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學「通信」,學「信息」,我不是無所不能的「葫蘆娃」,我用這些本領把電網變得更加聰明。
學基建,學管理,我不是百搭百用的天才,我相信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相信啟蒙思想中的平等和民主。
愛考古,愛電影,我沒練成以美食為藝術的米其林星級大廚,電網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就是我的藝術。
讓巡視的眼睛「看」得更遠,讓維護的雙手「伸」得更長,讓數據的腳步「跑」得更快。
我是金華電業局副總信息師,我叫袁建國。
浙江在線06月26日訊今年的黃梅天算是結結實實地來了,也許我們還沒適應每天溼漉漉的梅雨狀態,叫人苦不堪言的盛夏也即將到來。
如果說,「梅季」是偶爾缺席的偷懶鬼,那這些年的「迎峰度夏」一定能拿「全勤獎」。等一場接著一場的梅雨落完,等家家戶戶的空調燈亮起,今年的電力「迎峰度夏」戰役又將打響。
今年的電夠不夠用?會不會停電?停電了怎麼辦?每年的七八月份,與電有關的方方面面都將吸引全社會的目光。
2011年,一個叫江小金的名字以寧波為起點傳遍全國。工作40年,這位來自寧波電業局的全國電力系統先進典型總是站在電網建設的第一線。他曾是爬電線桿的線路工人,也當過寧波電力設計院院長,因病離世前,任寧波電業局副總工程師。
近日,金華電業局推選出了10位江小金式的好幹部、好專家、好黨員、好員工和好青年,他們也都在各自不同的電力崗位上為保障電力的正常供應默默奉獻。
他們中,有人在蘭溪抗洪一線摸爬滾打,腳下是走快幾步就會「發抖」的堤壩;有人在神秘的調度室裡「指揮」,決定今天哪個地方能用多少電;有人在這盛夏季節裡,平衡著企業和居民之間的這場用電拉鋸戰……
這些崗位,或直接、或間接地,與電網運作、與今年夏天的用電大戰相關。從今天起,《浙中城事》與金華電業局共同推出「電力崗位之不完全搜索」,從10位江小金式的先進人物背後,了解這些你也許不熟悉的電力崗位。
建設「八車道高速公路」,讓數據跑得更快
通信是袁建國的老本行,他從南京郵電大學通信專業畢業,1989年進入金華電業局工作,最開始做的就是通信。用他的話說,通信的作用就是開發電網的大腦,使其擁有「特異功能」,就算變電站遠在千裡之外,站內設備上的信息、數據都可以通過通訊通道傳輸到遠程的控制平臺。「也就是說,我們能看得更遠了,不在現場也能看到設備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有沒有出故障或者哪裡出了故障。」
2003年~2008年期間,當時全省電力通信骨幹網的帶寬是2.5G,袁建國堅持在金華電網上10G的帶寬;當時全省使用的光纜幾乎都是24芯的,他堅持要用48芯。從2003年至今,金華電網的通信光纜從1000多公裡增至接近4000公裡。
曾參與這些工程的員工說,他的理念在當時是相當超前的,要不然日後升級又要花一大筆工程費。「因為24芯和48芯的光纜價格相差並不多,貴的是架設的工程費用。」
把硬體建設得這麼超前有什麼用呢?
前兩天有條新聞,讓許多常在浙江高速行車的司機振奮了,或許能說明這個問題。新嶺隧道拓寬至雙向十車道,被這條隧道卡了這麼多年脖子,總算看到了暢通的希望。如果杭金衢的路都能拓寬成雙向八車道,那駕駛體驗一定特別舒暢。
袁建國曾形象地把金華電網的通信系統比喻成高速公路,他說,八車道的高速公路已經修好了。路寬了車就能跑得多、跑得快,也不會出現數據把路堵死的現象,從而保障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員工越來越少,因為變電站變聰明了
上世紀90年代初,袁建國初入單位不久,當時金華電網只有2個220千伏變電站,10幾個110千伏變電站。而現如今的金華電網,500千伏的變電站就已經有3個,其中1個還是國家電網第一座500千伏智能變電站,220千伏和110千伏的變電站數量更是以前的10倍左右。
「電網的發展是很快,但變電站越來越多的同時,員工卻越來越少了。」袁建國說,這是因為在通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下,變電站正變得越來越聰明。
「有了通信通道,再加上信息技術開發的軟體、應用,維護電網運作的手就能伸得更長了,有的故障可以遠程消除,有些日常維護可以遠程操作;我們的耳朵也能聽得更多了,我們可以實時監控設備各項數據狀態,哪裡不對也能第一時間發現。」
因為很多工作都已經可以遠程完成了,袁建國說,現在在金華電網,除了500千伏高等級的變電站還需要有少數人值班外,幾乎所有變電站都已經實現無人值班。「每個變電站裡只要一個保安就行了。」
他是「會施魔法」的領導,能讓團隊默契合作
作為副總信息師,袁建國在抓業務的同時還要做管理,其中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協調員工關係,調動團隊合作。他的員工評價他時,都是這樣說的:「他好像會施魔法,幾句話一講,大傢伙兒就很想把一項任務完成得漂漂亮亮的。」
「一個單位要有各種各樣的人,要讓合適的人去做適合的事情,技術不好的就別讓他去修設備,只鑽研技術的就不要去讓他談業務。」袁建國說,現在不像過去可以單兵作戰,更多的需要團隊配合。「要發揮每個人價值和特點,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單位的價值。」
每年金華電業局都會有從名校畢業的大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對於這些新人,袁建國認為下基層鍛鍊最重要,要去基層接觸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業務,將學校的理性認識和實踐獲得的感性認識相結合。「就像爬山,爬到不同的高度,才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本報記者馮怡
●多次被評為金華電業局優秀共產黨員、優秀中層幹部,省電力公司三級專家;
●1996年,設計了超常規的單跳距離70.8公裡九龍山—千島湖微波路由,使這條線路保持了浙江電力通信網中數字微波線路長度第二的多年紀錄;
●2008年帶隊研發完成第一代圖像監控統系統,2010年應用了第二代圖像監控統一平臺系統,為建設全省統一平臺打下堅實基礎;
●2008年特大冰雪災害中,快速組織通信電路迂迴和搶通工作,保障了省網通信幹線安全可靠,保障了7個指揮部通信、網絡設備和會議電話系統正常運行,指導各站恢復通信電路,協調各專業開展保護聯調,確保電網線路及時復役,對當時全省乃至全國範圍的電力抗冰災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2010年,負責金華監控中心建設,成為省電力公司首座覆蓋全電壓等級的監控中心。
●2011年,組織編制《金華電業局「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已取得省發改委核准批覆34項,項目都實施進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