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緣閉殼龜的孵化很早就想寫一篇文章了,但是老一輩的提出了很多異議,這些經驗都是我們父輩和我們20-30年來的經驗,龜谷鱉老養殖場每年幾千個黃緣閉殼龜龜蛋的孵化,一年又一年失敗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曾經經歷過幾千個蛋有一大半孵化不出來的失敗案例。而這些一直都是龜谷鱉老養殖場裡的不傳之秘,而今天我把這些寫出來,希望各位龜友少走彎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黃緣龜的保護中來,為子孫後代留下這一古樸而又美麗的觀賞龜物種。
閒話就不多說了,我們進入主題,說到孵化就涉及到一個孵化溫度的問題。一般來說有兩種方式:1、恆溫孵化 2、自然溫度孵化。早很多年我們龜谷鱉老養殖場規模不大的時候,那時候苗子不是很多,我們進行的是恆溫孵化,恆溫孵化的問題有兩點:1、公母分布不均勻。2、高溫孵化錯甲和畸形率很高。我們這裡就不多講恆溫孵化,其實恆溫孵化和自然孵化只有溫度不同,其他操作步驟基本雷同,需要恆溫孵化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我講的自然孵化即可。
自然孵化首先要看當地溫度,如果高溫到29度左右,低溫23度左右,那麼就具備自然孵化的條件。我們需要把撿回來的蛋放入中轉箱的細沙內,細沙的乾濕度最好保持「捏起來成坨,鬆開就散」的程度,因為黃緣龜蛋的孵化需要溫度和溼度,整體來說宜幹不宜溼。因為黃緣龜蛋表面有許多透氣孔,太溼會堵塞透氣孔,造成龜蛋壞死。太幹的話也有不良影響,但是不至於造成龜蛋壞死。大概4天的樣子,我們就可以區分出受精卵和無精卵,受精卵中間有白點,而無精卵是沒有的。七天後我們需要把所有的受精卵放入孵化箱,這個時候就不能動了,特別是不要去折騰換地方,折騰很容易引起錯甲和畸形。
孵化介質方面可以用蛭石和細沙。蛭石孵化的話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乾濕比為1:1,何為1:1,簡單說就是1斤蛭石配1斤水,埋的深度一般蛋離底5-6公分,離頂部2-3公分,底部的厚度為了保溼,頂部厚度為了透氣。
2、進入孵化箱的受精卵的擺放問題,由於孵化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壞死的蛋,為避免壞死的蛋影響其他的蛋,間距方面蛋與蛋之間5公分左右為宜,間距宜大不宜小,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壞死的蛋影響到好的蛋。
3、黃緣龜蛋的整個孵化期為90天左右,在將要孵化出苗的時候,整個孵化房光線不能弄太亮,最好弄得黑一點,這樣出來的苗不會很興奮亂爬活動,有益於黃緣苗子吸收完蛋黃裡頭的營養和收肚臍,這樣7天後就可以把苗子刨出來了。
孵化介質為細沙的話,整體和蛭石介質雷同,不同點為乾濕比,細沙的乾濕度還是需要保持「捏起來成坨,鬆開就散」的程度,埋的深度蛋離底5-6公分,離頂部1公分,道理一樣,底部的厚度為了保溼,頂部厚度為了透氣。其他的和蛭石孵化基本相同。
整個孵化環境來說需要透氣又要保持溼度,同時又要保持溫度,這裡有幾個小的竅門可以供大家選擇:1、在保持孵化房間溫度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的開一點點窗保持透氣。2、孵化箱可以把上面蓋上一大部分,留一個1-2公分縫透氣,確保箱子裡頭的水分不會很快蒸發。3、如果不方便蓋上孵化箱,可以在孵化介質上蓋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也可以起到保溼又可以透氣的作用。4、空間如果溼度不夠,可以適當的加幾盆水來保持孵化房的溼度。
近些年來我們龜谷鱉老養殖場基本都採取的自然孵化,在當地氣溫合適的情況下,自然孵化會比恆溫孵化的時間稍微長一些,這樣龜苗在蛋殼裡頭呆的時間會相對長一些,出來的苗子會發育得好一點,相對好養一些。而且公母分布得相對均勻一些。
希望上述的內容對廣大龜友黃緣的孵化能起到一些作用,從而能為保護黃緣這一古樸而又美麗的觀賞龜品質盡一份綿薄之力。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黃緣中來,大家一起為我國特色保護黃緣之路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