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東湖榜樣】
幸福源於勞動,實幹成就夢想。滴滴汗水,折射閃光的人生價值;顆顆螺釘,鋪就新時代的發展徵程。勞模是勞動者的傑出代表,勞模精神更是時代的寶貴財富。讓我們一起走近2020年新晉勞模,聽聽他們的故事。
徐 小 英
南昌市先進工作者
她,從事護理工作20餘年,用「愛心、細心、耐心」對待每一位病人,曾榮獲「南昌市三八紅旗手」「南昌市五一巾幗標兵」 「南昌市優秀護士長」「南昌市先進護士」等稱號。她,就是南昌市第八人民醫院護士長,徐小英。
「病人康復出院,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1993年,初到醫院報到的徐小英,苦練護理基本功,在科室人體模具上練習,回家拿水果練習,最後在自己身上練習。漸漸地,來醫院打針的患者都會點名要徐小英打針。
醫院中的老年臥床患者較多。一次 ,醫院收治了一位心肌梗塞的病危老人,但老人脾氣暴躁,十分抗拒治療。徐小英就領著護士們,陪老人聊天,為老人翻身擦洗,細心照顧老人的一切生活起居。日子久了,老人開始配合醫生的治療,安心養病。出院時,他握著徐小英的手,久久沒有放開。
工作多年,徐小英已記不清為多少臥床的老年病人清洗滿身汙漬和血水,為錢不夠的病人墊錢,自己掏錢為孤寡老人買飯買菜。病房裡的老人都說:「有小英在,我們都很安心。」
除了上班時間,徐小英還奉獻了很多休息時間,甚至深更半夜也隨叫隨到。她的手機從來不關機,只要醫院一個電話,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對此,徐小英甘之如飴:「病人康復出院,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用愛堅守公益情懷
不管工作多忙,徐小英都會擠出時間到社區,為居民測量血壓,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同時,她還為慢性病居民建立檔案,經常上門隨訪患病居民,了解並關心他們的身體和生活情況。社區有一位腫瘤患者,長期臥床在家,靠鼻飼管進食。徐小英經常上門為老人插胃管,並告訴老人的兒女如何更好地照顧老人。
日夜奮戰,衝鋒抗疫
面對疫情,徐小英第一時間主動衝鋒一線。大年三十,她就趕到醫院,立即召集護士開會,制定防控應急處置方案,從護士排班、各部門消毒、應急值守等各方面全面做好準備。散會後,她又全面檢查了醫院的消火栓系統、氧氣房、電線電路、應急物品等,準備疫情物資,梳理防控資料。抬頭間,天已微微亮。她又立即前往青山路客運站,為出站旅客測溫登記。
在2月份的防疫攻堅期,徐小英主動申請加入轉運團隊,成為了疫情防控轉運工作組的一員。她每天都奮戰在抗疫轉運一線,高效安全地將發熱病人、密切接觸者轉運到規定場所。忙碌到深夜,已是家常便飯,「手機一直放在身邊,精神高度緊張,就算倒班休息,也睡得不踏實,擔心漏聽了電話,鈴聲一響,我就清醒了。
疫情尚未結束,堅守仍在繼續。徐小英已記不清和發熱病人有過多少次的接觸,對於危險,她從不多想。她知道,這是場艱巨的「戰疫」,而我們,必須贏。
徐小英用飽滿的熱情、親切的語言、溫暖的笑容、嫻熟的護理技術為患者排憂解難,將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用真誠和愛心撫慰著患者的傷痛,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只要病人好了,看見他們的笑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稿件|區總工會
原標題:《【東湖榜樣】徐小英:視病人如親人的「白衣天使」》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