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
鬥魚,顧名思義就是喜歡爭強好鬥的魚了,這種魚的暴脾氣,導致它需要單養。個子小巧,環境適應能力強,因此,在花鳥市場上看見一個個透明塑料杯裝著的魚,八九不離十,是它了。
泰國鬥魚VS中國鬥魚
中國鬥魚相比於泰國鬥魚要低調許多。
體色差異。泰國鬥魚,體色比較穩定。中國鬥魚體色容易受到外界而改變,這也是很多鬥魚愛好者的苦惱,越養顏色越跟之前不太一樣了。

魚鰭。在收鰭狀態下,泰國鬥魚好一些,而中國鬥魚會成一條流星狀,尾巴像一個剪刀的樣子。
體型。中國鬥魚體型相對大一點。

鬥魚好養嗎?
好養。鬥魚是小型熱帶魚,家庭飼養鬥魚基本不會為水溫擔心,室內溫度一般在15度以上就可生存。
給它小小的水域空間,它會靜靜地待在那裡。前提是要單養。兩雄鬥魚相遇,必定要來一場決鬥,用嘴互相撕咬,場面太血腥,不忍提及。
血蟲、線蟲、小麵包蟲、顆粒飼料都吃。鬥魚屬於晝出夜伏的魚類,夜間不吃食,白天餵即可。
鬥魚爸爸也有柔情時刻
大多數小型熱帶魚都是胎生,直接生小魚出來。鬥魚就不同了,它們是卵生。
鬥魚產寶寶的過程也很有趣。雄魚在水面上吹泡泡,無數個小泡泡連在一起,這算是雄魚在築巢了。築好巢之後,雄魚開始求婚。它們會像雌魚展示它美麗的尾巴。儘量把魚鰭張開,口張得很大,顏色在此刻也格外鮮豔,堪稱鬥魚最美時刻。
雌魚產完卵後,要把雌魚撈走。此時,雄魚會照顧魚卵。它會不斷地吐泡沫,保證魚卵不會下沉。如果有魚卵沉入水底,它會用嘴含住卵,然後送回泡巢。
雄魚不會因為餓而吃掉魚卵。它們日夜守候魚卵的孵化。吃掉沒有受精的卵,防止發黴影響其他魚卵的孵化。
魚寶寶孵化出來了
剛出生的魚寶寶很小很小,比孔雀魚寶寶小多了。剛出生的小魚靠吸收自身的卵黃囊生存,等到兩天後,可以餵豐年蝦作為開口飼料。
剛孵化出來時,雄魚依舊守護小魚,並不停地用嘴將掉下來的小魚帶回泡沫中,直到3天後卵黃囊吸收完畢,小魚可以獨立遊動,就可以撈出雄魚了。
鬥魚是不是很可愛呢?你想不想養幾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