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氣炎熱本身就容易讓人心煩意亂,這時候比較活躍的還有知了,在深夜會嗡嗡地響,甚至是影響晚上的睡眠。還有比這個更煩心的是,幾乎每天都要面對從耳朵裡發出的嗡嗡聲,這到底是怎麼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耳聾」、聽不見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專利。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系統的下降,會逐漸變得老眼昏花。可從現實生活中來看,年輕人出現聽力受損的危險也很大。
其中耳鳴就是一種,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統計的數據,全球有大約11億的年輕人都有聽力受損的現象,今天就和大家說說耳朵發出嗡嗡響的原因。
耳朵嗡嗡響的罪魁禍首一:有損害聽力的習慣
現代生活壓力大,每到放假成了人們解壓的日子,經常去酒吧、KTV、每天戴耳機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長期處於高噪音的情況下,在長期接觸下,就容易造成感覺細胞以及耳部結構的傷害,從而導致聽力受損,並且這種危害還是一點一點形成的。
尤其對於年輕人,以及未成年人,不管是去唱歌、聽音樂,還是自己看視頻,對耳朵最安全的音量要在85分貝以內,在嗓音較大的地方,保護耳朵健康可佩戴耳塞。
耳朵嗡嗡響的罪魁禍首二:慢性耳鳴
如果你的耳朵只是短暫的嗡嗡響,是身體在提示你要注意了,當這種聲音過於頻繁,則要警惕慢性耳鳴。
在我國的一項調查上發現,經常使用耳機的學生,有13.4%的人出現了慢性耳鳴,有將近28%的人出現了嗓音性聽力損傷。在臨床上,把耳鳴時間持續為半年以上的稱為慢性耳鳴,目前認為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主要和內耳受到損傷有關。
被患者描述,除了有嗡嗡響,還會有蜜蜂在耳邊的聲音、響鈴聲等等,符合症狀的人要及時就醫。
耳朵嗡嗡響的罪魁禍首三:生理因素
生活中,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心理因素造成的耳鳴,可由多方面引起,如更年期、生理期時雌激素水平分泌異常;長時間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大等等,最終造成了生理因素,此時人們更容易出現耳鳴。
但這種耳鳴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大家可根據自身情況做改善,避免病情發展得越來越嚴重,越早改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