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長著許多種生物,但是大家應該也知道歷史上地球曾經遭遇了5次物種大滅絕。其中就有我們最熟悉的恐龍滅絕事件,可以說每一次的物種滅絕最後帶來的後果都是非常嚴重的,基本上地球的生物都會因此少了很多。
而這些滅絕的生物基本上也就從未出現在地球上了,這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的共識,但是在一次偶然的科學發現中,科學家們發現事情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這個發現就是印度洋一座島嶼上的白喉秧雞,這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動物。
這種動物因為不會飛,所以在13.6萬年前,這座島嶼被海水淹沒,這些動物就滅絕了。但是3.6萬年之後這座島嶼又浮出了水面,而經過10萬年的演化發展,這種動物再次出現在了島嶼上,這個發現讓很多科學家很震驚。
關於滅絕動物為何重新出現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始重視起來,並且做了很多研究,最終發現地球的生物可能在反覆輪迴。而之所以得出這個猜想是有其他證據的,比如腔棘魚,這是一種在6000萬年前就滅絕的動物,但是在1938年又被重新發現了。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被證實滅絕之後又重新出現的動物,科學家們也因此推測,可能部分生物的基因中保留著這些演化方向。儘管某種生物滅絕了,但是最終還是會被另一種生物重新演化出來,也就是說地球的生物很可能是在不斷輪迴。
基於這個猜想,有很多人也認為人類是不是也曾經是這樣,會不會在更早的時候也曾經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只是後面滅絕了,結果經過多年後又重新演化出來現代的人類。不過這種說法就只是單純的猜想了,畢竟一點能夠佐證的材料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