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鏟屎官在養貓之前都沒有做過很多關於養貓的功課,在碰到問題了之後都是一臉懵,然後開始請教,邊養邊摸索,其實有些時候這種方法對於剛出生正在生長的小貓來講,很多事情已經晚了,比如培養貓咪的友善的性格、良好的如廁習慣、以及正確的生活行為。所以鏟屎官一定先要了解貓咪不同的生長時期貓咪的變化以及接受的行為訓練是怎樣的,這樣才能讓我們正確的養貓和貓咪相處。
除了要掌握貓咪發情生育特殊時期的知識之外,還要了解貓咪的各個發展階段,每個發展階段不只和貓咪的基因有關,也和它的媽媽、環境、與人的相處、生長環境及性別有關。按照時間來劃分,分為五個時期:嬰兒期(Neonatal Period)、變遷期(Transitional Period)、社會期(Socialization Period)、少年期(Juvenile Stage)及成熟期(Mature Period)。
貓咪的生育期
很多鏟屎官開始了解貓咪恐怕就是貓咪開始發情了,因為發情的貓咪真的太折磨人了,經常半夜嗷嗷亂叫,實在是吵人睡覺。正常情況下,當貓長到10個月大左右的時候,就可以交配生小貓了,而發情期的貓咪沒有交配,就會一直叫下去,平均3周左右發一次情,可以持續幾個月時間不斷的發情,每次發情約9-10天左右,如果這時候和其他貓咪交配了,持續時間會縮短為只有4天。
這個時期的貓咪,不只會半夜發情亂叫,還會撒嬌、到處亂尿、噴尿、碰見陌生貓咪也會喵喵叫個不停,所以還是要第一時間進行絕育手術在貓咪6-8個月的時候,母貓是被摘除子宮,而公貓是被摘掉蛋蛋,只有絕育手術才能杜絕貓咪發情亂叫。
貓咪懷孕的孕育期大約為65天左右,一胎可以生1-10隻小貓不等,平均下來每隻貓咪能生4-5隻左右,母貓在交配後一天之後才會排卵,時間只有4-5天,時間很短,由於公貓交配時間基本上三四秒就完事,十分迅速,所以想要讓母貓順利懷孕,需要把公貓和母貓一起關上一周左右才可以。
在母貓的八個乳頭中,只有6個乳頭有充足的乳汁,在小貓出生1-3天時間就會只吃特定的乳頭。等到小貓三個周后才會自己排便,之前都需要貓媽媽的舔舐才可以排便,在大約60天的時候小貓就不用吃母乳了,母貓生產後第12周乳汁也會變質,之後就要和貓媽媽學習狩獵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貓出生的7周前,如果沒有和其他貓咪或者寵物接觸過,之後會很排斥其他的家庭夥伴,甚至會產生攻擊的行為,在這之前也是培養貓咪性格的最好時期,是否親人,是否可以和家裡的其他成員相處融洽(如狗子),而且並不是純種貓的性格一定要比其他的貓好,主要取決於父母的遺傳、7周以前的性格培養以及生長環境。
貓咪的嬰兒期與變遷期
在貓咪1-2周大的時候被稱為:嬰兒期,完全由貓媽媽照顧,不是吃就是睡,2周以後小貓的感官和運動神經開始發育,被稱為:變遷期。
小貓剛出生就是有嗅覺的,3周左右才會發育完全,而聽力則是在5天之後才有的,貓咪睜眼則需要大約一周的時間,而視力發育成熟需要3-4個月的時間。貓咪剛出生的時候,是不會自己調節體溫的,所以這時候一定要保證貓咪居住環境的溫暖,在貓咪3周以後才會自己調節體溫,調節系統真正發育完全需要7周左右的時間。
在這個時候是母貓培養小貓咪良好行為的重要時刻,也是鏟屎官培養小貓性格最好的時候,這時候就可以對小貓進行身體生的撫摸,不但可以讓小貓從小熟悉人類更親人不害怕人,還可以讓小貓更的睜開眼睛,能加強小貓的生理和中樞神經的健康生長。
所以當小貓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可以對小貓咪進行不少於5分鐘的全身撫摸,也可以抱抱小貓,最少持續一個月的時間最好,這樣貓咪不僅友善、活潑、親人,也不會害怕人,攻擊人。除此之外,母貓在生育時期的營養要跟上,多吃一些營養膏或者鯽魚湯(幹煮不加鹽)之類的,這樣才能保證汁水充足,小貓才不會營養不良,也不要過早的和母貓分離,採用人工餵奶,這樣下貓長大後不僅會神經質、害怕人,還會產生攻擊行為,所謂「三歲看到老」,換成貓咪的時期正是嬰兒期和變遷期,所以要格外的重視。
貓咪的社會期
從3周以後到7~9周的時候,被稱為貓咪的「社會期」,這時候小貓無論是聽覺、視覺、嗅覺、體溫調節還有活動行為已經成長的很好了,開始離開走出自己的窩上外面去探索了,並且和周圍的環境、動物和人、產生了社會關係。
一,貓咪的觀察學習
這個時期的貓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觀察」,通過不斷的觀察來自我學習,當貓咪5~6周左右的時候,就開始通過觀察貓媽媽來學習正確的如何上廁所,如何大小便了,這時候也是教會小貓學會用使用貓砂盆的最好時機。當同伴和貓媽媽上廁所的時候,小貓就會仔細的觀察並且學會上廁所的習慣,包括扒貓砂、埋便便等,如果你是在外邊撿到的一直小貓,沒有看過同伴和貓媽媽使用貓舍盆上廁所,小貓長大後很有可能就不會使用貓盆和貓砂(不會埋便便),所以解決辦法是帶小貓去有成年貓咪的朋友家中,讓貓咪開始通過觀察來自我學習,養成使用貓盆和貓砂的好習慣。
在大學3-4周貓咪就會玩耍了,7-8周的時候眼睛和爪子的協調才會健全,小母貓和小公貓的遊戲行為有些不同,小母貓多為來回跑鬧的行為,而小公貓則會有比較多的爬及攻擊行為。這時候的貓咪味覺特別敏感,如果給貓咪為零食或者貓糧或者藥物等,只要貓咪吃一口特別不喜歡,就會幾個月拒絕吃這個東西,甚至是一輩子都不吃。
小貓2周左右牙齒就已經長出來了,4周左右就可以吃比較堅硬的食物了,當貓咪長出牙齒之後,不只會吸奶,還會用壓床、牙齒來咬奶頭,母貓就會感覺疼痛和煩躁,就不會在讓小貓喝奶了,這也是自然的離乳過程,貓咪在7-9周就會完全離乳,鏟屎官也不用太在意時間,因為這是本能驅使的,貓媽媽感到疼痛自然不會在讓長大有牙齒的小貓喝奶了。
二,和狗狗一起生活
如果養貓的同時也想養一直狗狗,其實也是可以的。小貓在未滿7周以前是不知道恐懼的,想要貓狗一起養,就要可以在貓咪七周大之前和狗狗一起生活,這樣貓咪從小就會把狗狗當稱長得不一樣的貓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貓咪不會抓老鼠,如果在小貓咪7周大之前接觸了老鼠,而也沒有同伴或者貓媽媽表演如何捕捉的話,很可能會喪失捕捉老鼠的能力,不過在小貓七周之前要是造成了壞印象或者心理創傷,長大後就會出現不可治癒的各種問題。
影響貓咪的行為因素不僅和貓咪的遺傳基因有關,還和生長環境、貓媽媽、性別、住的地方有關,如果貓咪12周以後才接觸狗狗,貓咪會避開和狗狗接觸,從而產生防禦行為,這時候在接觸其他動物或者陌生人,想讓小貓熟悉並接受他們,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三,貓咪的性格和行為的養成
想要貓咪長大後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從貓咪剛出生開始對貓咪撫摸,玩耍和人早接觸一起生活,不過如果小貓的媽媽不親人性格不好的話,這些措施可能並不會有很大的改善,貓咪的性格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是友善親人,容易相處,第二種就是膽小、神經質、很兇的,而影響的這些個性的因素就包括貓咪父母的遺傳基因、早期的社會化、還有就是小貓自己『觀察』所學習來的。
在社會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觀察貓媽媽和同伴貓咪的行為來進行學習,所以這時候要注意和貓咪的互動,因為這時期對待貓咪的方式會影響貓咪未來的行為模式及身心發展,貓咪大約4周左右的時候,就開始和同胎的小貓玩遊戲,遊戲也是一種社交行為,大約7周左右才會發展完全。
社交的遊戲行為包括互相追打、親咬、摔跤、翻滾,比如小貓咬人的手,很多鏟屎官會很困擾,其實這是小貓在和你玩遊戲而已。貓咪的掠奪行為會在3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會逐漸融入到社交遊戲行為當中,而對沒有生命的物品的探索、遊戲行為和移動物體的遊戲行為要到7~8周才開始增加,大約4個半月的時候,會達到最高值。
掠奪行為的養成比較複雜,和很多行為都有關係,比如社交產生的學習、觀察而來的學習、斷奶的年齡、早期的社會化、母貓及其他貓咪的行為、遺產基因等,貓媽媽會培養小貓的掠奪行為,比如開始會在小貓面前把捕捉到的老鼠慢慢弄死,之後捕捉回來會讓小貓自己來試試,如果小貓做的不好,貓媽媽就會介入在此示範給小貓,讓小貓學習直到學會為止。
貓咪的少年期和成熟期
從社會期結束一直到貓咪第一次發情為止,這段時間叫做貓咪的少年期,這個時候貓咪就更為獨立了,性格已經養成,貓咪的性成熟時間和貓咪的品種、基因、還有環境有關,一般在5~9份月之間,而交配時間基本要在貓咪一歲左右才可以。
貓咪成熟期之後,就是貓咪的性格養成和行為發展就算是養成了,了解這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知道貓咪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是如何自然生長和學習的,這樣我們才能按照貓咪的生長周期來對貓咪進行正確的誘導和幹預,讓貓咪天生的親人和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如果不了解這些,就強行幹預貓咪,讓貓咪配合人類的生活作息、喜好、行為,恐怕是不可能的,貓咪的性格太獨立了,擁有自己的靈魂。
據統計貓咪和人相處,最大的問題就是貓咪的如廁行為和攻擊行為,每年大量的流浪貓就是因為不會好好上廁所和攻擊人類,從而被主人棄養所造成的。貓咪良好的習慣和早期小貓斷奶、主人的飼養、行為學習有著極大的關係,貓咪是乖巧聽話的,主要是懂不懂和貓咪溝通和正確的引導貓咪。所以在要把貓咪帶回家養的時候就要分辨,這隻貓是不是行為有問題,它父母的性格如何,被飼養的環境是否良好等,而養的時候,就要遵循貓咪的每個周期,做正確的引導。
結束語
養貓就像養小孩子一樣,對於成長的每個關鍵時期都要了解,我們經常抱怨自己家的貓咪不親人,不會上廁所,或者做出一些自己不理解的行為,這時候我們就要想想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應該如何避免,而不是懲罰或者乾脆棄養貓咪。
希望更多的鏟屎官可以看到這篇文章,特別是對於決定要養貓的新晉鏟屎官,本篇文章會對您養貓有所幫助的,也希望您的貓咪成長健康快樂,祝安好。
id:吸貓小能手,寵物達人,資深吸貓患者。
本文章為原創文章,禁止各種方式轉載,每周更新關於日常養喵經驗,訣竅,萌寵視頻。
如果您閱讀完文章,記得點讚和關注,我會不定期在粉絲中贈送貓糧和貓罐頭。
如果有任何關於貓咪的問題,可以留言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