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劉少偉教授 少偉教授話飲食
本文專家:金鑫,華東理工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你吃過魔芋豆腐嗎?你知道魔芋豆腐是怎麼來的嗎?對於魔芋,你有了解多少?我第一次品嘗魔芋豆腐時,就對這種神奇的食物感到了好奇,現在就一起來看看這種神奇的魔性食物——魔芋。
魔芋 ·
天南星科魔芋屬的總稱,在栽培學上是一種薯芋類作物。在古代又被稱為妖芋,也有「去腸砂」的稱號。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均有分布,而我國的魔芋主要集中在雲、貴、川、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其中四川盆地周圍山區的魔芋最為豐富。
圖片來源於網絡
01
魔芋的營養成分
魔芋的主要成分是糖類,如葡萄甘露聚糖,甘露聚糖等。還含有有機酸類成分,如枸櫞酸,桂皮酸,二十一碳烯等。以及一些苷類成分,如3,4-二羥基苯甲醛葡萄糖苷等。除此之外,多種胺基酸、粗蛋白等也是魔芋的成分。
由於魔芋的品種也有很多,它們的營養成分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比如白魔芋中的葡甘聚糖含量就比較高,葡甘聚糖佔它的乾物質的60%以上,但澱粉含量就比較低;而疣柄魔芋中就不怎麼含葡甘聚糖,卻含有高達77%的澱粉。以100克的乾重來算,總的來說,魔芋乾物質在20克左右,葡甘聚糖則為30~60克,澱粉為10~50克,可溶性糖為1.5~10克。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被誤解的魔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市面上開始流傳一些「植物膠原蛋白」的說法,像魔芋、桃膠、秋葵這些具有黏性的食材全都被貼上來這一標籤。可能是這些食材的產品和豬皮凍的質感很像,就有商家利用這一特點給它們貼上了「補充膠原蛋白,提升皮膚彈性」的標籤。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是。首先,膠原蛋白是一種生物高分子,是動物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廣泛分布於動物的皮、骨等組織中,是一種構成動物組織結構的蛋白質。但是,在植物中是不存在像動物一樣的組織的,所以植物中並不存在膠原蛋白,「植物膠原蛋白」的說法自然不攻自破。
而像魔芋這些所謂含「植物膠原蛋白」的食物,之所以會出現黏糊糊的特性,實際上是一些多糖的作用,它們經過高溫烹煮後會形成粘性較大的半固體形態,從而被忽悠成了「膠原蛋白」。
另外,口服膠原蛋白對補充身體的膠原蛋白的作用也微乎其微。膠原蛋白其實就是一種蛋白質,吃進口中會被消化系統分解成胺基酸而不是直接吸收,而且膠原蛋白中的必需胺基酸種類也不多,所以想要直接吃膠原蛋白來改善皮膚的做法也不科學。
圖片來源於網絡
03
魔芋豆腐
其實早在古代,中國人就會做魔芋豆腐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川蜀百姓就善於利用魔芋來製作各種美食,他們用草木灰浸泡的水來加工魔芋,從而做成可口的魔芋豆腐。這種做法一直延續至今,現在魔芋豆腐的做法也大多採用這種方法。
魔芋製成魔芋豆腐其實都要歸功於魔芋中所含的一種叫葡甘聚糖的多糖類物質,這是一種由葡萄糖和甘露糖按照比例相互結合而形成的生物大分子。葡甘聚糖分子中存在很多的乙醯基,平常難以形成像豆腐一樣的整塊的形狀。但是鹼性環境下,這些乙醯基會被消除,葡甘聚糖分子間就容易結合形成穩定的結構,儲水能力也大大提升,從而形成了魔芋豆腐的結構。
圖片來源於網絡
04
其他魔芋產品
魔芋膠:魔芋膠來源於植物魔芋的塊莖,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葡甘聚糖。魔芋膠溶於水後能形成高黏度的假塑性溶液,把它經過鹼處理後就能形成具有彈性的凝膠,是一種常見的熱不可逆凝膠。魔芋的許多產品如魔芋糕、魔芋豆腐、魔芋粉絲等都是利用了魔芋膠的這一特點。此外,在一些仿生食品中也能見到魔芋膠的身影。
魔芋粉絲、魔芋蛋糕:利用魔芋中葡甘聚糖的膠凝、粘黏、增稠、穩定等特性,將魔芋粉加入到粉絲或蛋糕中,可以提升粉絲的彈性和韌性或改善蛋糕的品質。
其實,魔芋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像魔芋果丹皮,魔芋年糕,魔芋冰淇淋,魔芋麵製品等新產品層出不窮,魔芋粉的特性改善了這些產品的品質。除此之外,一些仿生產品中也經常用到魔芋膠。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總之,魔芋的應用前景十分廣大,魔芋膠的特性使得它的很多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食材,它也是很多美食愛好者心中的美味。不過,需要注意的事,生魔芋帶有毒性,不可生食,需要進行專業的加工才可食用。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魔芋豆腐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