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12月13日訊(記者 田甜 通訊員 梁輝 文俏程)湖南長沙72歲的王奶奶半年前開始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大便次數也明顯增加,每天最少兩三次,多則四五次,還感覺沒拉乾淨,以為是痔瘡,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患上直腸癌。湖南省人民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專家為她在腹腔鏡下施行中位直腸癌根治術(CRC-NOSES Ⅲ式),手術切除的腫物經陰道取出,沒在腹部留下任何手術切口。湖南省人民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肖志剛教授表示,這種手術方式主要適用於腫瘤略大的中位直腸癌女性患者。與常規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相比,該手術具有以下優勢:術後疼痛減輕,下床活動及排氣時間縮短;腹壁美容效果好,腹壁功能障礙減少;對術者來說,手術視野更加清晰。這個典型病例是在今日舉行的分享會上所分享的。
今日,第15屆全國結直腸肛門外科新技術新進展研討會、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分會肛腸疾病專家委員會學術年會、第7屆全國結直腸肛門外科青年醫生手術視頻大賽在長沙舉行。
「目前,全球結直腸癌新病例接近120萬、死亡63萬,分別比2000年增加27%和28%;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惡性腫瘤的第3位和第4位,每年發病遞增速度為世界平均數的兩倍,」會上,肖志剛教授介紹,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腸癌發病率越來越高,如上海市區男性腸癌發病率為48/10萬,女性為45/10萬,這一發病率已接近西方發達國家。
目前,治療結直腸癌主要採取結直腸癌根治術,常規開腹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療效較為理想,但創傷較大。隨著近年來微創技術在腫瘤根治術中的不斷發展,主流手術方案逐漸從開腹手術轉為腹腔鏡手術治療。隨著外科手術器械的不斷研發和微創理念的普及,機器人外科手術已在各外科領域迅速發展。在結直腸手術中,機器人手術系統的特點決定其在狹小空間能夠進行精細靈巧操作,特別是對位於盆腔的側方淋巴結清掃、盆壁神經的準確分離和對直杆器械可視而不可及部位的操作,展示出優勢,大大提高了結直腸疾病救治成功率,有效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延長了患者的生命。
肖志剛教授提醒,早期大腸癌一般沒有症狀。轉化為結直腸癌的話,可能出現以下症狀:大便出血;反覆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或者有殘留;腹脹;腹痛;貧血;原因不明的體重減少。確診最有效的檢查是大便隱血試驗和腸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腸癌患者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