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瀾壯闊的宋金戰爭中,南宋軍隊為了扳回戰場上的不利局面,對北方金國展開了精心動魄的情報戰。其中既有類似於荊軻刺秦王的暗殺活動,也有戰場層面的謀劃,還有通過文字遊戲傳遞信息的瞞天過海。
一.戰術層面的諜報戰
楊么起義軍
(1).嶽飛的諜戰成果
名將嶽飛是南宋情報戰的一把好手。1135年,在宋金前線的戰役告一段落之後,南宋朝廷派嶽飛去鎮壓以楊么為代表的湖賊水盜。在開戰之前,嶽飛就派已經投降了官府的水盜楊華進行策反,在開戰前就策反了楊欽、黃佐等將領,並讓他們帶來了數萬人的家屬和丁壯人口,極大地削弱了楊么的抵抗勢力。
中興四將圖中的嶽飛
在1136年,在收復襄陽六郡之後,嶽飛開始謀划進一步討伐偽齊劉豫。由於此前支持劉豫立國的粘罕已經在內鬥中憂鬱而終,而完顏宗弼等人卻對劉豫比較厭惡。所以嶽飛決定使用反間計除掉劉豫。而嶽飛的破局辦法就是使用完顏宗弼的間諜。他故意嚴厲質問這個間諜:「這不是我們軍中的張斌嗎? 前些日子我派你去大齊給劉豫送信,讓他把完顏宗弼引誘到清河邊和我軍一起夾擊,你為什麼不把信送到、擅自抗命呢?」
偽齊、宋。金地圖
嶽飛後來又恩威並施,表示這次要他一定將信息按時送到。這個金人間諜慶幸撿回了一條性命,還順便撈回了重要情報,於是決定將功贖罪,將「劉豫陰謀陷害金完顏宗弼」的情報匯報給完顏宗弼。由於劉豫連年戰敗,所以他實際上已經是金國的政治負資產了,於是金人順勢流放了劉豫,並撤銷了偽齊的建制和國號。這一案例,是嶽飛洞察敵國高層人物間的矛盾、順水推舟使用的反間計,成功地運用敵人內部矛盾,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2).韓世忠的死間之計
韓世忠的年畫形象
幾乎與此同時,在公元1134年,金軍攻打楚州,趙構派出工部侍郎魏良臣、王繪前往金國方面議和。鑑於魏良臣曾經多次向金國方面提供情報,是金人非常信任的使節人選,於是當魏王二人進入韓世忠軍營的時候,韓世忠做出一副即將移防鎮江的態勢,騙過了二人。在確保兩個使者離開防區之後,韓世忠立即帶兵回到了大儀鎮設置伏擊圈。而在魏、王等人將韓世忠帶兵前往瓜州的假情報傳給金人之後,金軍的萬夫長聶兒孛堇派部將撻孛也帶領數百騎前往大儀鎮以東,試探是否可能渡江。於是韓世忠親自出馬,將這波騎兵引入預先設置的埋伏圈,結果在進入沼澤地後,韓世忠命令背嵬軍持長斧大舉出擊,上劈人胸、下砍馬足,金軍陷入了包圍之中,死傷慘重,撻孛也等200人也被俘虜。
2.文化戰線的諜報戰
宇文虛中的影視形象
(1)隱藏最深的宇文虛中
宇文虛中本是成都華陽人,在靖康之變之後,由於南宋朝廷之中幾乎沒有人願意代替宋高宗與金國交涉,所以他派出了以前朝罪臣自居的宇文虛中前往北方,準備迎接宋徽宗和宋欽宗。但是金國方面對於他的到來一開始並不感興趣,而宇文虛中在出使的過程中,發現北方新失之地的百姓對於金國並不認同,而且他認為如果能夠在金國上層發揮強大的影響力,其實可以從反面協助母國,為新建立的南宋減輕外交壓力。
由於女真人急需漢人文士進行制度建設,所以宇文虛中的職位從低到高,一路攀升,從翰林學士升級到了河內郡開國公,而且還獲得了給金朝太祖寫紀念碑文的殊榮。與此同時,他在內心深處依舊保持宋人的身份認同,在詩文中以蘇武牧羊自我砥礪,他秘密與北方各地的豪傑、秘密會黨取得聯絡,準備伺機行動,並藉助龐大的情報網挖掘北方的情報。
金軍進攻川陝示意圖
在隱秘中,宇文虛中終於有了重要的發現:由於對江淮地區和荊湖地區的直接進攻不奏效,所以金人決定轉移主攻方向,向川陝地區發動進攻,1132年宇文虛中將這一情報通過來訪的宋使報告給了南宋朝廷,雖然內部對於此情報意見不一,但是宋軍依舊決定相互支援,張駿和其他將領相約定:金軍如果大舉入侵四川,他就和其他三個將領相互支援。一年之後,金軍果然大舉入侵巴蜀,但是在蜀口地區遭到了宋軍頑強抵抗。「生還者少,而不得償費」,後來在協助宋徽宗和鄭皇后的靈柩南歸、促成宋金議和上進行了暗中運作,這使他的功績得到了南宋方面部分有識之士的認可。
但是1140年,在完顏宗弼掌握了金國國政之後,為了穩定流亡在北方的宋朝流亡者的人心,斷絕他們的南歸念頭,他將宇文虛中的家人一口氣都要到了北方,結果在6年後,他們全家百餘口都被活活燒死。而背後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計劃組織兵馬在金熙宗去祭天時進行行刺,並趁機效仿曹沫,裹挾宋欽宗和一部分漢兒南歸,但是這一計劃在執行過程中不幸被出賣,才導致宇文家被殘忍滅口。而洩密的環節,則可能是宇文虛中將計劃傳給南方後,被秦檜反饋給北方。
女真人不可避免地被漢化
從孝宗朝開始,隨著秦檜被摔下神壇,宇文虛中也獲得了賜姓趙氏、追授開府儀同三司的待遇,宇文虛中的潛伏者身份和應有的榮譽,才在南方漸漸流傳開來。而他所推動傳播的漢族文化,其實也起到了同化女真人的作用。除了他之外,在漢文化的影響下,雖然金世宗將騎射和本族語言設為文化保護的項目,甚至設置了女真進士科、女真國子學,但是依舊難以阻擋被同化的趨勢。但是宇文虛中的案例也說明了,如何保護好己方的高級間諜,和對敵方進行滲透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2)南宋蘇武:威武不屈的洪皓
洪皓的著作
此外,南宋著名的使節,如同洪皓、範成大都曾客串過間諜的身份。從1129年出使到1143年被放歸,洪皓被當時的人稱為宋代蘇武。類似於宇文虛中,他也是在金國努力發揮文化的影響力。
宋高宗雖然主要派洪皓等人去出使議和,但是金人當時正處於軍事擴張的高峰期,完顏宗瀚直接要求洪皓留在偽齊政權為官。由於被洪皓的氣節所打動,金人免除了他的死刑,而是將他流放到了今日黑龍江五常的冷山地區,對他處以類似於漢使蘇武的懲戒。
洪皓的畫像
即使條件艱苦,但是洪皓在此期間卻結識了完顏希尹,並成為了後者的兒子的導師。再次期間,洪皓趁機對女真貴族施加文化層面的影響,並多次給完顏希尹提出和議的建議。1140年,完顏希尹決定帶著洪皓南下燕京,促成洪皓主導的出使活動。雖然後來在女真上層的內部傾軋中完顏希尹被殺,但是由於洪皓與完顏希尹有過不同的意見,所以得以免過一死。
雖然屢次南歸的計劃受到金國人阻撓,但是洪皓和宇文虛中類似,一面教育他所接觸的女真年輕貴族子弟,獲得了當地胡漢百姓的敬重,比如在涿州期間,韃靼酋長聽聞洪皓的大名,帶著妻女出帳迎接,給他進獻酒菜;其他的女真貴族也真誠地邀請洪皓去參加禮佛、婚宴等社交活動。
在這些場合,洪皓在不經意間收集到了很多信息,並將成果寫成萬言書,然後將自己的書信縫在衣繻中,讓宋使趙德在紹興十年傳回南方。正是這封長信,讓宋高宗知道了劉錡的順昌大捷,讓金人聞風喪膽,金人甚至一度計劃攜帶珍寶重器北遷,放棄黃河以南的地區;一年之後,洪皓秘傳的書信讓宋高宗得到了被俘虜的宋朝皇室成員的下落和地理位置,讓宋高宗不禁感慨「雖遣使百輩,不如此一書也。」也是在同一年,洪皓將金軍已經厭戰,以往都是隨軍帶婦女、現在什麼也不帶,說明他們戰鬥意志並不如往常堅決,並支持宋軍繼續作戰北伐。
由於南宋方面對於戰爭的謹慎和畏懼,所以洪皓的主要情報功績,是促成宋朝太后遺體南歸宋朝,沒有發揮洪皓和北方遺民們希望達成的效果。但是在南歸之後,他書寫的關於金國的社會風俗、經濟社會、風土人情、禮儀制度、政治制度的全書《松漠紀聞》留下了關於漠北風俗和民風民情的風俗畫卷,其實沒有發揮洪皓的收復失地的理想。
3.辛棄疾:北方歸正人的代表
南歸的流亡者也是情報來源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簷突騎渡江初」,這首詞描繪的是少年時意氣風發、南歸宋朝的義軍領袖辛棄疾。他所代表的的,是南歸北方的宋朝忠義人士,以及他們的情報戰技巧。
他在少年時奔赴燕京趕考時就十分注意收集沿途的軍事情報、地理形勢和駐防金人的人數,為以後的抗金事業打好基礎。他的南歸就是發生在金海陵王完顏亮南徵宋國前後,趁著這一事件造成的動蕩時局,辛棄疾組織義軍南下。
南歸的辛棄疾也不忘收集情報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他所擔任的職務大都是京西轉運官、倉部郎官、湖南轉運副使等無關緊要的非軍事性職務,但是辛棄疾一直在尋找施展軍事才華的機會。除了鎮壓在湖北等地流竄的地方武裝茶商軍,還在湖南組建了部分實踐自己軍事理想的地方武裝:「勇冠江上諸軍」的飛虎軍。
除此之外,辛棄疾也十分重視對敵人進行情報收集。即使是在南歸之後,他依然不忘通過留在北方的情報網,收集北國的軍情。在京口坐鎮的時候,他有一塊不大的錦制地圖,上面「皆敵人兵騎之數、屯戍之地與夫將帥之姓名」,可見他的情報網之複雜和精準。而且,用於辛棄疾去過山東和燕京等地,所以他很熟悉北方的軍事地理和地理環境,這可以驗證間諜收集來的信息是否準確:「北方之地,皆棄疾少年所經行者,彼皆不得而欺也。」
除了戰術層面的信息,辛棄疾還會收集敵人內政方面的信息,比如他在金國時注意到,金人要懲罰大臣時,會用明礬寫書,放到水裡浸溼就能顯現出字形,於是他計劃尋找懂得金朝語言文字的人,偽造書信,挑撥金國高官之間的關係。這就是孫子所謂的「知己知彼」了。
4.對未來局勢的準確預言
宋金局勢很快就會被打破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莫過於辛棄疾對於未來宋金蒙局勢的精確預測:在南宋景定年間,謝枋得任江東轉運司貢舉考試官時的策問答卷中,他就寫下了「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而中國之憂方大」的精確預言,而且一語成讖。在1234年,宋蒙聯軍滅金之後,幾乎一年後,宋蒙開戰,此時距離乾道壬辰年的距離約為60年。
這一判斷,是綜合南宋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眾多、但是金人國土面積廣大、內部矛盾激烈做出的推論。由於親自見證過海陵王南下之前的種種暴行,和金國境內各種表面或潛伏的矛盾,所以金國內部上下猜防、鬥爭嚴重,辛棄疾做出了地大而不可守、兵多而不可調、財多而不可恃的判斷,女真人在南方舒適生活模式和漢文化的腐蝕下迅速軟化,而且陷入了和漢地居民的矛盾當中。但是當時辛棄疾對於所謂的「虜」,到底是西夏、西遼還是吐蕃、乃至蒙古諸部,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但是隨著時局的發展,這一趨勢日益明顯:1197年,出使金國的衛涇所寫《奉使回奏事札子》已認為在蒙古的襲擾下金國已現「危亡之兆」。但恐「一弱虜滅,一強虜生,猶未足以喜也」,這一結論可謂是辛棄疾預言的一個呼應。
5.軍事家們對於情報戰理論的總結
淮河是情報戰的前線
在長期的軍事實踐中,宋朝軍事家們總結了一系列適用於宋金戰場的情報戰理論。其中間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南宋華嶽所著的《翠微先生北徵錄》,針對當時抗金戰爭中的具體問題和南宋的時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南宋沿著淮河兩岸有很多人或者跳河、或者買賣貨物,或者充當盜賊、兩頭劫掠,甚至有宋軍將士和他們有接觸。這些人基本上都屬於兩頭販賣情報的間諜,所以他認為當時南宋應當做好間諜戰工作,比如採用慷慨赴死、不怕犧牲的地方豪傑作為間諜備選人,在傳遞信息的方式上,他建議採用唐宋密碼詩的形式:人皆畏炎熱中,人帶表「需要軍械」,皆代表「需要糧食」這種隱晦的方式可以表達軍隊需要的器械名字。
為了建立長期有用的情報網,華嶽還建議在原有的情報機構邊鋪侯望上,組織驍勇輕便的騎兵偵查步兵難以到達的地方,並派勇敢之人深入敵境內刺探情報,將對內的情報聯絡網,和對外刺探情報的網絡。
防止人才流失也被提上日程
而在辛棄疾的《美芹十論》中,除了重視情報,對情報加以核查檢驗之外,他還認為,要小心因為士大夫科考不上、沒有做官機會而投靠近金夏,這等於是「一夫不平,輸情於敵」,所以辛棄疾建議給國內的士大夫階級加以籠絡,防止這些人洩露軍情。由於辛棄疾自己就是南歸的北方士人,但是南歸之後鬱郁不得志,作為感同身受者,他非常關心南宋方面對金國的情報洩露,所以才提出了這一非常實際的建議。
6.從南宋情報戰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雖然南宋愛國志士們在戰場上進行了一系列努力,但是在南宋民心普遍安於現狀、在南方安居樂業的情況下,北伐成功僅僅是一個遙遙無期的夢想。從傳播的過程來看,戰術層面的情報技巧要服務於大的戰略,而南宋的戰略上除了宋孝宗、宋理宗在位的部分時期之外,大部分時期都不是積極的進攻性策略,因此,戰術層面的勝利對於戰略於事無補;也是國家戰略的問題,宋人對於敵國內情的情報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從傳播的效果層面分析,洪皓、宇文虛中、辛棄疾等人冒死從北收集的情報,沒有充分地發揮價值。所以戰術層面的小勝,無法累加為戰略層的大勝。
相比之下,文化層面的同化政策,其實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軌跡。整個鬥爭的過程,體現了遊牧-漁獵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激烈碰撞,也體現了金人在戰爭中,不斷受到漢文化反向影響的趨勢。落後徵服者,很容易被被徵服者的文化所徵服。之前的西夏和遼都是如此,武力彪悍的侵略者難以抵抗先進文化的向心力,所以在漢文化的引力場裡,在接收複雜禮儀和先進文化的同時,意味著喪失原始豐饒的血性。而這才是浩浩蕩蕩的時代大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