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鹿已經被定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但至今仍然是事實上的"狩獵獸"。由於野生的梅花鹿已幾乎被打光了,野生的馬鹿就成了野生鹿茸最主要的供應者。就價格而論,馬鹿的青茸僅次於梅花鹿的黃茸,居第二位,比白唇鹿的巖茸和黑鹿的春茸都高,比駝鹿茸和馴鹿茸就更不用說了。
天山馬鹿主產於新疆的昭蘇、特克斯和察布查爾等地,數量多而高產,當地稱為「青皮馬鹿」。也產於哈密地區的伊吾、巴裡坤草原和木壘等地,俗稱「黃眼鹿」。
成年公鹿體型較大,體高130 一140 釐米,體長130 一150 釐米,體重240一330 千克。母鹿體高115 一130 釐米,體長120 一140 釐米,體重160 一200 千克。天山馬鹿體粗壯,頭大額寬,四肢強健。夏毛呈深灰色,臀斑呈稜狀,白色或淺黃色。冬毛呈淺灰褐色,頸部有長而粗密的俄毛和髯毛,頭、頸和四肢的被毛呈深灰色,眼圈呈淺黃色。茸毛呈灰黑色或灰白色。天山馬鹿成角多為7 一8 個杈,茸角的主幹寸眉枝、嘴頭粗長,常見到一些鏟形或掌狀的四權茸。
野生天山馬鹿棲息於海拔1 500 一3 800 米的高山草原地帶。按季節、晝夜變化特點進行採食。從2 月末起轉到解凍的山南坡,採食那裡已長出的嫩草,春秋季節頻繁到鹹水湖或鹽鹼灘活動。春夏季節由於高山至谷地之間不同高度的斜坡上長有各種各樣繁茂的植物,馬鹿常表現出明顯的晝夜性遷移。夏季馬鹿從清晨至上午9 一10 時和傍晚18 時以後覓食,一直採食到黑夜降臨。長茸公鹿在蚊嶸侵襲時期,常遷移到高山上的林緣地帶,約在8 月中旬,茸開始骨化和蚊檬逐漸減少時返回到較低處。在秋季發情期間常分散成小群覓食、擇偶。冬季可採食灌木叢的枝葉、樹上的苔醉和深雪下的植物。生後的仔鹿,頭幾天臥藏起來,然後跟隨母鹿活動,到翌年春天離乳。此時,母鹿離棄公仔鹿,而母仔鹿則繼續跟隨母鹿很長時間。經馴養的天山馬鹿性情溫馴,不過在配種期也會因發情爭偶而毆鬥,也攻擊人。馴養的母鹿喜歡剝食樹皮。夏秋季節公母鹿均喜歡扒水或進行水浴、泥浴。
1 .產茸性能天山馬鹿的產茸佳期為4 一14 鋸(鋸等於周歲減1 )。1 一10 鋸天山馬鹿的鋸三權鮮茸平均單產5 . 3 千克左右。有相當一部分壯齡鹿能生產鮮重12 . 5 一16 . 5 千克的四權茸和3 . 0 一5 . 5 千克的三權型再生茸。
2 .繁殖牲能一般到28 個月齡時性成熟。引種到東北的天山馬鹿,其繁殖成活率為50 %一60 % ,比原產地高20 % , 偶有雙胎。在良好的馴化、飼養管理和氣候條件下,其繁殖力很強,生產利用年限很長。例如,遼寧林業新疆天山馬鹿種鹿繁育中心,1982 年從新疆伊犁購進16 只2 一5 歲天山馬鹿母鹿,1993 一1996年,4 年年均產仔率為91 . 3 % ,仔鹿成活率達90 . 5 % ,繁殖成活率達82 . 6 %。
馬鹿是大型鹿,身體之大僅次於駝鹿。北美洲產的馬鹿,是個體最大的亞種,有的體重能超過400公斤。我國產的各亞種中,天山馬鹿是僅次於北美馬鹿的大型鹿。
我國產的馬鹿,與歐洲產的赤鹿,是同種,不同亞種。我國的馬鹿也不止一個亞種,而是有六七個亞種,在國際間都很罕見,而且其中的4個亞種只產於我國境內。我國是鹿類資源較豐富的國家,尤其茸鹿馴養業是世界上最早、最先進的國家,馴養的幾種主要馬鹿:天山馬鹿、塔裡木馬鹿、東北馬鹿都是最優良的鹿種。曾有一隻天山馬鹿的體重達到381公斤。一對龐大的角,左枝10杈,右枝9杈,主枝的長度達到152.4釐米,粗度達21.6釐米,兩角的最大寬距達到117.5釐米。這些數字都遠在歐亞各亞種之上,所以天山馬鹿在上個世紀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始終都是國際間最受到重視的大獵獸之一。同時,幾乎所有的馬鹿亞種都被認為是重要的狩獵獸。
關於馬鹿的生活習性,常有人以為鹿群的首領,一定是一隻最強有力的雄鹿。 其實不然,鹿群平時只包括雌鹿、幼鹿和三歲以下的亞成雄鹿。亞成雄鹿一旦成熟,便離群別居,由幾隻另組成、個小組,自由行動,僅在逐偶時期才臨時返群。至於老年或接近老年的雄鹿,或則獨居,或以兩隻較小的雄鹿為伴。每個鹿群都由一隻年長而有威信的雌鹿擔任首領。有時幾個群合成一個大群,仍由一頭雌鹿率領,而由另一隻雌鹿擔任助手,在行進時由它殿後。當鹿群進食或休息時,首領常昂首回顧、諦聽,並嗅聞空氣中有無異味。即使在逐偶鬥爭時期,那隻雌鹿仍然保持它的首領地位。雄鹿的唯一作用似乎只在傳種,因此它所關心的,只在於不許別的雄鹿接近或爭奪這個鹿群。一旦逐偶期過去,它就再度離群而去。即使逐偶期尚未過去,倘若突然遇到危險來臨,包括雄鹿的全鹿群,仍須追隨領群的雌鹿逃走。但有時那隻雄鹿可能獨自離群遠逃。在鹿群中,雌鹿之間彼此常相安無事。每個鹿群都有兩個領域。冬季領域位於低處,是基地。鹿群在這裡覓食,配種,生育。夏季領域位於高處,鹿群在這裡度夏。雄鹿小組也有自己的冬夏領域,但它們的流動性較大於雌鹿群。一俟秋季逐偶期到來,雄鹿們就回到大群中,進行猛烈的鬥爭,奪取對這個領域的獨佔權和對雌鹿的交配權。被鬥敗的那些雄鹿只得巡迴於領域的外圍,候機找些進入的機會。逐偶時期,雄鹿們幾乎日夜都不休息,有時甚至整夜都能聽到它們的吼聲。它們進行搏鬥較量,較弱的一方在招架不住時,並不堅持到底,常常是一跑了事,勝者也決不去追趕。
新疆天山馬鹿一般都在9月初到9月中發情,到10月中下旬告一段落。逐偶期過去之後,雄鹿們又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鬥爭時期作為武器的雙角,繼續留待過冬。一般都在3月間脫掉,不久重新生出有茸毛、有微血管的新角,這就是鹿茸。茸角發育長大,到變幹變硬,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這期間雄鹿需要吃大量的礦物質,尤其是鹽和鈣,這不僅要從食料中吸取,而且常要去找鹹水坑或鹼土地舐食。如果得不到充足的供應,雙角就發育得不夠好。馬鹿身強力大,奔跑迅速,即使不用雙角為武器,遇到一般的敵害,比如熊等都不會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