,在平地上恢復了原有的容貌。
閱讀延伸:「鎮海吼」是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因為材質是鐵,所以保護起來相當苦難。曾為它搭建過涼亭,建造過基座,最後無奈用鋼管加固。因為多次的「保護」,卻無意中「傷害」了「鎮海吼」。從這也能看出,鐵質文物的保護異常困難。
事實證明專家的做法是對的,如今距離鐵牛被撈出,已經有三十餘年的歷史了,鐵牛主體並沒有任何損壞。
有人猜測,之所以鐵牛不愛生鏽,是因為古人在表層塗抹了防腐層,如果真是這樣,古人的智慧確實令人驚嘆。
小結
文物擁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不管是誰都要對它進行保護,不要為了一己私慾做出損害自身安全的事情。
就像這座鐵牛,雖然在露天放置,但卻並沒有遭到破壞。
人們對它的保護是發自內心的,可見我國人民整體素質在提高,這是最值得表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