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新華網報導,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貝爾格勒綱要》(以下稱《綱要》)全文。切,這長長的「公文」我看來幹嘛?
慢著,在一堆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物流、投資這個那個的字眼裡,怎麼好像看到了鼴鼠?定睛一看,噢,果真有!是中國與捷克要共同拍攝動畫片《熊貓與鼴鼠》。鼴鼠,那隻渾身黝黑、總是冷不丁地從地底下鑽出來、眨著圓溜溜的大眼睛、揮著四根手指的大手「啞枯、啞枯」笑的小萌物!
《鼴鼠的故事》
「小鼴鼠的笑聲,一想起來就好像回到童年,暖暖的。」很多如今已經而立之年的人,在聊起《鼴鼠的故事》這部動畫片時,就好像回到被肩膀扛著、無憂無慮的歲月。
這部從捷克美術片的「春天」走來的動畫片,沒有對白,沒有複雜的情節,就憑著快樂「輕易的」打動了幾代人,成為不少人童年的美好記憶。
「小鼴鼠」動畫片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中國放映,很多人甚至說了解捷克這個國家是從小鼴鼠開始的。2011年11月30日,「鼴鼠之父」茲德涅克•米勒的去世就曾經掀起過多國關於這部動畫片的懷舊風潮。
創造了不少人童年回憶的「鼴鼠之父」
鼴鼠的故事怎麼來的?
鼴鼠的故事是個連續劇,對動畫本身來說,總共45集短片和6集長片。最短的不到兩分鐘,最長的有14分鐘。不多,但對創作人來說,卻用了45年的時間(1957~2002)。
鼴鼠被創造出來的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正是捷克高速推進現代化的時期,也是捷克社會經歷各種劇變的時期。
這或許與捷克的歷史不無關係。二戰後,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1960年7月11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捷克政局發生劇變,「天鵝絨革命」領導人、作家哈維爾當選臨時總統;1990年,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93年,捷克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鼴鼠的故事》的創作巔峰時期,進入80年代後,不僅整部製作進程慢了,還大多反映人們對於現代社會的各種憂慮,不如之前的輕鬆了。
《鼴鼠的故事》所在的工作室「Bratriv Triku」(TrickBrothers,意為「搗蛋兄弟」,其LOGO由三個可愛的孩子構成)由捷克動畫電影的先驅人物特倫卡創辦。二戰結束後,特倫卡被指派成立捷克國家電影動畫部門。1946年,早期的幾位動畫大師共同在布拉格電影工作室建立了這個動畫工作室。
1956年,工作室接到一項「政治任務」,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當時仍然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4年後,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誕生)要求他們製作一部短片,告訴孩子們褲子是怎麼製成的。
鼴鼠的褲子
用什麼形象來表達這個短片呢?那時只有35歲的米勒在布拉格西邊的樹林裡散步,不小心被一個由鼴鼠打洞扒出的泥土堆成的土丘絆倒。這個土丘一下子點亮了米勒的眼睛,他腦海中立刻就有了一個在動畫片中從來沒有被用過的形象——鼴鼠。米勒後來說:「沃爾特•迪士尼在他的動畫片中幾乎畫遍了所有的動物,但是這個被我先選中了……於是我告訴自己,就是它了——小鼴鼠。」
實踐證明,鼴鼠之父的這個決定非常成功,一部動畫片最後甚至成為一個國家的名片。上海世博會上,捷克館幾乎是小鼴鼠的世界。就連美國太空人安德魯•菲斯特爾飛上太空的時候都沒有忘記這個小傢伙,即便這部動畫片「未曾涉足美國」(據微信號「小瓢蟲繪本館」)。
熊貓和鼴鼠的結合
如今,這個聰明善良又愛「犯二」的小鼴鼠,要和人見人愛的國寶熊貓結伴而來了。《綱要》中提到,中國和中東歐要深化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由央視動畫和捷克小鼴鼠公司聯合打造動畫片《熊貓與鼴鼠》。
目前暫定名字《熊貓和小鼴鼠》的這部大型三維兒童動畫系列片,第一部共52集,預計2015年年底完成全部製作。在這部中國家喻戶曉的動畫片中,熊貓和鼴鼠這兩個可愛的動物將成為好朋友,它們的友誼折射出兩個國家和人民之間的友誼。
動畫片一直都是捷克人非常重視和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起源是捷克人一直以來對木偶和木偶劇的熱愛。早期來自外界的信息是極其有限的,捷克人從戰時德國人掠奪的一份來自迪斯尼的《白雪公主》的黑白拷貝開始學習,在舊式投影機上一幀一幀地播放。他們還從美國人那裡學到了基本的製作知識,而動畫製作特有的原則——藝術優先則是捷克人自己賦予的。
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捷克的社會變革、體制轉軌,捷克的動畫片廠、木偶片大量減員,產量減少,出現了下滑趨勢,輕鬆美好的創作環境不再。《鼴鼠的故事》就像從捷克美術片的春天走來,與中國的合作能不能來一次「第二春」?一起期待鼴鼠和熊貓會發生什麼故事吧!
我要拍動畫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