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英語》是一套非常優秀的培訓教材。比如,新概念英語4一共收錄了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文章(三位文學獎)。他們分別是:「lesson 11 how to grow old」(第11課,怎樣變老),作者是哲學家、數學家羅素;lesson 46 hobbies(第46課,業餘愛好),作者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lesson 16 the modern city」(第16課,現代都市),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優生學家Alexis Carrel,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還有英國女作家Doris Lessing的文章,書中用作水平測試文。
所以,如果你能將螺旋上升的《新概念英語》一路學到第四冊,就可以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為進入英語的世界打開一扇大門。但是這並不是很多人學英語的目的,他們所希望的只是提高英語考試的成績。比如說,背會四冊《新概念英語》,英語的高考成績能漲到多少分呢?
這個問題,你如果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一些培訓機構為了宣傳,炮製了很多雞湯貼,將其進行了神話。比如背熟新概念3,高考多少分;背會新概念4,輕鬆過四六級之類的。但其實,閱讀的提升,除了一定量的精讀,還離不開大量的泛讀,不可能僅靠背誦新概念這幾本書就達到熟練的狀態。
《新概念》的經典程度無需贅述了。但是,將《新概念英語》完全背誦下來有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每天給自己定下2-3篇課文的任務,早上朗讀背誦,晚上默寫。把課文都背下來後,隨著記憶的課文越來越多,語感會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單詞量也會有較大提高。
可是,這樣做也會有潛在危機。一是強背不理解的句子,記憶困難且並不牢固;二是,難免出現背後面忘了前面的情況,且語言組織能力並沒有明顯的提升,說起英語來還是磕磕絆絆。所以,這種靠背誦的方式學英語是有一定問題的,效率並不高。
那麼,到底該怎樣提高英語考試的卷面成績?很簡單,三個步驟。
第一,通過精讀打基礎。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老先生這句用來講語文學習的話也適用於英語。《新概念英語》的本質就是一套教材而已,它是為了幫學生打基礎的。什麼是基礎?以單詞、語法為核心的聽說讀寫!所以,學這套教材就要把它上面相關的單詞、詞組、語法等知識點學會,為下一步的泛讀、做題等實戰打下好的基礎。而不是說學、背這套教材本身就一定能把成績提高到多少。
這就像《千字文》背會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你認識一千個字,方便下一步的讀寫。並非是說,將《千字文》背會,你的漢語水平就達到了多少。
第二,通過泛讀練語感。
在通過新概念這套非常適合自修的教材基礎後,下一步需要的是泛讀,輸入大量的語言材料。當然,借耳朵來聽也是可以的。這就像學會遊泳的方法後,下一步仍要多遊才能提高成績一樣。所學的聽說讀寫等知識用出去,習慣成自然之後,英語能力也就水漲船高了。泛讀的時候,選擇材料要注意將選文話題的廣泛與自身興趣相結合,所讀文章的整體水準要逐漸提高,以便提升自己閱讀不同英語材料的能力。
第三,讀過做題提分數。
精讀、泛讀訓練的同時,要想提高成績,還得實戰。也就是說得多考試,琢磨應試技巧。這方面得到訓練提高後,英語成績也就逐漸進步了。
所以說,英語學習是一個綜合提升的過程。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外語的目的並非是為了移民。因此無須將其作為第二語言,為開展生活而進行日常語言訓練。諸如處理水電煤氣帳單、買菜問路等場景,得不到正向反饋,練熟了也無處使用。所以不出國的話,英語應用還是要多花精力在提升閱讀能力上,多讀一些原版書籍。能將英語作為直接閱讀文獻的工具,來查找資料,獲取信息,便於學習生活研究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