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聲筒有了崇高感,機器人也會被致敬

2021-01-12 海濤評論


有一些職業好像具有特殊性,那就是不同的人,在同一個職業名稱之下,所幹的活兒差異極大。


比如,同是做記者,有的走哪兒都有人迎來送往,如同貴賓;有的則如「過街老鼠」或「地下工作者」。有的寫一篇稿件用上十天半個月去調查,寫出來好不容易發表了,也因為「不主流」沒有多少人看;有的,幾分鐘就寫一篇稿件,迅速傳遍全國。


記者是一個日益尷尬的角色。


這個尷尬最近在某著名媒體機構記者廖某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大致的情況是是這樣的——據媒體3月8日報導,在截至3月7日的連續69天裡,廖某奮戰在武漢抗擊疫情一線,5+2,白+黑,寫了500多篇「公開報導」,90多篇「參考報導」。

 

正因為身處一線並且如此勤奮,廖某被作為榜樣致敬。在那篇《向你致敬,逆行而上的女記者》的文章中,廖某是14位被致敬的女記者之一。同樣,在3月8日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她也作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巾幗奮鬥者代表」發言。

 

尷尬之處就在於,如此一個受到致敬和讚揚女記者,卻在社交媒體上被罵慘了。

 

聲明一下,我寫此文絕不是要罵廖某,不過是想分析一下她為什麼會被罵。

 

為什麼被罵呢?

 

首先,大家不相信一個記者可以在69天的時間裡獨立採寫500多加90多篇報導;

 

其次,大家翻看了她的署名的一些報導,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比如,2019年12月31日,她報導了「武漢通報,病毒性肺炎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2020年1月1日,她報導了,「8人因散布武漢病毒性肺炎不實信息被依法處理」。

 

綜合來看,如果一個記者的稿件產量能夠如此龐大,那一定存在大量複製粘貼行為。多年前我也做過記者,一天能夠在報紙上採訪寫作並發表一篇文章,就很滿意了。對於一個記者而言,粘貼複製,然後署上自己的的名字,其實是可恥的,或者是有辱「記者」身份的。

 

以上面舉例的兩篇報導看,武漢衛健委通報什麼記者就粘貼複製什麼,武漢警方通報什麼記者粘貼複製什麼。這已經不僅僅是這份工作毫無技術含量的問題了,而是失去了記者職業的核心意義。如此事關公眾利益的信息,作為記者難道不應該進一步追問和採訪一下嗎?但是,翻看這兩篇報導,沒有採訪,就是單純的粘貼複製。也就是說,記者僅僅是做了信息通報者的傳聲筒,而並沒有真正履行記者的重要職責。

 

由於工作原因,我很熟悉媒體的運作情況。可以說,廖某的上述兩篇報導所反映的,倒不是個人有什麼「不稱職」問題。她背後還有所在的媒體機構,如果她粘貼複製的報導不合格,不應該被刊發,之所以刊發了,就說明是被其所在媒體機構認可的。這才是關鍵。也就是說,現在很多媒體機構是滿足於或樂於當傳聲筒的,可以說,粘貼複製政府的通稿,已經成為一些媒體的重要內容來源。這在一定程度是把媒體或記者的重要功能——追問真相給廢掉了。

 

以「8人散布不實信息」那篇報導而言,如果廖某能夠進一步追問下去,這篇報導會豐富很多,就會有很大的社會意義。然而並沒有。記者和她所在的媒體機構,都沒有做追問,而是象機器人一樣,把通稿複製一遍署上媒體的名字和記者的名字,有什麼價值呢?就是替人背書罷了。

 

重要的是,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警方發布的那篇通稿是一篇有問題的稿件。畢竟,「散布不實信息」的人如今已經被正名。這樣的粘貼複製,就不僅僅是製造文字垃圾的問題了,而是有可能淪為幫兇的問題了。

 

以這樣的工作方式當記者,「寫」的稿件越多反而越尷尬。若記者甘願當個機器人只埋頭幹活也就罷了,問題是她還被自己的辛苦感動了。

 

事實上,記者當傳聲筒這樣的情況並非是廖某獨有,或者根本就不算一個問題。一些記者現在就是這樣工作的——我前天跟一個在某省級日報剛剛工作了半年的年輕人聊天,他說想離職。我問為何?對比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崗位啊。他說他的工作就是對接某些部門,在「通訊員」名字前寫上自己的名字。一開始,他自己還改改稿件,後來看其他前輩根本都不用改,直接就發了。他也就懶得改了。他覺得這樣的工作沒有意義,覺得自己的未來就是那些前輩那樣。這位年輕人是一所重點大學的新聞學院畢業的,他能反思自己工作的價值,在於他還年輕,還沒有脫去「書生氣」。或許,他在這個單位再「適應」兩年,就對這種現狀完全「認同」了,甚至可能把在通訊員的名字前寫上自己的名字當做工作成就。

 

我總覺得這世界上有些工作雖然看上去很重要,但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是浪費生命。當然,一個人樂於做沒有意義的事情不介意浪費生命也是無可厚非的,底線應該是別做幫兇,哪怕是無意識地做幫兇。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一點都不願意責備或罵那些傳聲筒,而是有些同情他們,人活成了機器實在可惜——若干年後,面對寫著自己名字的那麼多的成千上萬篇報導,大量來自於粘貼複製,不覺得自己像個被操控的「機器人」嗎?如果發現那些自己粘貼複製的內容裡夾雜著一些私貨和顛倒黑白的信息,不覺得自己是幫兇嗎?

 

當然,我們知道,現實之中的每個人都處在大大小小的枷鎖之中。有些事情,可能是不得已去做,這個大家也都理解。為了謀生,打一份工,甚至應付差事,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做傳聲筒如果還做出了成就感、崇高感,自己被自己感動,甚至還要被致敬,那就實在是找罵了。

相關焦點

  • 《王牌對王牌》致敬春晚,傳聲筒遊戲華晨宇「飛吻」關曉彤
    春節剛過,各大衛視的節目逐漸恢復更新,在《王牌對王牌》最新一期的節目中,導演們抓住了春節的小尾巴,向春晚致敬,勾起了不少觀眾的回憶。大家都知道,「傳聲筒」是《王牌對王牌》節目中非常經典的遊戲之一,幾位嘉賓們只能靠著肢體語言傳遞自己所看到的詞語,在傳遞過程中,無論是嘉賓們搞笑的肢體表達,還是腦洞大開的猜測總會引得網友們捧腹,這次也不例外。節目一開始,長在笑點上的沈騰和賈玲就傳神的為觀眾們演繹了什麼叫做「驢唇不對馬嘴」。
  • 請開除只會做「傳聲筒」的員工 | 獵雲網
    但這個部門有一半都是「傳聲筒」型的員工,平時工作只會傳話,不會思考,更不會去積極改進工作方法,所以效率一直很低。為此他叫苦不迭,尋求我的建議。今天的文章,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在職場中最普遍的存在,傳聲筒員工。同時也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啟示。1. 「傳聲筒」員工,是團隊效率的隱性殺手首先,什麼樣的員工容易成為傳聲筒呢?
  • 幼兒大班傳聲筒遊戲教案
    活動時間:2019年10月21日活動類型:益智遊戲活動名稱:一、活動目標1.感知空心的傳聲筒能傳出清晰、響亮的聲音。2.能兩兩為一組進行紙杯傳聲筒遊戲。3激發求知慾、好奇心,喜歡玩科學小遊戲。二、活動重點感知空心的傳聲筒能傳出清晰、響亮的聲音。三、活動難點激發求知慾、好奇心,喜歡玩科學小遊戲。四、活動準備製作好的紙杯傳聲筒。五、活動過程(一)導入部分教師和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玩「打電話」的遊戲。教師:「丁零零,您好!」
  •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傳聲筒」員工
    但這個部門有一半都是「傳聲筒」型的員工,平時工作只會傳話,不會思考,更不會去積極改進工作方法,所以效率一直很低。為此他叫苦不迭,尋求我的建議。今天的文章,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在職場中最普遍的存在,傳聲筒員工。同時也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啟示。全文3586字,閱讀需要6分鐘,下面進入正文。
  • 《王牌對王牌》傳聲筒環節,關曉彤為何從不在第一棒?原來如此
    這是「王牌家族隊」的魅力,在王牌家族中,花花有了安全感,歸屬感和信賴感,他慢慢地打開自己,讓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徹底放飛自我。現在我們看到的花花,已經不再是一個內向膽怯的大男孩,而是一個愛玩愛鬧很有綜藝感的明星。花花的歌唱才華,在節目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他方面,居然也天賦異稟,比如身體機能,花花能做很多高難度動作,下腰連腰肢柔軟的女明星都比不過。
  • 江津夏壩:院壩會變「傳聲筒」
    3日上午,在夏壩鎮夏壩場三岔路一場熱鬧的秋季院壩會拉開了序幕。    本次院壩會是今年夏壩鎮秋季院壩會的最後一場,隨著不斷的召開院壩會,夏壩社區的居民們提到開院壩會激情更高了。賀錫良是夏壩社區的困難群眾之一,在今年的春季院壩會上,他隨口提起了自家的房屋破舊不堪,自己維修錢又不夠的困難情況,當時駐村幹部們說只能記錄好回去交由相關部門辦理。
  • 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傳聲筒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傳聲筒 分頁標題#e#   幼XX:聽到了。   師:其他小朋友聽到嗎?
  • 合肥市大西幼暢和分園:好玩的傳聲筒
    6月15日上午,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暢和分園中一班的孩子們踏上了一次科學探索之旅 「好玩的傳聲筒」。首先,老師拿出已經做好的「傳聲筒」,請一位小朋友把一個紙杯空心的那一邊對著自己的耳朵,另一個紙杯則由老師拿著在說悄悄話。「你聽到我說什麼了嗎?」老師發問,「老師老師,我聽到了!可是聲音有點點不清楚。」問題出現了,「請大家動腦筋想一想,我們怎麼才能聽得更清楚呢?」
  • 各種場合交往中,希望不要被當作「傳聲筒」
    習慣上,人們把這種喜歡搬弄是非·轉述他人話語的人稱為「傳聲筒」。從表面上看,他們似乎認識很多人,但真正視他們為朋友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大家都唯恐避之而不及。「傳聲筒」一般只是為了圖口頭上的快活,心裡憋不住話,或許他們根本也沒有什麼壞意,然而結果卻是非常的糟糕的,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 《王牌對王牌》:宋丹丹創新玩法,傳聲筒史上第一次!
    在節目播出的第二期請來了小品大咖宋丹丹,但是她在節目中創新玩法,節目組沒有阻止她的行為,傳聲筒史上第一次。宋丹丹是一位深受大家喜愛的小品演員,她從1989開始春晚,在春晚的舞臺上長達十年,宋丹丹和趙本山老師創作的小品影響了幾代人。
  • 【代表風採】王斌: 做好人民群眾的「傳聲筒」
    「當代表不是開個會、投張票就完事了,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必須要多深入基層、走訪群眾,做到傾聽民意、民呼我應。」除了街道日常分管工作以外,他積極深入社區群眾中,傾聽老百姓的心聲,從小事抓起,從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抓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大代表為人民」的莊重承諾,努力做好人民群眾的「傳聲筒」。 近幾年,常德江南城區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城市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
  • 廣州藝術節國外演出多:傳聲筒奏全新音樂(圖)
    來自日本的伊芙工作室將把小朋友玩的傳聲筒遊戲升級為音樂演奏方式,帶來一場妙趣橫生的傳聲筒音樂會。美國的鋼琴姐妹花要彈奏雙鋼琴。而來自韓國的芭蕾舞團則將上演帶著「思想光芒」的芭蕾舞。卡巴萊起源於19世紀的歐洲舞臺,藝術家為打破劇院舞臺的限制以及鼓勵互動,通常會在音樂表演過程中,設計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橋段,這也是在歐洲將音樂、喜劇、舞蹈、演講與觀眾參與相結合的音樂表演形式。  而此次來穗的「莫扎特弦樂四劍客」便是享譽歐洲的一流「卡巴萊」團體,在YouTube等網絡媒體擁有超過4000萬粉絲。
  • 最經典環節,王牌傳聲筒,還能有這麼多花樣
    小編今天分享的這一期的主持人有歐陽娜娜、沈騰、王源、賈玲。進行的遊戲是王牌傳聲筒,第一棒是潘長江,潘老師還表演了小兔子,然後是歐陽娜娜,需要傳遞給蔡明。讓那後是大張偉。大張偉直接說,我知道了,然後就傳遞給了沈騰。這一輪是八個字。沈騰好聰明啊。直接猜到了,動如脫兔,靜如處子。這一輪迴答正確。回憶的下一段是《我愛我家》中的一段。
  • 穿外骨骼機器人當「鋼鐵俠」是怎樣的體驗?服貿會廣東展團滿滿未來感
    「機器人總動員」站在它的面前擺好姿勢,「賽大千」開始在畫紙上畫像,並不時抬頭觀察,然後又埋頭作畫。這是一款畫像機器人。在服貿會的服務機器人專題展區,由深圳市智慧機器人研究院開發的這款機器人,引發了一波又一波圍觀。
  • 沙畫視評:致敬最亮「警色」
    致敬最亮「警色」,就是致敬他們的忠誠信仰、為民初心、使命擔當。  致敬忠誠信仰,為「警色」爭光。「我志願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獻身於崇高的人民公安事業,堅決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每一位警察,都曾宣讀過這段激動人心的入警誓詞。
  • 從「傳聲筒」向「擴音器」轉變
    原標題:從「傳聲筒」向「擴音器」轉變   網際網路全時空傳播的特徵,使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報導能夠衝破地域限制,也為地方媒體提高傳播力和影響力提供了重要機遇。地方黨報應積極參與全國性的重大主題報導,主動從「傳聲筒」轉為「擴音器」。
  • 《王牌對王牌》傳聲筒遊戲,華晨宇再現小燕子,關曉彤秀速記能力
    節目中遊戲欄目眾多,而在傳聲筒遊戲中,咱們的暖男華晨宇再現小燕子,將小燕子背詩的那一段演繹得活靈活現。不過,接力棒的關曉彤也不甘示弱,通過其優秀的速記能力,順利地從花花這裡獲得了大量的臺詞信息。看過《王牌對王牌》的觀眾對於「傳聲筒」遊戲欄目一定不陌生,在這個遊戲欄目中,第一個人需要將制定的臺詞傳到下一個隊友那裡,然後由下個隊友依次傳遞下去。
  • 文件紙作「傳聲筒」,中山桂山公證處把公證知識「送」到老人耳邊
    文件紙作「傳聲筒」,中山桂山公證處把公證知識「送」到老人耳邊 2020-12-01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牌裡傳聲筒能檢驗演員臺詞的功底?為何只有六小齡童可以完勝
    言歸正傳,節目裡的"傳聲筒"可以說是全場最高的笑點,相信大家毫無疑義。每次即將開始的時候,豆包就開始發出豬叫般的笑聲了,然後看著臺上的明星手舞足蹈,不知所云的表情,總是笑到肚子抽筋……一整段臺詞傳遞下去,總是剩得寥寥無幾,驢頭不對馬嘴。有網友說,他們其實是故意的,都是提前排練好的。豆包並不認可這一說法。確實,每一檔綜藝節目都有自己的一套劇本。
  • 當好「傳聲筒」架起「連心橋」
    本報訊(記者侯博通訊員張增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民權縣委宣傳部在做好部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同時,充分發揮宣傳輿論導向陣地作用,當好活動的「傳聲筒」,匯聚宣傳正能量,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在活動開展中架起了幹群「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