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患白血病急需用錢 親媽精神受刺激卷錢跑了

2020-11-22 中華網

(原標題:孩子白血病急需用錢親媽卻精神受刺激卷錢跑了)

患白血病的八歲綿陽男孩,他的名字叫陶陶,本來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轉,去年底白血病又復發了,在這個緊要的關頭,他的母親卻拿走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人間蒸發了。

陶陶還不到2歲的時候,就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L1型,當時病情不那麼嚴重,治療了兩年多時間,指標正常後就停藥了。

但陶陶一家的災難似乎從來不曾讓人喘息,陶陶的爸爸劉偉年輕時因風溼性心臟病退學、接受開胸手術,幾年前陶陶的媽媽剛被診斷出精神疾病,陶陶又得了白血病,在大家的幫助之下,陶陶終於在2015年5月病情有所好轉,陶陶爸爸也把陶陶媽媽接回家裡,一家人開始了正常的生活,但是去年二月份,陶陶的白血病又復發了,而陶陶媽媽再次受到精神刺激,帶著家裡僅有的兩萬多存款跑了。

老婆把錢全部拿走,至今杳無音訊,孩子的並又復發,雙重壓力讓陶陶爸爸一籌莫展,只能靠送盒飯賺錢,可是卻遠遠不夠孩子的治療費用,於是只能繼續向親戚朋友借錢,現在欠了二十餘萬元。

去年九月,陶陶突然高燒不退,只能再次送到省醫院急救,經檢查,陶陶有可能是白血病髓外復發,也可能是第二腫瘤,無論哪一種,情況都不容樂觀。

儘管出生後基本就長時間呆在病床上,陶陶平時一有空就會跟著爸爸學學認字,畫畫,還有背詩,閒暇之餘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愛玩手遊放鬆。

醫生表示,要進行徹底治療必須進行骨髓移植,但是這筆費用預計還需要25萬,專為白血病兒童設立的點亮微心願公益基金給陶陶捐贈了1萬元,其他的費用還需要愛心人士向陶陶一家伸出援手。


相關焦點

  • ...孫子曲睿軒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因基因變異,化療8個...
    【奶奶抱病割野艾賣錢救孫】今年53歲的徐改峽是河南省陝縣西李村鄉寨上村洛河組人。多年前患上慢性肺炎,老伴曲群才患糜爛性胃炎也基本失去勞動能力。2019年10月28日,孫子曲睿軒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因基因變異,化療8個療程微小殘留仍打不下去,急需30萬進倉費。
  • 孩子莫名其妙患上白血病,與這幾類玩具離不開關係,家長需注意!
    孩子是媽媽十月懷胎,歷經分娩時的劇痛誕生於這個世界上的,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無異於是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小天使",自他們來到世界上,父母就想把最好的予以孩子,想全身心的保護孩子,不願見到孩子受到一絲傷害。
  • 15歲老貓患重症急需輸血 找到「出嫁」孩子救命
    ,挽救一隻難以割捨的十五歲家庭一員!」  據寵物醫生說,這隻貓在治療腎衰竭和胰腺炎的過程中需要先對腎衰竭造成的貧血進行治療,否則它會患上失血性休克,還沒等治療就會死亡,因此需要輸血。但我國還沒有寵物血庫,所以只能尋找可供血的貓。
  • 可樂辣媽李曉:5歲女孩患白血病 原因又是它!後悔沒及早發現
    ,潘爺爺向記者透露,兒媳懷的頭胎是畸形兒,第二個孩子才5歲又患上了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增生性疾病,俗稱「血癌」,是兒童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發病率接近萬分之一。而發病年齡從出生到14歲,波及整個兒童時期,以2~5歲多見,是威脅兒童生命的一大殺手。
  • 孩子身體出現三個信號,可能是白血病上身的前兆,早發現早痊癒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據統計,我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近5萬人,其中兒童約佔60%,在400萬名白血病患者中,約有50%是兒童,其中以2~7歲兒童居多,白血病雖有治癒的希望白血病發現得越早,治癒希望越大,兒童患白血病前身體會發出3個信號。
  • 大多數白血病是拖出來的,不論男女,若孩子出現這5種表現,當心
    導語:很多人一說到白血病就很害怕,渾身不舒服,白血病還有個名稱叫做敗血症,如果確診了,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幾乎都是毀滅性的,即使傾家蕩產也難以救回孩子的命。白血病是一種發病率極高的病症,卻幾乎很難治癒。白血病患者血細胞壞死十分嚴重。
  • 為什麼越來越多孩子得白血病?醫生:4樣東西是「禍首」,不能留
    生日當天,2歲女孩被確診白血病2019年5月8日,3歲的歡歡再次來到寧波婦兒醫院血液科接受化療,醫生說,這家醫院的血液科總共有14個白血病患兒,歡歡是其中發病年紀最小的一個,最大的也不過13歲。歡歡確診的當天,正是她2歲的生日,因為經常感冒、精神狀態差,父母就帶她去醫院看了看,沒想到卻被查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女兒剛被查出白血病的時候,母親劉女士直接崩潰,抱著女兒痛哭,喊道「我們只是來看感冒的啊...」
  • 她為了再現8歲白血病女孩剃光頭、哭三天、試500多場戲!
    杜斌編劇、執導的電影《天堂的張望》是根據成都8歲白血病女孩佘豔真實經歷改編的。影片講述7歲的張望患上急性白血病,養父為籌集30多萬的費用費盡心力。雖然張望最終還是被病魔奪去了生命,但這位只活了8年的孤兒,病危時卻想到將世界各地愛心人士捐款分成多份,援助其他患病的孩子,在生命盡頭還捐贈了眼角膜,以她的方式回報延續世間的溫暖和希望。
  • 「出生後被送養」18歲白血病少女迎來好消息:二哥配型相合
    澎湃新聞2020年10月20日訊 雲南普洱18歲女孩李仁德罹患白血病,她出生後即被送養,急需尋找血親進行骨髓移植。近期在成功找到親人後,李仁德與兩位哥哥的骨髓配型結果已出爐,二哥和她的配型結果完全相合。10月20日,李仁德的姑姑李女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醫院的檢驗科提供了化驗結果,醫生告知家屬,李仁德和二哥的配型全相合。
  • 每天500毫升輸血量 從警16年硬漢病重急需O型血
    年方38歲,正值壯年的他重病纏身,急需用O型血續命。  2018年初,彭松父親患癌症,右手截肢。為了救父親,彭松變賣了房子,還欠下了10萬餘元的外債。2018年夏天,他自己又被查出急性淋巴白血病。在戰友和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下,彭松完成了幹細胞移植。本以為已經挺過艱難困苦的彭松,卻在術後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排異反應及便血現象,唯有依靠輸血才能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
  • 小夥小時候被拐賣,如今兩歲女兒又患白血病……
    小夥小時候被拐賣,如今兩歲女兒又患白血病…… 2021-01-08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從警16年的硬漢急需O型Rh陽性血續命!每天需500毫升血液
    去年初,彭松父親患癌症,右手截肢,為了救治父親,他變賣了家裡的房子,還欠下了10萬餘元的外債。年中他自己也被查出急性淋巴白血病,在戰友和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下,彭松完成了幹細胞移植後。本以為已經挺過艱難困苦的彭松,卻在術後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排異反應及便血現象,唯有依靠輸血才能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如今每天治療所需的500毫升血液成了擺在彭松一家眼前最大的難題。今天下午,記者在307醫院的病榻上見到了彭松。
  • 貧困白血病兒童生存報告
    白血病兒童家庭平均負債超過14萬,過半家庭的報銷比例不到一半,近四成受調查家庭未接受過慈善機構資助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李靜 | 北京報導  志願者李文聞見到劉燕時,三十歲不到的劉,頭髮已經花白。
  • 為什麼說,農村的孩子更加容易得白血病?這六個原因你不能不看
    為什麼說,農村的孩子更加容易得白血病?這六個原因你不能不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的白血病越來越年輕化,尤其是0-18歲的孩子更容易得白血病。而經過一份報導調查,現在的孩子得白血病的發病地主要還是農村地區,城市中的孩子患病比例非常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75歲老漢服用壯陽藥後精神亢奮 被查出患精神病
    ,買了瓶雄風一號壯陽藥,服用後,出現全身發熱、精神亢奮等症,送到精神病醫院,被診斷為情感障礙躁狂症。」  「都是壯陽藥害的」  前日元宵佳節,劉先生家卻一片冷清,68歲的劉母兩眼通紅:「都是壯陽藥害的。」劉先生說。1月11日,父親突感牙疼,和劉先生母親一起到康濟藥莊涪陵總店買治牙病的藥。「營業員向我們推薦雄風一號軟膠囊,稱補腎效果很好,適合中老年人服用。」劉母稱,他們花115元買了一瓶。
  • 漫漫長徵路,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讓我們一起了解白血病
    白血病不僅毀了一個又一個孩子幸福的童年,也毀了一個又一個美滿的家庭。白血病的治療過程花費極高,少則10萬多則幾十萬,會讓很多家庭不堪重負。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容易因為白血球的減少而發生感染,常伴隨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臟腫大等症狀,甚至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良影響。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為孩童和老年人,5歲以下的幼兒治癒率較高,但如果是1歲以下的嬰兒,由於染色體的原因,治癒率會大幅度降低,成人發病率較低。
  • 為什麼得「白血病」的孩子越來越多?家裡這些東西要扔,不能留
    就說「白血病」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差不多400萬左右的「白血病」患者,其中15歲以下的佔33%,並且每年新增1.5萬人,尤其是近些年,新增人數呈現出上升狀態,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人看到某孩子患「白血病」,不再像當初那樣同情,人心沒變,只是習慣了而已。家裡這些東西不能留家裡有含有這些因素的物品,兒科醫生建議,一定要扔。
  • 白血病早期症狀太」常見「,很多家長不重視,結果苦了孩子!
    核心提示:「我家寶寶今年2歲的年紀,最近老是流鼻血,前天感冒了有點咳嗽,又開始流鼻血,每次流的都不多,都只是一點點,請問會是白血病的症狀嗎?最近看了很多小孩得白血病的例子,心裡害怕,應該做些什麼檢查呢?」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患上白血病?6個致癌因素是「禍首」,不容忽視
    白血病是一種讓人談之色變的癌症,發病兇猛,而且還非常容易「關照」兒童。 流行病學統計,白血病的發病率佔到癌症總發病率的3%-5%,我國白血病的死亡率,男性惡性腫瘤排名第6,女性則排名第8,兒童以及35歲以下的群體中,死亡率排第一。
  • 彝族24歲小夥患白血病 4歲兒子為他洗腳加油
    封面新聞記者 丁偉1月23日,成都上錦南府醫院一間病房內,24歲的布拉乙者開始第4輪化療,妻子吉克姣姣和4歲半的兒子布拉亦楓陪在床前。布拉乙者是彝族小夥,家在四川峨邊彝族自治縣黑竹溝鎮,去年7月不幸被查出患急性髓系白血病。幸運的是,經過持續化療,骨髓移植的條件已經成熟,胞兄布拉乙布的骨髓配型也很成功。然而,手術需要數十萬元高昂的費用,而這個省級建檔立卡的精準貧困戶,在此前的化療期間就已經負債纍纍。「我想過放棄治療,不想成為家裡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