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接到熱心市民來電,說自己所在小區的觀賞水池裡疑似有瀕危物種「桃花水母」。
今(27)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該小區,發現小區內的觀賞水池裡果然有一些顏色透明、形狀似傘的水母正在水中遊動。小區居民王先生是第一個發現這些水母的人,他告訴記者,7月25日發現它們時,數量要比現在多得多。
市民發現「水中大熊貓」
王先生告訴記者,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發現這種水母了。早在2017年,喜歡觀察的他就注意到觀賞水池裡面有不少水母,可後來它們卻慢慢消失了。直到前兩天,這些許久不見的「老朋友」又出現在了水池中,這讓他非常感到十分驚奇,於是拍了幾張照片在網上查詢,查到這種水母是稀有動物桃花水母。
為了得知真相,記者帶著一些小生命來到了瀘州市農業農村局進行了諮詢,漁業漁政科的工作人員一眼就認出:這確實桃花水母。
據了解,桃花水母比恐龍還古老,是世界一類瀕危的古老腔腸動物,至少有6億年的生存歷史,珍貴度可媲美大熊貓,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同時由於這種生物對環境的敏感性以及其生存環境的破壞,使其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
為何出現在小區池塘?
觀賞水池再現水母,感到驚奇的的不止王先生一個人。小區物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兩天,不少居民都喜歡在水池邊觀看水母,大家都表示非常歡迎它們。
瀘州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科工作人員譚巧告訴記者:「桃花水母出現在小區水池,估計是它們通過水系體附屬在水上生物或者石頭上,通過換水、移栽水生植物,換到小區裡池塘裡的。」
建議就地保護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桃花水母對生長水質的要求比較高,就地保護就是最好的保護方法。「桃花水母是屬於極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被列入了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建議就地保護,觀賞時別打擾即可。」瀘州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科工作人員譚巧說。
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選民告訴記者,目前,小區還未出現對桃花水母進行打撈等不良行為。下一步,社區還將積極作出保護措施,為桃花水母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宜居地」。
記者:黃江 秦德莉 劉佳怡(實習)
文章關鍵字: 記者 小區 水池 桃花 水母 編輯:李玉蘭
來源:大聽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