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沒有想到會被騙。」劉萍(化名)緊咬了下嘴唇,雙眼盯著手機屏幕愣神,手機裡通過微信公號轉帳充值的5000元現金加油卡,如今或許已變成一組數字。
劉萍掉落的「騙局」,始於一家名為「福州團團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以下簡稱「團團賺」)。
今年3月以來,「團團賺」通過媒體廣告、舉辦活動及教育機構合作推介等線上線下模式,迅速聚集人氣,在微信朋友圈「病毒式」的擴散,掀起一股眾人參與的「淘金」遊戲。
這家曾被監管部門列入經營異常的公司,事發前未能引起人們的警覺。12月23日,這場聲勢浩大的全民「遊戲」,最終在大批受害者前往福州各領卡點被告知無法兌現,隨即傳出老闆跑路、歸案的聲浪中停息。
目前,福州臺江公安分局經偵大隊以「非法集資」對此事進行立案調查,犯罪嫌疑人林某也已到案,案件尚未披露最新通報。
12月23日下午,劉萍(化名)前往福州市區華林路未名教育機構領卡點,眼前的景象出乎她的意料,領卡點的辦公室擠滿了人,屋內凌亂不堪,混亂中有人告訴她,「趕緊報警,老闆跑路了。」
今年11月,劉萍通過「福州團團賺」微信公眾號,在朋友圈累計投入5000元購買7折中石油油卡,當天正是通知領取的時間,領卡點未能兌現承諾,隨即傳出老闆「跑路」的傳聞。
當日下午3點左右,傳聞已被證現實,涉事老闆歸案。與劉萍一樣,匆匆趕來的李春(化名)被堵在樓梯口。在兌卡點,一名男子與保安發生肢體衝突,「吵著就扭打起架來,兩人嘴角都打出血了。」李春回憶,領卡處的教育機構負責人被圍堵在辦公室,趕來領卡的人越來越多,現場變得擁擠混亂。
「擋都擋不住了,太亂來了。」事發至今,未名教育員工李福(化名)仍對當時的場景感到震驚,衝突後隨即引發了另一場「搶奪」。他回憶,儘管當天有數名保安維護秩序,一些受害者已經變得不理智,混亂中,有人開始摔凳子,有人衝進前臺、辦公區,偷偷抱走了電腦、教學用具等物件,「連辦公室的一瓶膠水都拿走了。」
事後,未名教育負責人王飛接受記者採訪稱,當天機構內的2臺辦公電腦、5臺投影儀及5臺保暖器都被人拿走,被拿走的物件累計價值在5萬元以上,此事已報案。「現在說這些也沒用了,公司品牌損失是沒法用錢計數的。」王飛稱,此前經朋友介紹認識團團賺得老闆,雙方互換廣告資源宣傳品牌,機構場地代為發卡。事發前一天,自己已安排好明日發卡事宜,當天卻被「團團賺」告知領卡延期,「我們也是沒有想到」。
針對「團團賺」事件,
福州鼓樓未名教育培訓中心曾發聲明,
稱與「團團賺」為兩家不同的法人單位,各自擁有獨立法人,二者無法律上的直接關係;而此次打折購買油卡、購物卡的活動為「團團賺」開展的營銷活動,福州未名教育藉此活動進行品牌推廣,具體事宜皆由團團賺操作並負責,而此次活動的資金所得均進入「團團賺」帳戶,未名教育僅為本次活動的領取點。
下午5點多,華大派出所介入,這場「搶奪」風波宣告停止。圍堵的教育機構漸漸恢復平靜,
「受害人」組建微信群維權,陸續前往臺江經偵大隊報警。
當日,記者在「臺江團團賺某群」微信群,人數迅速滿500人上限,而「鼓樓團團賺某維權群」也立即突破450人,有人又組建了一個2000人QQ群。這些「受害者」大多是福州本地,甚至不乏來自長樂、連江等。多數人稱,通過「團團賺」線上線下活動,購買的油卡從1000元到幾萬元不等。
」團團賺「工商記錄裡,曾被列入經營異常
今年9月至12月期間,眾多受害人通過「福州團團賺」微信公眾號,參與現金充值兌換折扣卡的活動。記者查詢發現,該微信帳號主體為「福州團團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團團賺」),公司官方微博認證為「超人洗車」,記者未能在網站查詢到其官方網頁。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記錄顯示:
福州團團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2月10日,經營範圍涵蓋計算機軟硬體、電子產品的開發以及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計算機系統集成;網絡綜合布線;企業形象策劃、禮儀慶典服務、文化交流活動策劃;會議及展覽服務等項目。
相關記錄顯示,法定代表人為林清的「團團賺」擁有兩名股東,由林清出資140萬,另一名股東吳瀟出資60萬,共計200萬。其中,吳瀟任監事,林清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通過進一步查詢該公司工商資料,記者電話聯繫了公司實際註冊人林某。林某稱,2015年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林清,當時,林清請他幫忙註冊「團團賺」,但自己對公司的經營現狀並不清楚。「他資金鍊出問題了。」林某稱,起與林清本人平時接觸不多,「事發打他電話打不通了,現在也說不清什麼情況。」
記者查詢發現,「團團賺」原始註冊資金為200萬,今年4月註冊資金變更為3000萬,經營範圍變更則增加了「對金融業的投資諮詢」一項。
此外,該公司登記註冊時企業通信地址也發生了變化。工商記錄顯示,公司原地址福州市鼓樓區安泰街道鬥東路12號聯建新村1#南樓六層604-2室單元,實際上,該公司辦公場場所已搬到福州臺江區曙光路宇洋中央金座34樓。事發後,記者曾前往該公司位於臺江區的辦公地點,辦公區域已人去樓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28日,安泰市場監督管理所抽查「團團賺」,通過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已無法聯繫。緊接著,今年12月1日,福州市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團團賺」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儘管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事發前,「團團賺」公司的微博、微信及線上線下的宣傳推廣一切都照常運營。
事實上,「團團賺」線上線下的大力推廣,此前也曾引發質疑。
今年10月,福州當地媒體曾介入報導,提醒「團團賺」團購活動存在風險,當時一名「團團賺」員工接受採訪時回應稱,活動沒有問題,兌換的折扣卡都是以內部價得到優惠。
不過,「團團賺」宣傳的折扣卡超市和加油卡公司則進一步回應媒體稱,未與團團賺有合作關係,指明不可能給出這麼低的折扣力度。
「團團賺」曾發聲明對網上質疑」闢謠「。
11月28日,網友「流失的小溪」公開發微博質疑「團團賺」模式,兩天後「團團賺」迅速在官方微信中發聲明稱,網友發表的微博並非事實,純屬惡意攻擊,表示將保留法律追究。同時,該聲明稱,活動真實有效。
不過,相關質疑最終淹沒在一片喧囂中,未能引起人們的警覺。
記者登陸「團團賺」微信公眾號,其頁面顯示「全民大作戰」「超人洗車」「百人大團戰」等線上線下活動推廣,兌換購物卡、加油卡,折扣力度在7.1折,只要通過簡單註冊微信轉帳即可參與兌換。
在低價、折扣誘惑之下,多數的受害者往往無力抵抗。9月份,劉萍首次接觸「團團賺」,在她的微信朋友圈裡,一位朋友在微信圈曬出花1000元充值「團團賺」領取的1400元購物卡,此後不斷有人在朋友圈轉發活動連結。「還有些心動,誘惑力確實大。」劉萍關注時,活動已經截止,「人數有限,當時還後悔沒趕上。」
11月「團團賺」的微信線上活動,劉萍通過微信轉帳買進第一筆1000元油卡,隨著這場遊戲的深入,折扣力度越發加大,劉萍身陷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助力、群發等方式,在連續追加4次單筆1000元後,累計計投入5000元。領卡時間,被安排在20個工作日後。
「當時沒在意,沒打算退錢。」劉萍說,曾有人提醒她退錢,不過早在今年3月,她注意到
「團團賺」開始投入大量廣告,在福州某電視臺、電臺及報紙等廣泛宣傳造勢,「打那麼多廣告,應該不可能有假。」
「很常見的模式,就是為了圈錢。」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團團賺」模式類似「P2P網絡投資」,通過打廣告媒體宣傳造勢,與機構合作等模式增加可信度,前期以低價購買折扣卡,都給予兌現,當購買人數和金額到達一定程度,隨即發生公司資金斷裂或許跑路事件。
12月23日,領卡的日子,劉萍的希望最終落空。同劉萍一樣,大批受害人前往領卡點被告知無法兌現,隨即傳出老闆跑路、歸案。這場全民參與的「遊戲」,最終在一片喧囂中停止。
海峽網記者:賴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