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就要開始給自己立不少flag,其中少不了大家都愛屯的數碼設備。其實我對於產品(或者型號)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是這兩年才逐漸轉變的,要是在以前不出故障我都是懶得更新的。
我現在用的顯示器型號比較老,於是正好衝著想更新的勁兒趕緊做做功課。除了高解析度,我個人對於能升降、護眼比較有要求,一臺評價較好,型號熟知,使用舒適的屏幕成為了我的首選(因為是硬通貨啊)。最終,看了眾多評測後我選擇了BenQ PD2500Q。
1080與2K解析度差別在哪裡?
先來說說解析度的問題,FHD\QHD\UHD是目前可選的主流解析度。它們不僅對輸出設備(顯卡)和外設(滑鼠dpi)有一定的要求和影響,對日常使用其實也有不少的差異。當然這些差異因人而異,有的可以通過習慣改變,有的則無法適應。所以要選擇自己最能接受的才是最佳的。
通過這張對比圖不難發現(四張圖截取自普通的網頁中,其中2K屏採用125%倍率進行對比),2K可以帶來不少的硬指標提升。各類「視網膜」級的屏幕已經「寵壞」了我們,這不,現在大多數人唯一能接受鋸齒感的就是像素風了。
隨著桌面上圖標的「變小」,各種馬賽克效應都有指數級別的降低。相比圖片的放大,矢量級別圖形的「抗鋸齒」效果還是有一眼提升的感官差異。另外,解析度上去了也帶來更「寬廣」的視野,就比如WORD默認的三排顯示,到了1080上需要降到70%才能實現。
通過直觀對比可發現: 解析度提高後,即便是在較小的屏幕上也有明顯的感官優勢。對於瀏覽器或者軟體,2K屏要比1080屏收縮的更明顯,而圖片視頻等影音文件差別就沒那麼大了。
與解析度一同容易引起「糾結症」的就是尺寸問題了!個人認為,25寸和27寸在視角上並沒有明顯差距,對於長時間不間斷使用習慣的網友,如視距在60-70cm左右的建議使用25寸顯示。二來是我有雙屏(橫豎屏)的使用需求,選一款25寸的屏幕比較合適;影音娛樂偏多,不間斷使用的可以使用27寸的屏幕。單位裡一直用的是24.5寸的屏幕,在回家與公司兩者之間切換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適應,或許就這就是習慣決定一切。相對敏感倒反是邊框的厚度,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大廠商經常主打這個作為賣點。
結合上述個人實際的使用體驗,總結為:2K很香,25或27均建議上2K;27寸大小是一個可攻4K可守2K的中軸線,實際參考書桌寬度或視距來預計。那麼至於是否要上4K?便會涉及到預算問題,還有主機、顯卡能不能帶的動,相信您應該有自己心中的答案。
護頸和護眼同樣重要
對於護頸,大家肯定首先會想到顯示器支架。無奈的是前年開始種草網紅實木家具,目前自用櫻桃木書桌,由於櫻桃木和黑胡桃均比白橡一類的硬度低,所以早在去年初就無奈將愛格升支架出手回血了。
隨之而後出於對自己頸部的關愛,就入了一個鋁製的支架。事實證明視角依然非常局限,所以這次我選擇最最重要的就是只衝著有可調節底座作為首選。考量到顯示器的更新周期,有條件一定要上非固定支架。
PD2500Q多角度多姿勢的顯示器底座,加上本身IPS屏,有較好的可視角度。當多屏協作的時候,支架的多角度可以幫不少忙。加上25寸的豎屏模式,屏幕的可視面積可以達到一個非常誇張的地步。
說到護眼,現在正規大廠大多數均以防藍光、不閃屏入手,將其作為基礎指標在做了,點個讚。一直在「玩護眼」概念的明基,額外在PD2500Q下巴處還裝了一堆傳感器(距離傳感器、光傳感器等),以實現智慧調光功能。從護眼自動調亮度和人走熄屏的節能模式都算不花哨,有不錯的實用性。
通過底部的傳感器(外置下巴?)提供非常實用的自動調光和省電模式,居然還能開啟狀態提示。可以讓我很直觀的看到這兩者的即刻狀態,並且還能調整100檔靈敏度和3檔距離的調節。雖然這個不是黑科技,但貴在實用而應用恰當,好評!
PD2500Q細節賞析
接下來回到本期主角PD2500Q上。
對於這麼一款跑量的黃金型號來說,明基在配件上一點也不吝嗇。HDMI、DP、miniDP常見主流的線一應俱全,甚至還多了一個用於外聯的USB連接線(上行,供4個下行使用)。
簡單的安裝底座方式均不用工具的協助,防滑腳墊也無減配。
對於每一個設計師還是工程師來說都應該擁有的VESA快速拆裝接口
比較簡單的外形設計,與明基各款型號屬於同一個家族臉譜(難道和汽車一樣?設計師太省事了,偷笑)。底座支架中間的鏤空空間很大,直接穿過電源插頭也沒有問題(好評)。那麼對於一款非電競的顯示器,送的背部耳機掛鈎算是小小的福利嗎?
接口方面除了可做拓展的USB接口,可多屏輸出(MST)功能的加入,很好地滿足多屏使用者的需要。需要提一句的是至多4臺串聯加入並不支持最高解析度,這款三臺內可以實現兩臺的2K(60HZ)的輸出。
PD2500Q的0.862cm三邊窄邊框相信應該會成為不少用戶的購買亮點。一來變相讓感官看起來屏幕更大了,二來是多屏拼接使用會更加友好。
特色功能
PD2500Q擁有不少的顯示模式,這對於一款主打設計的顯示器來說尤為重要。其中很有賣點的就是與SolidWorks合作完成的CAD/CAM增強模式,高對比度可讓線條愈加明顯。不過在日常使用時不建議開啟這個模式。
Rec.709、sRGB、CAD/CAM、動畫設計、標準、低藍光、暗室、M-book、用戶這九種預設模式各有優勢和特點,從我連接MacbookPro的實際使用上看,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另一賣點的M-book模式正是往高飽和高對比的方向進行調校,在該模式下與MAC兼容性更好,可以長期掛此模式。
完全沒想到的是,明基居然還給顯示器配備了可快速調節的軟體Display Pilot,這可不常見。要知道再好用的顯示器OSD按鍵調節都沒有滑鼠拖點來得快,而這款軟體並沒有完全複製OSD中的功能,如「識別到豎屏,自動旋轉畫面」這樣的功能還只能通過軟體來開啟。與此同時文件夾中還能看到分區選項。為了偷懶、操作更便捷,需要多裝一個軟體,不知道你們願意不?
參數與功耗
PD2500Q硬參數:色深8-bit;色域覆蓋99%sRGB、77%AdobeRGB;色準△E<3;亮度350cd/m;靜態對比度1000:1;這樣的參數放在一款入門級的製圖顯示器已經非常不錯了,從其他網友的校色儀來看,△E有驚喜,實際測試後△E值<2。從我對比之前千元級別的普通顯示器來看,PD2500Q都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通過對比圖不難發現,PD2500Q整體飽和度比較高,色溫偏暖,屬於討好眼睛的那種。屏幕亮度高,明暗交接過渡自然,對比度較高,所以對比原圖看起來會更加濃鬱。(因拍攝為二次採樣,對比圖僅供參考。)
出於好奇,還對25QHD進行了能耗測試。發現在各個模式中更加傾向高對比高亮度的M-book和動畫設計模式擁有著更高的能耗,而暗房模式無疑是夜間專注黨們另一個好的選擇。
總體評價
從近兩周下來的體驗,PD2500Q算是一款很出色入門級專業顯示器。對於基礎熱門款,PD2500Q在外形、接口、參數都有著水桶般的成績,均衡的表現在附加功能的加入後更是覺得買了不後悔。
即便PD2500Q是一款主打設計、辦公、影音為主的顯示器,在MOBA類遊戲依然完全足以應付。
對於內置的音響為什麼不提,可能是我不怎麼剪輯視頻。加上已有桌面2.1音響,這個功能對我來說並不在意。不佳的音質表現也是正常(我就沒見過電腦顯示器內置音響做得澎湃的),不過接一下MAC快速試聽一下音效倒是我能想到最佳的使用場景了。
敲黑板啦!最後給各位一些購買結論:2K真的很好,與25寸搭配也是黃金搭檔(豎屏很贊);顯示效果表現很棒;BI+智慧調光、省電模式、Display Pilot很是加分,那麼外形、品牌、售後可能就是你要考慮的問題了。不足點的話,IPS漏光依然存在(不過不影響白天正常使用);內置揚聲器屬於了勝於無,要享受老老實實買音響;豎屏僅支持單向(順時針180度);USB接口應該側置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