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版《告身帖》
「告身」,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這件董其昌版的楷書《告身帖》則是追封董其昌的父親董漢儒為文林郎、賜董其昌的母親沈氏為孺人。開頭即是「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斷句當為「奉,天承運皇帝敕曰」而不是電視劇裡的「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此卷楷書稿書寫在高麗箋紙,烏絲欄格之上,每行八格書寫7字左右。原來收入清宮《石渠寶笈》,乾隆還在前面洋洋灑灑留下很長篇幅的題跋,現在此文物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藏。
(其實後面還有一段董其昌及夫人的告身,風格一致就沒有上傳字帖圖)
董其昌與顏真卿
初師顏平原(顏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兩舍帖》——《畫禪室隨筆》魯公直入山陰之室,絕去歐、褚輕媚習氣——《畫禪室隨筆》
明清時期,很多人的學書範本都是顏體,董其昌也不例外。從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自述,他入手所學正是顏體。後面董其昌也臨摹學習了各家法帖,但從開始學顏,一直到晚年他都不曾中斷過臨寫顔真卿的作品。從這件董其昌版的《告身帖》也可以看出非常明顯的顏體筆法。
此卷多用《多寶塔碑》的體式來書寫,莊重雄厚,行筆生動流暢,布局疏朗有致。因為是告身,所以每個字都精心書寫,起收分明。但是點畫間仍然可見映帶與連貫的筆畫,如卷中的「爾」「為」「紫」等字都有明顯的連筆。
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臨古人書,要在神會意地耳!——董其昌
董其昌提倡臨古,在形似的基礎上,非常關注個人本色和心性的發揮,「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其學習顏真卿書風也是這樣,臨寫同一古帖,經常長達數月或數年,甚至前後貫穿數十年,反覆臨習。此卷雖然取法顏法楷意,但是他在顏楷的凝重中融進了秀逸與生動,減其『質』而增其『妍』。
董並不只是死搬古人套路「學古人不能變,便是籬堵間物,去之轉遠,乃由絕似耳。他就是在無數次地臨寫過程中,找到了古人筆法,也能在此基礎上發現自我,脫去拘束之習,讓「臨摹」成為其書法「創作」的源泉。
宋高宗楷書《詩經·魯頌》,你覺得寫的如何,與趙楷有幾分像?
古有科舉今有高考,這方「進士碑」帶你了解「金榜題名」!
元朝的《加封孔子詔碑》,滿滿的顏楷味道(高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