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容編輯 | 昝慧昉
寒潮襲來、潑水成冰的日子裡,熱飲產品迎來了銷售旺季。
界面新聞從多地便利店了解到,過去半個月來,不少門店都新增了熱飲櫃以滿足市場需求,熱飲產品銷量漲幅明顯。
在廣州,一位C-store便利店的店員表示,降溫之後,其所在門店的熱飲產品的銷量比降溫之前翻了一番,其中,店內自營的現制咖啡和售價在5元到7元左右的包裝熱飲頗受歡迎。
據羅森便利店公關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介紹,根據在江浙滬區域內的門店統計,熱飲(放在熱飲機裡的)銷量比去年增長44%;羅森自有熱飲產品方面,門店現制咖啡銷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冬季豆漿的銷量也是夏季豆漿的一倍。
便利蜂提供給界面新聞的數據亦顯示,今年冬季,便利蜂在華北地區部分門店的暖飲櫃陳列有40種左右的單品,11月中旬到12月初,華北門店內的熱飲產品取代冷藏飲品銷售增長明顯,日銷量以1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
圖片來源:羅森便利店
實際上,在塞滿各色產品的熱飲櫃背後,熱飲市場的爭奪戰早已打響。
界面新聞此前曾報導過,2020年11月,飲料巨頭可口可樂推出了專為中國市場研製的可熱飲產品「可口可樂生薑+」汽水,試圖打破消費者對汽水只能冷飲的固有印象。此外,這家公司還推出了能在暖櫃中加熱的COSTA咖世家英式紅茶拿鐵奶茶、美汁源桂香暖梨果味飲料等熱飲產品。國貨汽水老牌北冰洋也不想掉隊,它在冬季也上市了包括杞橙、天生桂杞、敲核、打麥在內的4款熱飲產品。
還有品牌搭上了近年來「自熱」系列產品受歡迎的順豐車。
比如,農夫山泉在原有的小瓶裝即飲咖啡「炭仌咖啡」(「仌」拼音為bīng,通「冰」)的基礎上推出了自熱咖啡,這款增添了自熱杯並配備有自熱袋的咖啡,加熱方式與自熱火鍋、米飯類似。
奶茶專業戶香飄飄在近日上線了新品「奶茶自熱鍋」。據品牌方介紹,這款新品滿足消費者多人分享奶茶的需求,還能根據個人口味DIY。主要配料包括奶茶粉、紅豆、薏仁、椰果等,內置加熱包,加水等待5分鐘即可食用。目前已在香飄飄天貓旗艦店開售,售價79.9元/4碗。
香飄飄奶茶自熱鍋(圖片來源:香飄飄天貓旗艦店)
中國熱飲市場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據GlobalData報告顯示,到2022年,亞太地區熱飲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1593億美元增加到215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6.3%。
熱飲是消費者的剛需,中國消費者一直以來就對熱食、熱飲格外偏愛。尤其每年進入冬季後,熱飲產品更受消費者的偏愛,也是門店增加營銷的一個重要工具,此外還能帶動飲料市場淡季銷售、幫助品牌和渠道提高冬季的銷量,這些都是飲料生產商和門店扎堆叫賣熱飲的主要原因。
便利店熱飲櫃。(圖片拍攝:吳容)
從目前來看,考慮到熱飲的產品特性、匹配渠道、營銷方式以及熱飲櫃的配置等問題,在瓶裝熱飲產品的競爭中佔據優勢的基本都是行業頭部品牌。
據財聯社早些時候的報導,一臺60L暖櫃成本約600-700元,單店單臺每月電費成本約200元,若要保障銷量,則網點布局會較為密集,累計市場投入費用不菲,這樣的門檻使得只有頭部企業才會布局熱飲領域。
但瓶裝熱飲還會遭遇來自如便利店現制飲品這類產品的競爭。這也是瓶裝熱飲無法迴避的,暖櫃溫度最高只能維持在50-60℃,熱氣容易消散,溫度自然比不上現制飲品,對於那些喜歡溫度更高的飲品的消費者而言後者要更有吸引力一些。
除成本和競爭之外,做好熱飲的品控也是一大挑戰。
因為需要加熱,熱飲的產品保質期一般較短。上述C-store便利店店員對界面新聞表示,熱飲櫃的溫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與平時存放環境不同,熱飲產品外包裝專門貼有一個新的食用安全期,比如,一款奶茶在常溫下保質期為9個月,但熱飲櫃裡放在最佳飲用日期會縮短很多,需要會定期清理,以保障食品安全。
便利蜂方面亦表示,一款飲料產品要上架暖櫃有兩方面要求:首先,需要飲料具備熱檢報告,以證明飲料加熱到55度左右是安全可操作的,同時說明可以連續加熱的時控期;其次,從感官層面出發,加熱後的飲料不會出現沉澱物、液體凝固等異常現象。
對於包括自熱飲品在內的自熱產品,此前已經外界對同類產品也有過一些質疑,包括口味不佳、操作特性存在安全隱患等,如何通過提升技術水平來對這些產品進行優化,並保證食用安全,也是要生產商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