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象海豹蛻皮是加州海岸汞含量劇增的罪魁禍首

2020-11-26 cnBeta

加州海岸的汞含量總是會在每年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內呈現出峰值狀態,這個問題困惑了科學家20多年。現在,他們認為已經找到了答案:象海豹蛻下的皮。根據最新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論文中了解到,近些年裡,科學家對加州沿岸的阿諾努耶佛州立公園的甲基汞—一種含有汞的劇毒—進行追蹤,結果他們發現,該種物質在象海豹蛻皮周圍的含量非常高。如果這一研究發現最終得到確定,那麼那些呆在離人類食物源頭近的象海豹還將可能會讓汞汙染到周圍的環境。

不過現在科學家還無法確定這種現象對人類的真正意義。

汞可造成人類神經系統紊亂、腎臟受損並引發死亡。當這種化學物質被空氣吸收之後,它極易融入水中。當進入海洋之後,微小的微生物將其轉換成甲基汞—一種極易被動物吸收的神經毒藥。它還會隨著食物鏈的發展不斷積累,更要命的是,這種物質很難被分解。這也成為了科學家擔憂海洋中出現大量汞物質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科學家對象海豹繁殖期和蛻皮期的海洋甲基汞含量進行了比較。從取回的樣本他們發現,在蛻皮期,象海豹周圍的甲基汞含量是平時的17倍,而繁殖期則只有平時的2倍。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環境健康研究員、論文聯合作者Jennifer Cossaboon表示,這兩個時期最大的區別就是象海豹蛻下的皮—上邊都是汞—看起來它是罪魁禍首。另外,研究人員指出,他們還沒有發現其他像象海豹這樣頻繁出現在該片海域的動物,所以可以推斷,海洋中的汞物質並非來自其他物種。不過看起來象海豹也不應該成為被責怪的對象,因為在它們的逗留時間非常短,它們甚至都可能不會在那片區域排便。

這裡又有一個新的問題了:既然它們不排便,那麼它們又怎麼會導致海岸附近的汞物質含量上升呢?唯一能夠解釋的就是象海豹的皮。據了解,甲基汞可以穿過胎盤屏障,也就說,當象海豹媽媽受到汙染的時候,肚子裡的象海豹幼崽也會遭到汙染。於是,當它們將皮留在該片海域之後,那裡的汞含量就會出現驟增的現象。

相關焦點

  • 加州海岸汞含量劇增的罪魁禍首:象海豹蛻皮
    加州海岸的汞含量總是會在每年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內呈現出峰值狀態,這個問題困惑了科學家20多年。現在,他們認為已經找到了答案:象海豹蛻下的皮。
  • 實拍:數百象海豹集體曬日光浴 密密麻麻鋪滿海灘
    6月22日,美國加州,數百隻象海豹在沙灘集體曬日光浴。自6月開始,雄性海豹陸續抵達海灘,開始夏季蛻皮活動,而多數雌象海豹和未成年象海豹已在5月底蛻皮結束離去。回顧當時「盛況」,海灘上密密麻麻沒有空位。蛻皮是個體力活,且象海豹在這期間會「絕食」,以至成年雌海豹每蛻一次皮體重會減輕約25%,但蛻皮之後又是一條好漢啦!
  • 德國海洋學家「僱用」象海豹當科研助手
    新華網柏林6月2日電(記者班瑋)雄性南象海豹體重約3噸,身長逾4米,如此龐大的海洋怪物最近被德國海洋學家「僱用」進行海洋研究:科學家在它們身上安裝衛星傳感器,這樣,它們在海洋中漫遊覓食過程中就能不斷向科學家發送有關它們自身生活習性及南大洋豐富海洋食物鏈的分布信息。
  • 象海豹遺骸表明南極千年前更溫暖
    新華網華盛頓7月1日電美國研究人員在南極大陸新發現了數千年前死亡的象海豹遺骸,這一發現表明千年前的南極氣候可能比現在更溫暖。  美國緬因大學的霍爾等人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這些象海豹遺骸是在南極大陸靠近羅斯海的海岸地區發現的。這一地區如今非常荒涼,見不到大型動物。
  • 海豚皮膚和體內發現高濃度汙染物,汞含量達歷史最高水平
    英國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環境學研究,比利時科學家考察了歐洲最大的沿海海豚種群之一,發現這些野生海豚的鯨脂和皮膚中或積聚有大量「混合」汙染物——汞、多氯聯苯、二(口+惡)英和工業液體。這82頭英吉利海峽的海豚體內的汞含量,已為迄今發現的最高水平之一。上世紀70和80年代,一些最發達的國家曾禁止有毒有機汙染物,尤其是含氯汙染物。
  • 象海豹集體午睡呆萌可愛 它們吵架方式和人類一樣
    2018年6月15日訊,近日,美國加州,阿根廷攝影師LucioMoujan鏡頭下的聖西蒙海灘,整個海灘被陽光下午睡的象海豹佔領。資料圖:象海豹 新華社攝影師說:「那裡大概有數百隻象海豹吧,我不知道具體數目,但是那有一大群。
  • 澳研究:鯊魚肉汞含量高有害健康
    食品夥伴網訊   據澳大利亞媒體消息,《海洋汙染通報》刊登一項研究稱,鯊魚肉含有高濃度的金屬成分「汞」,吃多不僅有損生態系統,而且有害人體健康。    這項研究發現,新南威爾斯州海岸30條灰色真鯊、鉛色真鯊和大白鯊的纖維組織成分中,「汞」等金屬成分含量較高。    食用兩塊120克的灰色真鯊或鉛色真鯊魚肉,足以超過澳大利亞新食品標準局暫定的人體每周汞許可攝入水平。大約有75%的灰色鯊和58%的鉛色鯊的樣品汞含量超過了澳新食品標準局的最大限量。
  • 科學家給海豹戴上「帽子」,希望它們能拯救世界
    最近,美國科學家給海豹戴上了一頂頭盔,記錄它在海洋中的活動,希望通過它的旅行,了解到海洋熱量的變化,從而找出拯救地球的方法。加州理工學院海洋學家利亞·西格曼(Lia Siegelman),和她的團隊常年研究氣候科學,她們知道海豹喜歡長途旅行,於是選出了一隻雌海豹,將一頂傳感器帽子粘到了它頭上。雌海豹會帶著帽子生活三個月,將旅行過程中的水文信息告訴科學家。
  • 科學家發現最早的動物蛻皮行為—新聞—科學網
    日前,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韓健研究員及其博士研究生王鄧等人發現了目前已知最為古老最直接的動物蛻皮的證據,將動物蛻皮行為從距今5.19億年前提前到5.35億年前(寒武紀最早期)。相關成果7月10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生物科學》上。 韓健告訴《中國科學報》,通常科學家們通過幾種線索來推斷化石記錄的動物蛻皮行為。
  • 北美海岸海星大量死亡,海水溫度上升或是罪魁禍首
    北美海岸海星大量死亡,海水溫度上升或是罪魁禍首 澎湃新聞記者 石毅 2014-07-21 14:20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網—象海豹面臨艱辛未來
    他們將灌鉛的小木塊粘貼在12隻年輕的象海豹背上(如圖),並將它們在美國加州帕西菲克格羅夫市蒙特利灣的霍普金斯海洋站進行放生。 這些木塊拖累了海豹的行動,迫使它們用更大的力氣遊泳。近日,該研究發表在《實驗生物學期刊》上。該研究小組稱:海豹並未改變鰭划水的節奏,也沒有改變潛水的習慣來增加能量利用的效率,它們潛入和浮出的時間變得更長。
  • 圖:美國象海豹集體生仔哺乳場面壯觀
    圖:美國象海豹集體生仔哺乳場面壯觀 2008年02月19日 15: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當地時間二月十八日,美國民眾成群結隊前往加州巴加海濱的象海豹保護地,觀看象海豹一年一度來此沙灘度過生仔哺乳期。生活在太平洋裡的象海豹,曾在一百多年前受到人類毀滅性捕殺,僅剩下不足一百隻。
  • 科學網—象海豹為何善於潛水
    前不久,在海洋哺乳動物協會學術交流會上,研究人員報告稱,象海豹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幫助這種動物進行海底潛水的重要因素,研究除了幫助解釋象海豹如何能長久地保持在海底,這項工作還能可以幫助人們治療器官缺血缺氧的相關疾病。 象海豹是卓越的潛水員, 可在水下停留90分鐘,能在超過1700米潛水深度尋找食物。
  • 中科大研究發現珊瑚骨骼記錄戰爭汞汙染
    記者6月7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副教授劉羿與加拿大特倫特大學博士孫若愚合作,對過去200年我國南海珊瑚中汞含量進行研究,發現汞含量變化與一些重要戰爭密切相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頂峰。成果以「中國南海北部二百年的珊瑚骨骼記錄了中國近代戰爭汞汙染」為題,近日發表在地學環境領域國際頂尖雜誌《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 北極汞汙染嚴重 氣溫上升或可以拯救北極熊?
    北極熊被迫遷移到陸上,它們捕食的動物體內汞含量更少——這就降低了它們攝入的有毒汙染物的量。克里斯多福˙因塔利亞塔報導。這些北極熊以前在海冰上捕食環斑海豹,而現在它們覓食的是被衝到海岸上來的弓頭鯨屍體。So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them?那麼這對它們來說意味著什麼?"It's sort of good news/bad news."
  • 象海豹集體佔領美國海灘午睡 比人類更懂得享受生活!
    象海豹集體佔領美國海灘午睡 比人類更懂得享受生活!時間:2018-06-15 17:18   來源:北晚新視覺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象海豹集體佔領美國海灘午睡 比人類更懂得享受生活!
  • 象海豹勝者為王,贏得百隻雌性的交配權,敗者為寇,淪為隔壁老王
    冬天是象海豹繁殖的季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它們都會遷徙回它們出生的海灘(夏天它們也會在那裡蛻皮)。我真的不能再吃了畢竟,象海豹奶的脂肪含量是50%,而人類母乳的脂肪含量只有4%。是的,被科學家稱為「超級斷奶寶寶」。
  • 象海豹勝者為王,贏得百隻雌性的交配權,敗者只能成為隔壁老王
    海豹是地球上最神奇的海洋哺乳動物之一。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不管什麼海豹都像個「憨憨」一樣,笨拙拙得很可愛,其實不然,象海豹這個龐然大物絕對會顛覆你的認知,看完這篇文章後,你肯定會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它們。
  • 海水中的巨獸,象海豹
    象海豹屬於哺乳綱,海豹科。是鰭足目中最大的種類。象海豹形似海象,區別在於無牙。個頭最大的象海豹是公象海豹,公的象海豹體長4~6米,體重2~3.6噸,雌性的小於雄性,體重約是雄海豹的一半。象海豹有兩種:(1)北象海豹,雄的鼻長似象,分布於南美洲溫熱如:美國和墨西哥西部沿海地區;(2)南象海豹,雄的鼻上部皮膚長成囊狀構造,能膨起,分布於南半球海洋中。雄性象海豹體長5~6米,重約3000多公斤;雌的體長3米左右,重約900公斤。象海豹是一種行動緩慢,反應遲鈍的動物。
  • 納米比亞海岸現5000多頭小海豹屍體
    這是10月16日在納米比亞海濱城市沃爾維斯灣的佩利肯角海岸拍攝的海豹屍體。納米比亞自然保護機構「納米比亞海洋保護」14日報告,他們在納米比亞海濱城市沃爾維斯灣的佩利肯角海岸發現大量小海豹屍體,估計有5000多頭。納米比亞漁業與海洋資源部已確認大量小海豹死亡情況,正在調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