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衛星對地遙感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領先

2021-01-15 文齋堂

面對空前空前嚴峻的內外部的挑戰,2020年的中國,不容易、不簡單、不平凡。我們14億中國人,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新華社發表了一些列衛星圖片,從數百公裡外的太空,衛星記錄著這非凡的中國。

這些衛星照片大多是利用我國在軌的高分系列衛星拍攝的,包括高景一號衛星,高分一號衛星,高分二號衛星,高分七號衛星等,此外還有歐洲哨兵2號(Sentinel2)衛星和美國Landsat 8陸地衛星的對比圖。

從圖片可見中國發展的巨大能力,也可以看出中國衛星應用水平的極大提高。高分二號是我國第一顆空間分辨優於1米民用光學遙感衛星(亞米級),觀測的幅寬高達45公裡,是國際同類衛星最高水平,具備快速機動側擺能力和較高定位精度。高景一號衛星則具備0.5米的地面解析度。

我們現在說的高分衛星,是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系統的總稱,共規劃了14個不同功能和技術等級的系列衛星,其中 第一到第七顆是民用衛星,第8到第14顆是軍用衛星。包含光學、雷達衛星,從低軌道詳查到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甚至地球同步軌道凝視衛星。

中國的衛星事業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讓我國的衛星遙感大系統的整體技術及其應用都趕上或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大幅度領先俄羅斯,領先歐洲,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

相關焦點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經過三十多年來的發展,衛星遙感技術的範疇從當初的單一遙感技術發展到今天包括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在內的空間信息技術,逐漸深入到國民經濟、社會生活與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其發展與應用水平業已成為綜合國力評價的重要標誌之一。
  • 我國2020年將基本達到世界航天強國水平
    原標題:十九大速遞|我國二○二○年成為世界航天強國 十九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18日在京透露,到2020年,我國力爭實現在軌太空飛行器數量超過200顆,年發射30次左右,超越歐盟,基本到達世界航天強國水平。
  • 網商銀行推出「大山雀」衛星遙感技術,將在農村金融領域全面商用
    據網商銀行介紹,全面商用的第一步,是在全國690餘個涉農縣區率先推廣衛星遙感技術,覆蓋全國1/3的涉農縣區,在試用期,已經有超過5萬農戶使用和受益。在衛星遙感技術下,農戶只需拿著手機繞地走一圈,或在支付寶上把自己的地在地圖上圈出來,衛星就可以去識別這塊地的農作物面積、作物類型,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麥、花生、菸草等多種作物的區別,目前準確率已達到93%以上。
  • 阿里動物園飛來「大山雀」,衛星遙感信貸技術亮相外灘大會
    實習記者丨劉甜9月25日,外灘大會上傳來消息稱,衛星遙感技術將正式全面在農村金融領域商用,成為解決農戶貸款難的新鑰匙。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範圍內,第一個將衛星遙感技術運用於數字貸款領域的國家。「通過人工勘查肯定不現實,農村地廣人稀,人力成本巨大,平均一筆貸款僅人力勘查成本就達到幾百上千元。」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風險總監顧欣欣介紹說,而衛星遙感技術正是要破解這個困境。
  • 網商銀行"大山雀"來了 用衛星遙感看能不能貸款!
    網商銀行"大山雀"來了 用衛星遙感看能不能貸款! 要聞 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時間:2020-09-25 16:44:10 9月25日,外灘大會上發布的衛星遙感技術將正式全面在農村金融領域商用,成為解決農戶貸款難的新鑰匙
  • 省水利廳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開展衛星遙感技術與水利業務融合專題...
    為促進高新技術與水利業務深度融合,激發水利青年在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中創新方式方法、提升服務效能的思考,12月31日,省水利廳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開展了衛星遙感技術與水利業務融合專題研學活動。
  • 中國成功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是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單星或多星發射,其700公裡高度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為3噸。
  • 國之實力的遙感技術
    經過三十多年來的發展,衛星遙感技術的範疇從當初的單一遙感技術發展到今天包括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在內的空間信息技術,逐漸深入到國民經濟、社會生活與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其發展與應用水平業已成為綜合國力評價的重要標誌之一。
  • 衛星遙感技術在冬小麥種植情況監測上的應用
    近期,武漢珈和科技有限公司集合衛星遙感數據、抽樣實地測量數據、氣象數據等多元信息,提取了六大主產區包括2019、2020年等多年的冬小麥種植分布數據,同時構建了綜合性的冬小麥長勢指數,並結合氣象數據對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進行分析,綜合種植面積、長勢、病蟲害發生程度等因素,為2020年冬小麥產量趨勢預測提供客觀依據。
  • 中國氣象衛星遙感測溫有了精準「刻度尺」
    經過歷時兩年的科研攻關,中國計量院解決了我國氣象觀測量值溯源難題,使風雲氣象衛星紅外遙感測溫有了精準的「刻度尺」。 該科研項目「風雲氣象衛星紅外遙感亮度溫度溯源標準研究」近日通過了專家驗收。17日,項目負責人、中國計量院熱工所郝小鵬博士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氣象衛星通過紅外遙感器對地球及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獲得亮度溫度值(簡稱亮溫)。其測量準確度直接影響著氣象衛星的觀測「效果」。我國氣象衛星經過多年的發展,實現了業務化應用。然而由於我國氣象衛星遙感亮溫標準一直未能建立,因此衛星上的紅外載荷缺乏精準「刻度尺」。
  • 智慧大數據時代遙感不能缺席
    【深圳商報訊】(記者 王海榮 劉雙 實習生 張文鑫)「定位導航、遙感、地理信息、虛擬實境等產業的出現,帶動大數據產業發展。面對體量巨大、速度超快、形態多樣、真偽難辨、價值無窮的大數據產業,遙感應該如何發展?」昨日,參加中國遙感大會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稱,在大規模加快遙感大數據的應用推廣前,還需打通多條通道。
  • 資源三號03衛星成功發射 三星並軌將組成立體測繪衛星星座
    7月25日11時1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資源三號03星是一顆高解析度立體測繪衛星,將與資源三號01、02衛星等其他測繪衛星組成立體測繪衛星星座,更快更好地完成國土測繪和全球測圖,進一步推動我國民用測繪事業快速發展。
  • 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張克儉強調,2020年是高分專項數據應用推廣建設的關鍵年,要強化數據應用推廣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體系效能,推進遙感應用產業發展;要以問題為導向,深化機制創新,打造國家級遙感數據共享應用服務平臺;要加強國際數據交流共享、國際產品生產服務等核心能力建設,進一步塑造「中國高分」國際合作核心品牌,促進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轉變;要進一步加強高分工程多類衛星的聯動應用,將實踐檢驗成功的「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衛星遙感、實地考察等方法可幫助人類觀察極地變化
    日前,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聯合科普中國APP、新華科普、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聯合直播,邀請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汝建進行視頻連線,圍繞氣候變化下的極地生態保護等內容,向公眾普及相關科學知識,喚起公眾關注極地生態環境,提高節能減排意識。王汝建從人們感興趣的極地生物開展話題。
  • 財經57號|衛星遙感貸款、AI理賠、鼻紋識狗……「外灘大會」都有...
    衛星遙感技術與農村貸款結合,「一眼看明」申貸者有多少資產;AI加快了保險理賠速度;智能理財AI讓你免費擁有私人理財顧問;寵物鼻紋識別技術比你更快認出你家狗狗……這些黑科技怎麼用?一起來看↓農民貸款難?衛星遙感技術確定TA家裡幾畝地為什麼農民貸款難?因為農村貸款最大的難點是,銀行很難知道農戶有多少資產,他們的耕地到底產量多少、價值多少。
  • 百度衛星地圖上線 提供地圖、衛星、三維視圖
    百度衛星地圖上線 提供地圖、衛星、三維視圖 這是繼增加部分城市的三維地圖後,百度地圖新增的衛星視圖瀏覽模式。用戶可以選擇使用「地圖」、「衛星」和「三維」(僅提供小部分城市)三種不同的視圖。
  • 重慶脾部分切除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日前,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肝膽外科採用高難度的經肚臍單孔腹腔鏡脾部分切除術,成功進行一例脾臟囊腫切除手術,標誌著重慶脾部分切除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沙坪垻微政務原標題: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又有一技術在國內領先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自然資源湖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揭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18日訊(記者 黃利飛 通訊員 劉泉子)自然資源湖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今天在湖南地理信息產業園揭牌,聯建單位以及全省14個市級中心同時正式授牌。這標誌著我省已初步構建了集自然資源衛星遙感應用評價、遙感數據採集和專題產品生產、自然資源主責主業技術支撐、相關行業拓展服務、省市縣網絡協同於一體的省級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將加快湖南省探索自然資源衛星應用的工程化和規模化。 2019年,為加快推進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建設,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對湖南下達了「做好試點,探索建設貫通省、市、縣(鄉)衛星應用技術體系」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