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楷書《告身帖》「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原來是這樣!

2021-01-09 觀印山房
《告身帖》-01

董其昌版《告身帖》

「告身」,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這件董其昌版的楷書《告身帖》則是追封董其昌的父親董漢儒為文林郎、賜董其昌的母親沈氏為孺人。開頭即是「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斷句當為「奉,天承運皇帝敕曰」而不是電視劇裡的「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此卷楷書稿書寫在高麗箋紙,烏絲欄格之上,每行八格書寫7字左右。原來收入清宮《石渠寶笈》,乾隆還在前面洋洋灑灑留下很長篇幅的題跋,現在此文物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藏。

(其實後面還有一段董其昌及夫人的告身,風格一致就沒有上傳字帖圖)

《告身帖》-02

董其昌與顏真卿

初師顏平原(顏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兩舍帖》——《畫禪室隨筆》魯公直入山陰之室,絕去歐、褚輕媚習氣——《畫禪室隨筆》

明清時期,很多人的學書範本都是顏體,董其昌也不例外。從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自述,他入手所學正是顏體。後面董其昌也臨摹學習了各家法帖,但從開始學顏,一直到晚年他都不曾中斷過臨寫顔真卿的作品。從這件董其昌版的《告身帖》也可以看出非常明顯的顏體筆法。

此卷多用《多寶塔碑》的體式來書寫,莊重雄厚,行筆生動流暢,布局疏朗有致。因為是告身,所以每個字都精心書寫,起收分明。但是點畫間仍然可見映帶與連貫的筆畫,如卷中的「爾」「為」「紫」等字都有明顯的連筆。

《告身帖》-03

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臨古人書,要在神會意地耳!——董其昌

董其昌提倡臨古,在形似的基礎上,非常關注個人本色和心性的發揮,「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其學習顏真卿書風也是這樣,臨寫同一古帖,經常長達數月或數年,甚至前後貫穿數十年,反覆臨習。此卷雖然取法顏法楷意,但是他在顏楷的凝重中融進了秀逸與生動,減其『質』而增其『妍』。

董並不只是死搬古人套路「學古人不能變,便是籬堵間物,去之轉遠,乃由絕似耳。他就是在無數次地臨寫過程中,找到了古人筆法,也能在此基礎上發現自我,脫去拘束之習,讓「臨摹」成為其書法「創作」的源泉。

《告身帖》-04
《告身帖》-05
《告身帖》-06

宋高宗楷書《詩經·魯頌》,你覺得寫的如何,與趙楷有幾分像?

古有科舉今有高考,這方「進士碑」帶你了解「金榜題名」!

元朝的《加封孔子詔碑》,滿滿的顏楷味道(高清圖)

相關焦點

  • 董其昌《吳來儀公墓志銘》及《濬路馬湖記》創作年代考
    魏閹又以吳用先「私返京城,圖謀不軌」罪名,請皇帝治罪殺之,上未允。左光鬥遇難後,吳用先憤而辭歸,並於次年(1626)病卒於家。崇禎二年(1629)二月,崇禎帝命大學士韓爌等人審定逆案,清除閹黨,然彼時政局飄搖未定,此墓志銘中又涉及「左光鬥」,因此董其昌撰《容臺集》時,刪減了關於吳應道子孫婚配姻婭的情況。
  • 劉炳森大字楷書欣賞,點畫精到、結體疏朗!網友:讓當今書協汗顏
    劉氏的隸書早已進入電腦字庫並被廣泛應用,其楷書也寫得非常好。其楷書以顏真卿《多寶塔》為藍本,兼有《自書告身帖》影子,又融入其個人特色,結體嚴謹、筆法精到,字形內斂而筆畫疏朗,整體氣韻開張疏朗。可謂自成一體、與其隸書平分秋色。
  • 劉炳森楷書字帖欣賞,點畫精到、結體疏朗!網友:自成一體的好字
    劉氏的隸書早已進入電腦字庫並被廣泛應用,其楷書也寫得非常好。其楷書以顏真卿《多寶塔》為藍本,兼有《自書告身帖》影子,又融入其個人特色,結體嚴謹、筆法精到,字形內斂而筆畫疏朗,整體氣韻開張疏朗。可謂自成一體、與其隸書平分秋色。
  • 顏真卿的書法成就 書法入門 楷書 行書 草書
    這樣便形成了以方正瘦硬為風格的初唐書體,阻礙了書法的發展。 顏真卿繼往開來,在筆法、結體、章法上做了創造性的改變,真是讓人震撼、震撼! 一、在筆法上的改變 一是加大了腕力的運用。
  • 董其昌的逆襲人生——升官、發財、藝術宗師為什麼一樣都不落下
    聽到這樣的理由就有些人為董其昌抱不平,說考試主要是看考生的文章水平,你看字怎麼行呢,其實不然,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立下過規矩,書生「務必端楷」,也就是說要把楷書寫好,這就是後來「臺閣體」流行的主要原因,寫好字的作用很大,《明史·職官志》裡就有明確的要求,官員如果書法寫得好,在官場上在升官的時候會得到很好的優待。
  • 虞世南不愧為「楷書之王」,他的書法溫潤如玉,氣質完勝歐陽詢!
    學習楷書有兩個人物不可錯過,一個是虞世南,一個是歐陽詢。他們乃是初唐楷書大師中的佼佼者,幾乎影響了整個唐代以後的書風。很多人在學習楷書方面,不知道應該怎麼選。虞世南《演連珠》長卷歐陽詢的楷書難學在於其結構的工穩,這種工穩在某種程度上會限制一個人進一步向草書、行書中的探索,所以虞世南的楷書乃是打通五體最合適的一種書體。
  • 曾被兩朝皇帝敕封「龍神」的龍王廟,居然全是歷史遺蹟
    名為黑龍潭的地方可謂是遍布大疆南北,北京,昆明,泰安都佔有一席之地,但唯獨這裡的黑龍潭後臺最大,曾被兩朝皇帝敕封「龍神」,這裡就是麗江的黑龍潭,「龍神」封號的來源是因黑龍潭的玉泉,兩次被皇帝敕加「龍神」封號,從而使之成為中國名泉。
  • 他自創「姜氏破體」,融匯篆隸行草與魏碑諸體,楷書大氣、靈動
    明朝大書法家董其昌曾寫下隨筆句: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今人只是筆作主,未嘗運筆。董其昌提到了用筆、運筆的重要性,但是到了現在硬筆書法的湧入,讓很多人書法愛好者產生了疑惑,學習書法究竟是該選毛筆書法呢,還是硬筆書法。若論其內涵,自然是毛筆書法內涵更加豐富,承襲了千年的歷史文明,通過毛筆字我們能夠感受到魏晉書法的風韻,唐朝書法的法度,宋人書法的意態,以及明清書法的形態,毛筆書法呈現出不同時代不同書法的特色,本身就是一個文化寶庫。
  • 什麼是「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周宣王在位期間,朝廷有兩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們輔佐周宣王,立下過汗馬功勞。
  • 《董其昌傳》籤名鈐印本(隨書附贈藏書票)
    然而,相比巨大的藝術成就,董其昌在人品方面卻有許多褒貶不一的評價,這也使得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最難以正確理解和評價的一位爭議性人物。董其昌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您可通過本次推薦的《董其昌傳》來一窺全貌。 作者 孫煒// 據我所知,此前並沒有人寫過《董其昌傳》這樣的書,有的僅僅是數百字的小傳。而關乎董其昌的那些大量的、生動翔實的素材,像滿天繁星,散落在浩瀚的史料之中,需要後人去鉤沉、去匯集,然後似拼積木那樣,努力去依照歷史的本來面目,還原一位真實的董其昌!孫煒,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內知名藝術媒體人。
  • 書法國展上的歐體楷書,為何更青睞小歐?
    12屆國展上的柳體楷書作品以十二屆國展為例,就有多件歐體作品,尤其是歐陽詢的行書風格的作品比較多。作為楷書,歐體風格的也有好幾件。但同時也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歐陽通的楷書明顯多於歐陽詢。一流的條件成就小歐陽《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中這樣記述歐陽通:通,少孤,母徐氏教其父書。每遺通錢,紿云:「質汝父書跡之直。」通慕名甚銳,晝夜精力無倦,遂亞於詢。
  • 學書法為啥不能從楷書入門?古人原來是這麼練字的!
    在當代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心目當中,楷書就是「唐楷」,什麼晉楷啊、魏碑啊因為長得不好看,所以不叫楷書。其實在古人那裡,楷書的定義比較寬泛,較為規整的字跡諸如篆書、隸書之類都可以稱之為「正書」、「楷書」,魏晉是中國書法的第一座高峰,那時候還沒有唐楷,何來「唐楷」是書法的基礎一說?
  • 古代很多皇帝的年號竟然都與道教有關!
    歷朝歷代的年號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每個皇帝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年號,這些年號中有的與道教文化淵源甚深,因而也預示著非常的含義。黃龍(前49年)是西漢皇帝漢宣帝劉詢的第7個年號,也是他的最後一個年號。 《淮南子·精神訓》載:「禹南省方,濟於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禹仰視天而嘆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餘何憂於龍焉?龍俯首低尾而逝。」
  • 知道書畫|於志強楷書冊頁《南洋小廬記》(2)
    其奇也。 曰:「仁義,先王之蘧廬也,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處。」吾則曰:「湖山,隱士之蘧廬也,可以一宿,而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仔細一詢問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都在軍營,父親在營中養馬,母親和父親不敢相認,只好以兄妹相稱。朱元璋意識到,部隊軍紀存在問題,他們攻破城池後,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於是,朱元璋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為傳頌,朱元璋深得民心。
  • 中華書脈晚明書壇泰鬥:「北邢」邢侗|董其昌|王羲之|書法|澄清堂帖...
    他的童年時代天資聰慧,博採眾長,學得了一手好的楷書和草書。14歲就到濟南府的濼源書院求學,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 18歲的他考取拔貢。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參加順天府鄉試中舉人;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中進士。
  • 雍正皇帝,一個被治國耽誤的藝術家
    雍正皇帝提到雍正皇帝,首先讓人想到什麼?冷麵腹黑?九子奪嫡?勤於政務?確實,雍正皇帝是清朝皇帝公認最勤勉的一位。只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樣勤奮工作看似無趣的雍正皇帝,卻是清朝皇帝中的審美巔峰。雍正登基僅半個月,就給清宮造辦處下了一道聖旨,要求工匠們精心為皇家打造各種器物,並且親自行文頒布工藝流程,要求他們「往細處收拾」。造辦處自然竭力迎合皇帝的要求和喜好,其成品也極大地反應了皇帝的審美。
  • 光緒皇帝逃難帶個盒子,裡面裝的,曾讓明太祖心驚
    關於它的源起,《清稗類鈔》是這樣記載的: 明太祖在便殿,一日,食燒餅,方啖一口,內監忽報劉基進見。 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問之曰:碗中何物? 基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食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