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張姨,性格膽小,缺少愛好,不善社交,一直在丈夫撐起的「傘下」過著清靜的田園生活。3月前,喜得胖孫來到梅城「上崗」抱孫的她卻變得焦慮起來,離開了丈夫庇護,她感到每天都繃著神經過日子,生怕自己出錯,照顧不好孫子和媳婦,晚上睡眠不好,白天總是控制不住擔心這擔心那,坐立不安,伴手震。
更令她恐懼的是1月來她出現了兩次發作性心慌胸悶,喘不過氣,如瀕死之感,家人以為「心臟病」發作,打120急救,但送到綜合醫院檢查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造影等卻未見心臟有問題,後經介紹來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門診檢查診斷:廣泛性焦慮症伴驚恐發作,予抗焦慮藥及心理治療康復。
驚恐發作臨床表現如何?該病又稱為急性焦慮發作,是一種急性的、強烈的焦慮與恐慌,發作時患者突然發生強烈不適,表現為胸悶、氣透不過來的感覺、出汗、胃不適、顫抖、瀕死感、發瘋感或失控感等,每次發作約10分鐘左右,可自行緩解。發作時,患者體驗到這種瀕死感過後,即使恢復了,患者還常常出現害怕再次發作的焦慮,有的甚至產生抑鬱情緒。驚恐發作這種發作性的心理疾病出現的「瀕死感」常被誤認為「心臟病」發作而打120送綜合醫院急診科檢查,發病時看似「嚴重」,實際不會有生命危險,治療關鍵在明確診斷,確診後予抗焦慮、抗抑鬱藥物以及心理治療,預後大多良好。
如何早期識別驚恐發作?心理醫生提醒有下列表現且內科檢查未見異常時要警惕該病:1、日常活動時突然感到心悸胸悶、胸前區壓迫感、呼吸困難,伴「瀕死感」。2、發作歷時短暫,一般5~20分鐘,很少超過1小時,可自行緩解。3、發作後如常,但不確診治療,過一段時間又會再發作。4、常擔心再次發作而焦慮不安,並主動迴避社交,不敢外出亦不敢獨處。出現上述症狀且檢查無異常時,要及時到精神心理專科醫院尋求幫助,以免誤診誤治。
(陳嶽豐 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宣教科、副主任醫師)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