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詠石灰》
詩人即便是受了很多苦,也要將清白留在人間,透露出詩人骨子裡的堅強。我們身邊有很多堅強的人,他們在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無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和平年代,堅強的人永遠是我們的標杆。在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有無數人憑藉著堅強的意志,最終走出了困境。在地震中,堅強生存36天的「豬堅強」就讓人感動。然而當豬堅強獲救之後,竟然瘦身100斤,時至今日,豬堅強的現狀又如何呢?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場特大災難,在那以後,5月21日就成為汶川死難同胞的紀念日,這場地震讓我們明白生與死的意義,更讓人們珍視生命。在此期間,有很多堅強的人,令我們感動,同時還有一位堅強的小豬,被人稱為豬堅強。
地震發生之後,全國各地趕來的援助者,就開始緊張的救援。當搶救工作進行幾十天之後,廢墟中已經很少有生還者的跡象,但汶川地震的36天,救援者卻發現了一隻小豬,當時人們看到小豬身影后,非常的驚訝,畢竟距離災難的發生已經有36天。
此後,有一位獸醫表示:無論怎樣堅強的小豬,不吃不喝5天後都會有生命的危險,可是這個小豬竟然36天在這種情況下堅持,簡直是一個醫學奇蹟。此外,主人表示這個小豬在地震前有150斤,結果地震後只剩下100斤,可見,它的健康也耗損了很多。這段期間,豬堅強依靠吃土,才使得它頑強的活了下來。
眾所周知,豬是我們餐桌中常見的食物,養豬戶在養它們的那一天,就已經註定豬要成為「案板上的魚肉」,被人們拿到餐桌上,可是這個豬堅強卻受到了主人的格外關注。這隻小豬寄託主人的希望,生下來之後,主人就精心照顧,此後豬堅強就長勢喜人。
在地震發生之前,它每天悠哉悠哉的在豬圈裡生活,4個月左右豬堅強就已經300多斤了,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朱堅強再過幾個月就能夠出售,可是這一場地震卻改變了豬堅強的命運。地震來臨之時,豬堅強依舊很頑強地活下來。
看到豬堅強之後,更加大了人們對救援工作的信心。豬堅強代表堅定的信念,既然這隻小豬都可以這麼頑強的活著,更何況是我們呢?人生的意義在於經歷苦難,我們不會低頭,這隻小豬雖然不會說話,但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放棄對生的渴望。
最後,豬堅強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在這場地震中,無數人帶給我們溫暖之外,這隻小豬也在訴說著堅強的意義。
隨後,四川的博物館,特意找來豬堅強的主人,希望他不要宰殺這隻小豬,並且將其放在博物館中養殖。最終館長用1萬多元錢,將豬堅強買了下來,豬堅強也開始過上了別樣的明星生活。在這裡,豬堅強受到了專業照顧,夥食也要比以往好,並且擁有乾淨明亮的房間,日子過得比以前更加的愜意。
在這種情況下,豬堅強很快恢復了自己的體重。小豬的意義似乎就是成為人們桌上的食物,但這隻豬堅強卻因禍得福,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如今,依舊有很多人會專程來看豬堅強,希望以它的堅強感動自己。
轉眼間,豬堅強已經來到博物館十幾年,但是工作人員依舊悉心的照顧它,希望豬堅強能夠延續堅強的信念。此外,館長還表示他們會一直照顧豬堅強,直到其去世。豬堅強去世之後,相關人員也會將其製作成標本,展示它的堅強。
「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竹石》
堅強,自古都是備受讚揚的品格。以往我們常常會誇獎堅強的人,如今這隻豬堅強卻用自己的別樣方式,傳遞出動物與人一樣,都對生命充滿了渴望。當災難來臨的時候,動物們也會不顧一切的想要活下去。豬堅強的背後是對生命的渴望,激發了我們對生命的敬重。
參考資料:
于謙《詠石灰》
鄭板橋 《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