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歐洲,鑽石已經很受重視,但人們心目中的鑽石仍帶有各種神秘色彩,有人認為鑽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認為鑽石是有毒的,吞下去會致人死亡。
還有一些關於鑽石的傳說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將士們認為鑽石會給擁有者帶來勇氣,作戰時佩戴鑽石,可無往而不勝 ; 鑽石會使男人對妻子的愛更深。
在13世紀之前,鑽石在歐洲是皇室貴族的專利品,佩戴鑽石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13世紀頒布了一條禁令,規定女性和非貴族不允許佩戴鑽石,這條禁令一直到15世紀中期才解除。
第一個佩戴鑽石的女人是法國國王查爾斯七世的情婦阿涅絲·索蕾,她公開佩戴違禁的鑽石促使國王解除了這一禁令,璀璨的鑽石成了貴族對財富、權勢的最高炫耀。
1477年,法國勃艮第公國的公爵查理在南錫戰死,年僅二十歲的瑪麗公主繼位,她周圍出現了懷有各種目的的追求者,瑪麗公主最終選擇了奧地利的馬克西米利安王子。
馬克西米利安王子煞費苦心地製作了一枚用未打磨鑽石鑲嵌的戒指,向瑪麗公主求婚,鑽石被鑲嵌成哥德式字母「M」的形狀,正是二人名字的首字母。
這枚戒指也是世界上第一枚皇室結婚鑽戒,自此才有了鑽戒作為訂婚戒指的傳統。
馬克西米利安王子不僅抱得美人歸,也繼承了勃艮第公國的領地,包括自法國南部至荷蘭一帶,成就了歐洲歷史上統治領域最廣的哈布斯堡王朝。
鑽石的堅硬物理性質在工具中常常用來割開玻璃,在1558年至1603年的英國,用鑽石原石鑲成的八角結晶體戒指風靡一時。
當時佩戴時尚鑽戒的年輕人又掀起用鑽石在玻璃窗上刻情書的熱潮,鑽戒一度被稱為刻字戒指。
甚至伊莉莎白一世也曾在一塊玻璃上與沃爾特爵士詠詩談心,傾訴衷腸。
1725年,巴西發現了大型鑽石礦藏,很快便取代了印度,成為世界第一大鑽石生產國。
在此後的140年裡,來自巴西的鑽石主宰了世界鑽石市場,其產量在1850年到1859年間達到頂峰,平均年產量30萬克拉。
由於產量供給充足,鑽石不再是僅僅供給王公貴族們享用的奢侈品,這一變化極大地推動了世界鑽石市場的發展,鑽石逐漸成為尋常人家也能在人生重大時刻消費得起的寶石。
1886年,蒂芙尼的創始人之一查爾斯·路易斯·蒂芙尼推出了首款訂婚戒指。
這是在鑽戒的世界中,首次將鑽石凸鑲於戒環之上,並由六個鉑金細爪固定,讓光線能夠進入寶石,最大限度地折射出奪目光華。
自那時起,全世界便開始迷戀並遵循這個傳統,送一枚鑽戒給自己的新娘作為愛情信物,逐漸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