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於2010年上映,成為年度最大黑馬,也讓姜文迎來了口碑上的巔峰,雖然之前的《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等文藝片口碑超佳,但是畢竟是小眾偏好,而《讓子彈飛》則兼具商業片和文藝片的雙重屬性,令人眼前一亮。
《讓子彈飛》中有很多隱晦的說明,最典型的就是在張麻子、湯師爺剛進入鵝城地界時,姜武和陳坤在轎子旁的一個動作,很內涵。
《讓子彈飛》的故事發生在鵝城,這個「鵝」有什麼內涵?
首先,鵝城真的有很多鵝,最後第一批跟著姜文向碉樓發起衝鋒的就是這樣一群真正的鵝。
數十年前,一名自然學家無意中發現幼鵝的生活習性,會緊密依附並跟著它們第一眼看到的生物,通常情況下是母鵝。而在一次實驗中,科學家無意中成為被幼鵝發現的第一個生物,從此幼鵝便一直跟著他。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印記」,印記是一種堅持,一旦形成,絕不更改。
而鵝城的所有百姓都是幼鵝,一開始跟著黃四郎,最後確定黃四郎倒了之後,跟著張麻子,誰強他們跟誰走。
結果倒的只是「假的黃四郎」,但是幼鵝們,卻不管是真是假,張麻子取代了黃四郎,成為幼鵝們的精神信仰,於是黃四郎驚呼「糟了,替身死了,我成替身了」。
鏡頭放在空曠的街道上,真的幼鵝在街上漫無目標的行走,等待第一眼看到的「信仰」出現,然後跟著走,無論生死。
而老百姓飾演的幼鵝們則在無聲處觀望,對於「信仰」是誰,他們並不在意,他們在意的僅僅是誰「更強」,僅此而已。永遠跟著勝利方,看似幼鵝們算無遺策,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但實際上在他們決定跟著強者的時候,已然輸了,因為親手把命運放在別人的手中,比之渾渾噩噩的真的幼鵝,更加可悲。
至於《讓子彈飛》最後說的康城,很明顯這個康指的是「康莊大道的康」,康城是理想中的城市,雖然湯師爺振振有詞說「康城」存在,但真假就只有死去的湯師爺才知道了。
康城相對於鵝城是樂土,極樂世界,但很顯然張麻子之流在康城所獲必定不如在鵝城豐饒,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亂世出英雄吧。今天看來,《讓子彈飛》,值得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