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盤核桃,他們盤指尖陀螺:展開講講當代減壓玩具

2021-01-17 新周刊

現代人壓力太大,需要玩點玩具減減壓。

文/詹騰宇

減壓玩具能給使用者帶來足夠的掌控感,讓使用者感到安全、可控、有秩序,消解無助、無力和無望。

電腦上的圖片、表格、文字,緩緩凝成團,從屏幕滲進腦子裡。思路堵塞,視線模糊。「為什麼做不好」的焦慮,每天都會把人深深地摁在漫無邊際的失望裡。中產及接近中產的人們,每天都逃不掉殘酷現實的裹挾。

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太大。圖/視覺中國

隨手順個東西,隱秘地擺弄一下。右手探去,拇指與食指輕輕捏起觸感冰冷的圓形軸承。中指微屈,發力一撥,這個質感冷冽、鈦合金造的小玩意開始高速旋轉,散發出勻稱的、有秩序感的銀灰色光芒。當轉速高達10000r/min時,肉眼無法辨別旋轉葉的輪廓,行雲流水一般,周圍的時間和景象迅速慢下來。人便沉進輕微而綿延的、近似於福流的愉悅感裡。(福流,「flow」,是指一個人在自覺自發的前提下,對某一活動或事物表現出濃厚而強烈的興趣,並能推動自己完全投入進去,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進入一種完全沉浸其中的狀態。)

無論是發力的動作、物件的旋轉還是手指的觸感,都輕淺地撫摸著倦怠的神經。反覆折騰某一物品是一種暫時逃離的行為,能減輕人的焦慮感。這是許多人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的行為:一閒下來就轉筆、轉書,轉一切可轉之物。讓手指的細微感覺、微小的正向情緒累積產生效應,忘卻剛剛做不出題、答不上問的窘迫,一如我們在現在遇見的難以言說的時刻。

轉一切可轉之物。圖/sina

指尖陀螺能給人操控感

指尖陀螺(Fidget Spinner)最初流行於美國中小學生之間,老師一節課可以沒收幾十個。但2016年年底福布斯的一篇報導繞過了「玩物」的概念,直接把指尖陀螺送上天,把它譽為「2017年必備的辦公室玩具」。

2017年4月,指尖陀螺的搜索熱度超過了川普,視頻網站裡指尖陀螺的各種玩法、款式和衍生文化的相關播放量破億。它讓減壓玩具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指尖陀螺只需要用手撥一下,可以持續旋轉3分鐘以上。圖/知乎

減壓玩具被追捧之處,也是它的存在之義。其一是便捷。指尖陀螺既可以出現在辦公室,也可以揣進口袋,任何場景下都信手拈來。其二是高普及。最初指尖陀螺進口售價為1000―3000元不等,但在國內出現需求時,更為廉價實用的祖國版指尖陀螺隨即遍地開花,嘗試成本變低,同時體驗有所改善。其三是好玩。高玩會追求DIY的手工質感和極致轉速;器材黨會搜羅各種形狀圖案的指尖陀螺,如pepyakka款、姨媽巾款(TBSB款)和Metal Worn全套;最普通的玩家,也能從簡單的操作中找到樂趣。

80後從小接觸的陀螺也能高速旋轉,但阻力大、不平穩、驅動難度不低這三個門檻帶來了三個問題:旋轉快感通常會在一分鐘之內消失,再次驅動需要時間綁繩發力,旋轉質量和時長取決於發動技術。這個過程並不純粹減壓,反有增壓的可能——如果不是標準的寸勁發力,分分鐘拋出去後轉不動。

轉一轉,好精神。

有趣的是,指尖陀螺剛好解決了這些老物件的問題:時間更長(可持續2到5分鐘的高速旋轉)、驅動簡單、旋轉平穩,恰好補足了傳統陀螺的短板,又有便攜和酷炫兩重屬性加持,同時出現了許多個性化的結構,瞬間風靡國內外。許多玩家表示通過指尖陀螺治好了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多動症、強迫症、焦慮症,都能緩解。

從心理學角度,以指尖陀螺為代表的減壓玩具能給使用者帶來足夠的掌控感,讓使用者感到安全、可控、有秩序。這種掌控感的原理在於物品運動的高度重複性:能夠預期後果,掌控過程,在緩慢的積累中達到情緒的平和,不會感到無助、無力和無望。

喵星人也愛玩指尖陀螺。

指尖陀螺的發明背後,有著一個心酸的故事。赫廷婕是一名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女工程師,現年62歲。這款引爆世界的減壓產品,是她在上世紀90年代罹患重症肌無力又恰好要帶女兒時弄出來的。她給女兒造了這個兩頭平衡、中間安裝了軸承,可以旋轉的金屬玩物。沒想到吧,這一火遍全球的物件一開始是哄娃用的。

如果彼時赫廷婕知道這玩意能火到現在這種地步,她無論如何都會續上專利費。赫廷婕本可以憑藉這一專利得到可觀的、持續的收入,但她在持有指尖陀螺專利大約8年後,由於無力承擔400美元的專利續費,於2005年放棄了這項專利。

現在她只能略帶哀愁地反思:如果保住這個專利,我或許可以做更多的發明。要是赫廷婕早年有參與專利運作的意識,或者有無論怎麼煎熬也要保護專利的決心,她就不會成為一個錯過爆紅專利的發明家。赫廷婕用自己無奈的經歷表明了一件事:真正能減壓的,還是多攢點錢。

我們中國學生轉筆就能玩一天。

減壓玩具按功用可分為高速旋轉、機械按壓、無限可動、施虐發洩四類。

減壓物品的好處,是可以消化一部分壞情緒,又不影響你的社交關係。減壓玩具大都形式簡約、驅動簡單,按功用可分為高速旋轉、機械按壓、無限可動、施虐發洩四類,對應代表分別是指尖陀螺、減壓骰子(Fidget Cube)、無限魔方(Infinity Cube)和人面發洩球(Caomaru Brown)。

減壓骰子是一個懷舊手控大集合。在Kickstarter上原計劃籌集1.5萬美元,結果這個撫慰形式多樣的小方塊,最終籌了250萬美元。

減壓骰子火爆一時。圖/網易新聞

許多人在焦慮不適時,總喜歡拿點什麼來擺弄,單一功能的擺弄物品又容易玩厭,比如另一個在Kickstarter上眾籌的Pocket Keyboard,兩頭都是機械鍵盤的鍵帽。

聰明的設計者直接在減壓骰子的六面做了六種形式的觸感:喜歡泡泡紙的,可以在五個小按鈕上遊走手指;喜歡老式開關的,可以在咔噠聲中找回舊日時光;喜歡PS遊戲機手柄搖杆的,可以360度無限搖;喜歡密碼鎖阻尼感的,可以不停撥弄。最直接的是在其中一面做了手指凹槽,有些人很喜歡那種指尖陷入被包裹的安定感。

通過不停按壓,釋放壓力。圖/網易新聞

無限魔方和人面發洩球的形式更為簡單一些。一個可以無限掰,一個可以無限捶,只要你有這種需要和閒心,這兩樣東西可以將你的狀態循環保持。

實際上,減壓玩具就是以最容易的方式轉移和釋放人們自身無法化解的情緒,理論上和發洩工具差不多。轉移情緒需要物化對象——打擊下屬、頂撞上司當然都能激烈解壓,但會讓你的社會屬性受到嚴重影響;而減壓玩具作為一個純粹的物體,可以直接承載並消化一部分情緒。

電音蝌蚪(Otamatone)是不同於上述減壓玩具的特殊存在。一般的減壓玩具都是自娛自樂,電音蝌蚪開口可秒全場,聞者樂不可支。日語裡蝌蚪讀音為「otamajakushi」,Otamatone的名稱綜合了「蝌蚪」和「音調」兩個單詞,到位地描述了這款「聽完不煩算我輸」的樂器的形態與功能。

電音蝌蚪。

電音蝌蚪由腦洞碩大無比的日本明和電機設計製造,該社一貫以製造各種「超常識」的奇葩樂器而聞名。電音蝌蚪有著八分音符般的外表和讓人過目不忘的「蝌蚪頭」。演奏方法近似二胡——雖然這麼類比容易引起嚴謹民樂愛好者的憤怒。

左手按壓或滑動音階發音,右手不拿琴弓而是捧著蝌蚪頭,擠壓後蝌蚪會張開嘴巴,形成魔性無比的顫音——想像一下,如果你此時正煩悶難平,突然聽到略微走音外帶顫音、苦澀中帶著呆萌、既想讓你哭又想讓你笑的怪異樂器正在發出難以描述的聲響,轉頭一看那神煩的大嘴巴朝著你一張一合時,突然噴湧出來的笑意會幫助人驅散煩憂。

許多人在焦慮不適時,總喜歡拿點什麼來擺弄。圖/網易新聞

解決壓力當下較為流行的方法是正念減壓。

面對如此多外來減壓玩具,國產減壓名物核桃、手串、佛珠等紛紛站出來表示不服。減壓骰子本也有「歐美版文玩核桃」的暱稱,只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物件附帶的修身、養生、參禪等意味更深,境界更高,耗時更長,有積累與參悟的成分,需要時間和機緣。國外傳入的各種減壓玩具大都設計簡潔,直指痛處,迅速見效。雖然不能完全消弭內在的鬱結,但有不分國界的易上手和新鮮刺激的特性,也就夠了。

古人通過打坐使內心平靜。圖/視覺中國

《秘密花園》等手動塗色減壓圖書早期紅火,但後期被人吐槽「畫得抓狂,減壓不成反增壓」。魔方等智力型老玩具,也是典型的「可增壓可減壓」。它們既能撫慰人心又能讓人抓狂,會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轉化。實際上,《秘密花園》的主要功用是轉移情緒:它通過集中注意力,將焦躁不平、悲哀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理智的塗繪動作。和普通減壓玩具專注發洩情緒比起來,《秘密花園》實際上是在隔絕情緒。

發洩型減壓玩具和《秘密花園》這種引導注意力的形式,有共同的局限。它們治標不治本,只適用於相對較小的焦慮感。短暫減壓並不是真正面對問題,它並沒有解決壓力的來源。如果在壓力相對較大的時候選擇難度較高的方式,反而會產生新的焦慮。比如一個完美主義者在壓力山大時選擇了《秘密花園》,隨後塗到強迫症發作,稍稍畫出格子就想原地爆炸,那還真是自找的——搞不好最後發現,撕本子和摔筆可能是更好的解壓形式。

紅極一時的《秘密花園》或許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更廣義的減壓玩具,甚至已經照顧到了更細緻的方面,變得偏於工具化。出國翻譯的焦慮、用筆沒水的焦慮、難以入睡的焦慮等,都有對應的解決之道。解決壓力來源,當下較為流行的方法是正念減壓。

正念減壓是純粹的行為方式,即把心神集中到當下,體驗此時此刻自己身體和自己情緒的連接。和轉移情緒比起來,直面問題更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但也需要很長的時間。若想根本解決問題,需要兩種力量——父性精神和母性力量,即提供新視角的能力和袒露心跡的可能。

在各色酷炫、搞怪、暖萌的物件提供的短暫慰藉之外,我們還是要回歸問題本身,尋求解決之道。就像被盜了魔獸號,對著牛皮袋反覆吸入吐出空氣的謝耳朵,折騰完了抬起頭來,還是要回歸這悲傷又真實的、充滿焦慮的生活裡——要麼擊倒它,要麼被擊倒,除了強大起來,其它選項都並不積極。

把自己隔離在減壓物構築的、重複而低難度的生活裡?可以有,但別常有。

相關焦點

  • 減壓玩具爆紅,盤點那些讓人愛不釋手的減壓玩具
    2017年,減壓玩具已經火遍全球了,在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下,我們確實需要這樣的小玩意來減減壓,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讓人愛不釋手的減壓玩具吧
  • 別讓風靡的「指尖陀螺」,成為隱藏在指尖的風險!
    考考你作為潮流界的年輕人你知道這是什麼嗎?▼沒錯!這就是指尖陀螺!這種玩具近兩年相當火爆不光孩子們玩很多成年人也加入了進來因為坊間有這麼一種說法玩指尖陀螺能減輕壓力!但是,兒童因指尖陀螺受傷的案例發生了不少2017年,世界玩具安全協會將指尖陀螺列為最危險的玩具!這些有潛在「殺傷力」的指尖陀螺市面上還流行嗎?大家還能不能放心地玩呢???邊角尖利 是否安全?
  • 陀螺:不只是玩具,還能戒菸戒酒減壓
    ■文|市井財經專欄作家 葉克飛那天去文具店買點東西,見到幾個孩子一人買了一個陀螺,就順便跟店主聊了幾句。不聊不知道,原來不管是文具店、母嬰店還是雜貨店,賣得最好的玩具都是陀螺。當然,是卡通陀螺。陀螺是一個世界性玩具,幾乎在所有文明體系中出現。而且它歷史十分悠久,在中國,山西夏縣新石器時期遺址就已發掘出石制陀螺。
  • 火遍全球的指尖陀螺有危險!已經傷人,慎玩!
    指尖陀螺是孩子們幾乎都有的玩具,風靡全球,據說還可以治療孩子分心,很多人紛紛放下了轉筆、盤核桃這些祖傳技藝,研究起了「陀螺功」。陀螺做得也是越來越花哨,更加吸引孩子們了!但是它是有危險性的,並且已經出事了,家長們要注意!麵團媽媽問答爸爸媽媽們:指尖陀螺孩子最近很喜歡,很多種材質,有的孩子拿著合金的那種,挺沉的,感覺不是很安全?
  • 這些「減壓」玩具太可怕!孩子拋玩險些失明
    孩子的童年裡怎能沒有玩具?而現在的玩具日新月異,更新速度快到父母們親眼看到孩子們玩,才知道又有一款新玩具流行起來了,其有趣程度、技術含量是以往的玩具所無法企及的。就比如,現在風靡的指尖陀螺。然而,令爸媽們心驚的是,這種玩具對於孩子來說卻潛藏著意想不到的危險!指尖陀螺簡直「有毒」!最近,一款名為指尖陀螺的玩具迅速火遍多個國家的各個年齡層。
  • 「減壓神器」指尖陀螺成了國民玩具 3個月時間已形成一條產業鏈
    2017年3月以來,一個名為「減壓神器」的指尖陀螺(Hand Spinner)逐漸在國內市場火爆起來,各大網站乃至文具店、商場都紛紛開始售賣指尖陀螺,從學生到成年人,玩指尖陀螺的人群不斷增多。不論指尖陀螺是否能減壓或有益於集中注意力,不可忽視的是,這個指尖上的小玩意兒,已經撐起了一個產業。
  • 減壓玩具盤點,總有一款給你快樂
    不過作為成年人,必須掌握幾個緩解壞情緒的小妙招,比如下面這些解壓專用玩具。初階成年人減壓玩具,指尖陀螺。外表炫酷,轉動沒有噪音,調節心情,緩解壓力,成年人玩具首選,一旦上手就完全停不下來。據說,這種指尖神器還可以幫助你思考問題,同時可以消除焦躁的感覺。不滿足於現狀,日本人就發明了一根根本停不下來的棒棒。
  • 成年人也能玩的減壓玩具,總有一款適合你!
    不過作為成年人,必須掌握幾個緩解壞情緒的小妙招,比如下面這些解壓專用玩具。  初階成年人減壓玩具,指尖陀螺。外表炫酷,轉動沒有噪音,調節心情,緩解壓力,成年人玩具首選,一旦上手就完全停不下來。  據說,這種指尖神器還可以幫助你思考問題,同時可以消除焦躁的感覺。
  • 繼指尖陀螺後的又一爆賣品:減壓玩具Squishy歐美走俏
    繼指尖陀螺後,最近又一款減壓玩具Squishy在歐美大火。據了解,Squishy玩具起源於日本,它由黏土做成,造型多為食物,水果和卡通動物,本身是軟綿綿的,可以拿在手裡擠壓。根據The Warehouse的銷售數據來看,這些色彩豐富的玩具上架後,在第一周就賣出了5000件。同時,Youtube上該玩具視頻的用戶點擊量劇增,火爆程度和Instagram上的粘土(slime)類似。觀看別人操縱一個可塑的物件總是有著說不出的滿足感,尤其是這個物件還有張可愛的臉。
  • 減壓神器指尖陀螺靠譜嗎 專家稱暫時緩解焦慮
    在辦公室、學校等等地方,只要有坐的地方,我們就能看到年輕人喜歡手裡拿著一個類似輪盤一樣的東西,在不停的轉啊轉。了解真相才知道,原來這是歐美最新流行的緩解壓力的小工具,這種東西叫做指尖陀螺。不知道您有沒有見過這種工具,估計您從未想過,曾幾何時,流行一時的轉筆,現在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小習慣。很多人在無形中養成了一邊看書一邊轉筆,一邊哼歌,一邊轉筆等行為。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地方還為此舉辦轉筆大賽,可見,這種小工具深受年輕人的喜愛,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玩法真的能減壓嗎?有人說,這樣玩可以消除心中的焦慮與不安,這到底有多神奇,民富康為您細細分析。
  • 辦公室減壓玩具專場
    有的時候可能會想一件工作或者一件其他一些讓人心煩的事情很久,在這個時候,一定會特別想在手上玩一些小玩具,例如泡沫紙等在手上玩的特別有手感的玩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款最近特別流行的辦公室減壓玩具。1.指尖陀螺
  • 指尖陀螺有毒:沒什麼好玩的 玩了就停不下來而已
    最近指尖陀螺(Finger Spinner)在網上開始躥紅起來,儼然成為一款男女通吃的神器。指尖陀螺本來是一款旨在幫助人們減壓的工具,我們只要用食指和大拇指按住中間軸承部分,輕撥葉片,陀螺就會旋轉起來。指尖陀螺對用戶十分友好,因為上手很快,不過網絡上也有一些花樣玩法的視頻。
  • 指尖上的商業機會,淺談指尖玩具的發展史
    對於指尖玩具,目前業內還沒有標準的定義,但是這一類玩具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都需要運用手指的技巧來進行完善。因此我們可以大致的認為,指尖玩具就是一種運用手指技巧玩耍的玩具。早在我國明朝的保定球,古人就喜歡在手裡把玩兩顆保定球,起到解壓健身的功效,並發展出鐵球、玉球、核桃等多種款式,成為了極具收藏性的文玩,這算得上是指尖玩具的雛形之一。
  • 代表家長通知你,天熱呆在家少玩指尖陀螺,那東西有健康隱患已被禁
    火爆本星球,號稱可減壓,流行玩具指尖陀螺你有沒有玩過?我要告訴你,它在歐美已被禁毀。讓《健康日常》來告訴你出了什麼事吧。指尖陀螺從2016年初自北美開始流行,迅速火遍大半個地球。有人聲稱,這種可在手指上空轉的軸對稱小玩具,會有帶人升天的感覺。
  • 青少年玩減壓玩具易分心
    號稱「減壓玩具」的指尖陀螺,兩年前突然席捲玩具市場,廠商宣稱小朋友在手上把玩著這種可以旋轉的扁狀陀螺,有助於消除緊張、焦慮或精神壓力;某些促銷廣告更聲稱,指尖陀螺有助於自閉症、焦慮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
  • 指尖陀螺,又一危險玩具入侵校園,已有孩子嚴重受傷
    玩具,是美好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玩具都適合孩子們玩,部分玩具甚至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兇器!現在又有一危險玩具讓孩子眼睛受傷!最近,一名11歲的男孩在玩一款名為「指尖陀螺」的玩具時,當他把玩具拋到空中,陀螺跌下時擦傷了他的眼角,男孩險些失明。
  • 減壓玩具真的減壓嗎?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許多號稱可以減輕壓力、減少焦慮的「減壓玩具」也在市面上流行開來。從「指尖陀螺」到「無限魔方」,這些玲琅滿目的玩具真的有減壓效果嗎?它們的作用原理是什麼呢?以指尖陀螺為例,其是由一個雙向或多向的對稱體作為主體,在主體中間嵌入一個軸承,整體構成一個可在手指上平面轉動的新型玩具,成人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掌握陀螺旋轉的基本技巧。指尖陀螺除了易上手,顏色、形狀、質地等給人以美感外,其旋轉過程給人帶來的穩定感受能夠使人心曠神怡。
  • 「直擊SGS實驗現場」指尖陀螺,真的危險嗎?
    好上手、成本低的指尖陀螺,成為不少人鍾愛的減壓玩具。但是指尖陀螺真的夠安全嗎?你對它夠了解嗎? 1.你覺得玩指尖陀螺風險大嗎?一些孩子喜歡把指尖陀螺拋起再接住,再加上其質量參差不齊,所以自發明以來發生了不少指尖陀螺傷人的案例。
  • 這個手機可以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只需20美元即可「殺死」無聊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會有一些不經意的小習慣和小動作。比如在平時發呆或者思考問題的時候,有的人會時不時地抖個腿、換個坐姿;有的人可能會一直用手指撥弄頭髮,從上到下反反覆覆;還有一些人可能會把玩一些小玩意兒,比如轉個筆、盤個核桃之類的,習慣讓這些東西在手指或掌間旋轉穿梭。
  • 如何做一場「指尖陀螺」病毒式營銷?
    在一開始它還只是被當做一款旨在幫助孩子減壓的玩具。在迅速成為學校裡受歡迎的玩具之後,大人們也開始對此有所耳聞。於是,數百萬件指尖陀螺被一掃而空,一時間市場上出現了無數款不同版本的指尖陀螺。這場由指尖陀螺引領的風暴真正達到了一種「病毒式傳播」狀態。 一個月內,指尖陀螺「現象」已經在谷歌上產生了超過500萬個YouTube視頻、110000次谷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