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宇宙的能力——眼睛的進化史

2021-01-09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生物感受宇宙萬物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獲取光波、聲波、電磁波來探測世界的樣子。經過數十億年的進化發展,生物進化出了各式各樣的感官,例如人類同時兼具眼、耳、鼻、舌、肌膚這五種感官(有第六感的朋友可以聯繫相關研究部門_(:з)∠)_),每種感官各司其職,在大腦的指揮下,幫我們構建起了對宇宙的認知。

每個器官都有其悠久的進化歷史,但是其中一種感官卻很獨特,那就是眼睛,其結構就像一臺精密無比的儀器,眼睛的每個組件都像是精心設計在一起,與其說是一步步進化而來,更像是一次組裝好的。於是,眼睛也成為了神創論者在19世紀一直抨擊生物進化論的有力武器,他們認為眼睛這麼精密的器官一定是出於上帝之手。而飽受這一言論抨擊的進化論之父達爾文,在當時也沒有做出很好地解答,達爾文曾經承認眼睛的進化的確是一道難題。

1860年,達爾文寫信給美國植物學家阿薩格雷:「迄今為止,眼睛讓我感到不寒而慄,但一想到那些已為人所知的精妙漸變階段,我的理性就告訴自己,我必須克服這種不寒而慄。」直到20世紀末,人類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發現,才發現了眼睛進化的秘密,實際上眼睛的確是一步步進化而來的,並且人類的眼睛並非完美,而且存在著眾多缺陷。本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探尋眼睛進化的秘密,想像一下眼睛賦予生物的奇幻世界。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人的眼睛

最早的眼睛

最早的眼睛其實只是由一撮感光細胞組成,只能感受到光線的明和暗。當這些感光細胞聚集在一起是,被稱為眼點,這些感光細胞早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就已經出現在了生物身上,比如最早的脊索動物——皮卡蟲(或皮克魚)。雖然,皮卡蟲的感光細胞只能感受到光線的強弱,但這一進步已經在生物躲避天敵的本領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當陽光明媚時,棲息在海底的皮卡蟲就會鑽出沙子,而捕食者位於正上方時就會遮住陽光,皮卡蟲可以迅速鑽入沙子逃過一劫。

直到現在,部分單細胞生物仍然具有眼點的結構,如眼蟲。

皮卡蟲化石

昆明魚化石

皮卡蟲躲避奇蝦(源自NHK紀錄片)

現生原生生物眼蟲(紅色為眼點)

凹陷的眼睛

隨著生物的演化,逐漸進化出了對感光細胞保護的結構。比如,同樣是寒武紀的渦蟲,在眼點的位置產生了一個凹陷,在可以保護感光細胞的同時,也可以藉此粗略判斷光線來的方向,做出更好的應對策略。渦蟲至今仍保留著這種器官構造。

具有凹陷眼點的渦蟲

渦蟲避開強光

進化的分歧

在適者生存的古生代海洋中,必須遵從「進則生,落後就滅絕」的生命法則,由於感光細胞的用途過於強大,上到捕食者,下到低等生物,都裝備有一星半點兒的視覺器官。但在眼睛的演化過程中卻發生了分歧。

一部分早期具有感光細胞的脊索動物和軟體動物,選擇用凹陷的方法保護感光細胞,隨著凹陷越來越深,最終眼睛形成了前段有小孔的形狀,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位於眼睛底部的感光細胞逐漸能感受到了物體的影像。但是這一進化過程相當漫長,直到晚寒武紀的頭足類才出現這一構造,擁有這獨特天賦的鸚鵡螺、菊石、角石才足以成為奧陶紀的頂級捕食者,稱霸當時的海洋。

稱霸奧陶紀海洋的角石

至今仍存在的鸚鵡螺

頭足類生物眼睛結構圖(可小孔成像)

但是在此之前,另一部分具有感光細胞的生物卻走上了另一條不歸路,那就是以三葉蟲、奇蝦、海蠍為首的節肢動物進化出了「複眼」,靠成千上萬個小眼睛將不同角度的圖像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影像,可以看到360°的景象,它們早早地在寒武紀早期就進化出來,進而使得寒武紀成了三葉蟲的海洋,而奇蝦則是當時的頂級捕食者。直至今日,節肢動物的部分昆蟲們仍保留這一視覺器官。

三葉蟲的棒狀複眼

澳大利亞奇蝦複眼直徑達3釐米,包含16000個單眼

晶狀體的出現

在泥盆紀,脊椎動物厚積薄發,逐漸佔據上風,以鄧氏魚為首的魚類成為了新一代的海洋霸主。而兇悍的鄧氏魚之所以能夠稱霸,不僅是因為其比霸王龍還要強的咬合力,更是因為它直徑達十釐米的「卡姿蘭大眼睛」。鄧氏魚的眼睛發育出了眼球,並且眼球前段出現了可以變焦的晶狀體,更重要的是出現了可以解析圖像的視網膜,這種眼睛構造與現在人類的已經十分相似了。這件裝備使得鄧氏魚可以將獵物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帶領魚類稱霸了整個泥盆紀的海洋。昔日的寒武紀霸主奇蝦和海蠍,雖然有高級的複眼,但僅僅是視野廣卻成像不清晰,逐漸走向了沒落。之後的脊椎動物傳承了鄧氏魚的大眼球,始終處於食物鏈頂端,可以見得眼睛這一器官的強大之處。

咬合力最強的魚類——鄧氏魚

鄧氏魚vs巨齒鯊

神奇的錯誤

隨後,脊椎動物的眼睛在早期魚類的基礎上繼續演化,主要是對神經系統的優化,功能和原理上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變,包括一直以來脊椎動物眼睛存在的一個重大缺陷!其實,眼睛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器官,脊椎動物的眼睛存在著一個極不合理的缺陷。

下面做個簡單的實驗。下面動圖中有一個正在向圓形圖案移動的十字圖案,每一步都清晰可見。然後,眼睛距屏幕一定距離,閉上左眼,右眼緊盯住左邊的十字圖案,緩慢靠近屏幕或遠離屏幕,很快你會發現在某個位置右邊的圓形圖案忽然消失了,用同樣方式,閉上右眼,左眼緊盯看右邊的圓形圖案,十字圖案也會消失。如果你成功了,恭喜你,你發現了盲點。這就是著名的「盲點實驗」。

盲點實驗圖

中學知識告訴我們,光線透過晶狀體將物像成在視網膜上,傳到視覺神經,再傳至大腦,而問題就出在這個視網膜上。

如下圖所示,視網膜分為三層,分別是感光細胞、雙極細胞、神經節細胞,感光細胞可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而雙極細胞則負責分類處理這些電信號,最後神經節細胞會把這些分類好的電信號傳輸至大腦形成最終影像。理論上,用於接受光線的感光細胞應該雙極細胞和節細胞之前先接受光線,但事實順序卻完全相反。如圖中所示,光線先到達神經節細胞,穿過雙極細胞,才到達感光細胞,感光細胞需要將信號再傳遞給在內層的神經節細胞,節細胞再通過神經網穿過感光細胞傳至大腦。這樣的設計不僅嚴重影響了成像的清晰度,還使得視網膜上有一點區域無法分布感光細胞,這部分的影像無法成像,就形成了所謂的盲點。幸而人有兩隻眼睛,可以互相彌補盲點的不足。

視網膜分層圖

光線進入視網膜模式圖

這麼奇怪的設計,還增加很多眼部疾病的風險。因為感光細胞與後面的色素細胞接觸鬆散,使得劇烈運動或打擊都會有視網膜脫落的風險,更嚴重的是,高度近視的人翻個白眼都可能視網膜脫落。為了給雙極細胞和節細胞供血,血管需要包圍視網膜表面,使得人眼中血管可見,阻礙成像的同時,破裂還會導致眼底出血的症狀。

視網膜脫落

眼底出血

然而,幾乎是同時期進化出眼睛的軟體動物,卻沒有這種奇怪的設計。比如說章魚,它們視網膜組成順序就是正確的,直接由感光細胞達到神經節細胞。並且由於神經纖維的拉扯,加強了視網膜的牢固性,更沒有「盲點」的出現。

烙餅章魚

下圖是章魚和人眼球的對比圖。可以明顯的看出來章魚的眼睛貌似更高端一些。但是脊椎動物的這種獨特構造也並非一無是處,隨著進化產生了一個優化措施,稱為黃斑區,可以在凝視時集聚在眼球中部,神經和血管會避開黃斑區,使得視網膜成像不被幹擾。

章魚眼(左)和人眼(右)對比圖(來自科學網)

黃斑區

至於為什麼脊椎動物會有這種錯誤的進化,古生物學家也做出了解答。原因在於最初形成眼睛的脊索動物,它們的眼睛位於身體內側,左眼來看右側的物體,光線穿過透明的身體,到達內側的感光細胞,既起到了視覺的作用,有保護了眼睛。但是隨著脊椎動物演化,身體不再透明,左眼只能用來看左側了,四倍體生物的出現使得生物逐漸趨於對稱化,神經更加發達,然而早期形成的視網膜順序卻再也無法改變了。於是乎,這個神奇的錯誤延續到了我們身上。

脊椎動物眼睛演化圖(源自科學網)

綜合而言,眼睛對於生物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視覺系統的進步可以讓一種生物稱霸整個生物界長達上億年。而如今擁有高等智慧的人類,也憑藉著機械的手段不斷拓展著我們的視覺能力,就像通過哈勃望遠鏡看向深邃的宇宙。

其實,很多生物的感官系統都很獨特,比如蝙蝠可以用聲波定位,海豚可以用超聲波溝通,寵物貓狗也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紫外線,甚至人類的近親猴子也可以看到人類看不到的電磁波。萬千世界無奇不有,寒武紀的機緣巧合讓生物生長出了眼睛得以看到這個世界,我們不妨放開腦洞思考一下,宇宙中的其他生命體他們是通過什麼樣的感官來感受世界的呢?或許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碳基生命,用著同樣的蛋白質,卻長著獨特的感官;又或者他們是機械元件組成的機械文明,通過引力波或者電信號來溝通,用紅外線來掃描物體;又或者……但毫無疑問地是地球生命的眼睛是十分獨特又緊密的,有當一日外星高等文明與人類文明接觸時,他們可能感到最奇怪的就是我們每個生命都有的眼睛,或許在他們的語言裡會稱呼我們為「眼睛星球」呢~

希望大家日常要適度用眼,防止用眼疲勞,要好好保護眼睛哦~

參考資料:

[1] 特雷弗·D·萊姆, 王天奇翻譯. 眼睛的進化路線圖[J]. 環球科學, 2011(8):76-81.

[2] 朱欽士."反貼"的視網膜.生物學通報[J].2015.50(3)

[3] 人之所以為人,一部幾十億年的進化史. 個人圖書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615/10/79007_842569420.shtml

[4] 【薛餓】達爾文的不可思議時空旅行. Bilibili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481512/

[5] 張磊. 全人類的視網膜都裝反了,還不敵章魚的眼睛?科學網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92965.html?mobile=1

美編:池藝璇

校對:李玉鈐

相關焦點

  • 漫威宇宙十年經典反派進化史:滅霸惜英雄又環保
    年度最受期待超級英雄電影今日上映,回顧漫威宇宙十年經典反派進化史同時這位大反派人物在刻畫上也相對具有深度:滅霸有女兒、他有堅持了幾千年的「環保」理想、滅霸最後獨坐笑看風雲……  漫威電影彈指十年,從反派人物的設定進化來看,其惡行等級與性格複雜程度幾乎是正比遞進關係。早期的鐵霸王和紅骷髏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反派,而憎惡其實就是綠巨人的原罪鏡像。中期的洛基一貫惡行,只是想向父親證明自己比哥哥強,奧創厭世的背後,是孤獨悲涼。
  • 表情符號「擬人」進化史
    □崔濱          進化史第一章:來,快到表情的碗裡來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盧梭的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表情符號的緣起——如果你的情緒不合規,那麼我來接管它。  風靡全球的黃色笑臉Happy Face就是如此誕生的。
  • 《爐石傳說》通靈學院宇宙戰吼進化薩卡組怎麼搭配 卡組搭配攻略
    導 讀 爐石傳說通靈學院已經上線一段時間了,很多小夥伴都已經體驗了這個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有著很多強勢的卡組,宇宙戰吼進化薩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卡組。
  • 顏文字(yán wén zì):顏文字的進化史
    (・ω・)ノ你覺得哪種方式能避免樓主的暴打? 所以你看,萌萌噠顏文字不僅可以表達情緒,還能起到促進網絡精神文明建設的效果。當年那簡單的字符從誕生到現在的30多年裡,已經從一張笑臉進化成了一門藝術。日本人較為含蓄,對情緒非常克制,所以他們傾向於看眼睛來捕獲情感暗示;美國人感情奔放外露,憑藉嘴巴來識別情緒。同樣是表達微笑,美國人用:-),重點在嘴巴;日本人用^_^,笑意藏在眼睛裡。日式顏文字比美式顏文字感覺更有萌感,與日本動漫的可愛風格相吻合。為了突出人物夢幻般的美感,絕大多數二次元人物的鼻子都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 揭秘跳蚤進化史
    記者4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進行的一系列研究,為人們展現了跳蚤這類常見寄生昆蟲不為人知的進化史。研究發現,跳蚤的分類學「地位」比通常認為的更低。它們的祖先可能並不吸血,體型可達現代跳蚤的4倍左右。
  • 宇宙中的橫行者 《機戰》機體進化開啟新時代
    跟整個宇宙比起來,一切個體都顯得非常渺小,能夠在宇宙中橫行的無疑代表著自身擁有著能夠改變整個宇宙發展軌跡的力量。《機戰》2013年最新資料片「救世主」公測進行時,史無前例的機體進化代表著前所未有的戰鬥力,更加重要的是,在整個宇宙如此動蕩的時刻,唯有真正強大的星際勇士才能擔當得起「救世主」這樣的不世稱號!
  • 經典遊戲《俄羅斯方塊》36年成長進化史
    經典遊戲《俄羅斯方塊》36年成長進化史 2020-03-05編輯:angle307 從1984年誕生,到2020年,36年期間,《俄羅斯方塊》收穫了無數玩家。
  • 《原則》-關於人類宇宙,關於道,關於進化的反思
    關注的群體也從小的方面,利己主義,到關愛家人,家族,再到整個社會國家,乃至地球宇宙。他們都是強調,宇宙都有其獨特的規律,做事,生活無不如此。所以,智慧的人會去尋找這樣的原則,用道家的語言就是道,稻盛和夫稱之為宇宙的意志,基督稱之為上帝。順應而為之,蒙神所喜悅。
  • 國服第9青玉進化薩心得:吊打宇宙體系
    這裡先介紹一下我對這套牌的理解,這是一套具有極強鋪場能力以及不錯返場能力的套牌,過牌能力不俗,但是不夠穩定,爆發能力一般,追求爆發可加入嗜血術(但是容易卡手) 在對戰宇宙體系,和爆發職業(奇蹟賊,冰法等等)有著極強的抗性。但是對於那些愛我們更穩定的鋪場,和海盜戰,底氣稍顯不足。 下面,我們來仔細分析下我們對戰九職業的打法細節。
  • 一個男朋鼬的進化史
    今天是2020年7月20日,我作為一名男朋鼬,已經存活199天2時42分,我守護的『愛蜻』 ,現在養得又白又胖了,相信它很快就能進化成『婚鷹』了。時間不早了,我差點就忘了,今天是與和我一起守護『愛蜻』的搭檔:女朋鼬,我們一起去見一個很重要的「傢伙」的日子。
  • 若達爾文進化論成立,人類未來會進化成什麼樣?答案意想不到
    不過,如果不是20多億年前線粒體的出現,地球上或許至今仍然是非常原始的生命結構,也不可能存在人類這種高等生命,可以說,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任何環節出現了一點的差池,人類也都會不復存在。那麼,如果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成立的(其實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一種假說,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之處,並不是100%的可以當做是地球生命進化史的依據),人類未來最終會進化成什麼樣子呢?
  • 他捕捉了30張動物眼睛特寫,竟美得像浩瀚宇宙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人類,同樣也適用於動物。
  • 古生物學家揭秘跳蚤進化史
    新華社南京1月4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4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進行的一系列研究,為人們展現了跳蚤這類常見寄生昆蟲不為人知的進化史。研究發現,跳蚤的分類學「地位」比通常認為的更低。它們的祖先可能並不吸血,體型可達現代跳蚤的4倍左右。  「我們用最新的基因組學等方法,將跳蚤的基因數據與其他昆蟲比對。
  • 洛克王國:蛋蛋超人的進化史,十分像琦玉,進化後成小丸子爺爺
    洛克王國:蛋蛋超人的進化史,十分像琦玉,進化後成小丸子爺爺。洛克王國是我們漫迷和玩家喜歡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寵物的種類可以用豐富多彩來形容,每一隻都是戰鬥力強大的存在。
  • 爐石卡組推薦:祈求戰/進化薩/宇宙賊/吸血瞎
    ●卡組目錄祈求戰進化薩宇宙賊吸血瞎◆祈求戰AAECAQcI3q0D47QDxcADlc0Dk9ADtd4Dwd4Dzt4DCxaQA9QE3KkD2K0D2q0D3a0D/q4D0q8DpLYDu7kDAA==來自於D0nkey傳說前百祈求戰,戰績是52勝26負,從傳說500打入前百,etc
  • 望遠鏡的眼睛有多大?這個參數很關鍵
    來源:科技日報建造口徑更大、觀測能力更強的望遠鏡,用它來窺探宇宙的奧秘,是天文學家們一直以來的追求。美國太空網近日發表文章,將正在建設中的歐洲極大望遠鏡稱為張望宇宙的最大眼睛,其口徑達到39.3米。但實際上,相對於口徑,對於天文學家而言,有效口徑是一個更有意義的參數。
  • 輕鬆學DJ:走進DJ設備的進化史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DJ設備的進化史。Today Xiaobian will introduce you to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DJ devices.DJ設備的進化史唱機Turntable
  • 動漫人物進化史,小智逐漸低齡化,抽象版小新,我不懂欣賞
    而這些修整有個很貼切的關鍵詞叫「進化史」!因為每一次的修整,基本也就意味著這個動漫模式會使用一段時間,也會給部分小夥伴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誕生了「進化史」這個詞彙。為的是更好的分別該角色的變化!今天,社長帶大家瞅瞅一些兒時動畫的進化史,看看他們在歲月的蹉跎下,變成怎麼樣了?PS:各種版本的美伢鎮樓!
  • (科技)古生物學家揭秘跳蚤進化史
    新華社南京1月4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4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進行的一系列研究,為人們展現了跳蚤這類常見寄生昆蟲不為人知的進化史。研究發現,跳蚤的分類學「地位」比通常認為的更低。它們的祖先可能並不吸血,體型可達現代跳蚤的4倍左右。
  • 日本收藏家出版圖鑑 史上最全遊戲機進化史
    史上最全遊戲機進化史是怎樣的?對於國內玩家來說,最早接觸遊戲機的第一代人基本是從任天堂的FC紅白機開始的,但其實在80年代以及之前,雅達利時期甚至更早,家用遊戲機的歷史就已經開始了,這期間先後誕生過上百款主機,雖然大部分消失在歷史長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